(原标题:宛言:这场论坛首次“出京”,为何落子安徽?)
企业形象,是一个地方乃至国家的无形资源。11月7日至9日,2025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行。来自全球的知名学者、多国驻华使节及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相约安徽,共谋合作,探讨企业未来走向,输出满满干货。
一场盛会,往往是“风向标”的传递。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是首次在安徽合肥举办。论坛首次走出北京、落子合肥,深意何在?
安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从“徽动全球 皖车出海”交流对接,到安徽加速海外产业链布局……“皖企”的创新名片越擦越亮,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这也是本届高峰论坛“钟情”于安徽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省部级论坛,本届峰会首次落户合肥,无疑是对安徽企业全球形象的充分肯定。本届论坛上,安徽不负众望,5家企业入选“2025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优秀案例”。安徽企业更具示范性、代表性。
“皖企”之所以能成为示范,在于其脚下的兴业厚土。创新,是安徽最大的政策。将这一优势落到实处,就能让“创新种子”破土而出,实现安徽在科技赛道上的“弯道超车”。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耕原始创新,大科学装置不断涌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到“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产业地标”不断崛起,孵化培育出长鑫存储、京东方、蔚来汽车、阳光电源等一批龙头企业;再到依托中国科大等高校,形成“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安徽在创新方面深谋远虑、渐入佳境。
事实上,不同地方的企业,气质不同,形象各异。安徽企业形象突出体现在哪些方面?
不妨从本届高峰论坛中寻找答案。“皖车出海”对接会、产业对接会等活动,集中展现了安徽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借助“家门口”的独特优势,“皖企”共商“出海”大计,展现出安徽企业“勇闯天涯”的精神风貌。
敢“闯”的背后,是“创”的硬实力。以汽车这一“首位产业”为例,安徽全域已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奇瑞、江淮、蔚来、国轩高科等企业,不仅在市场规模上领先,更在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整车制造等核心领域构建了技术壁垒。
勇“闯”海外,“抱团”才更有力量。从“徽动全球”不断拓展,合作伙伴已达60家,到“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持续扩大合作圈,一个明显的感受是:“皖企”不仅擅长创新,更善于“集群作战”,这也是安徽不出省就能造出一辆整车的重要原因。放眼全球,安徽企业依托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通过建立海外服务网点、共建KD工厂、协同产业链出海等方式,推动江淮企业“联合舰队”扬帆远航,大大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创”与“闯”,成为安徽企业形象的鲜明标签。
然而,“创”与“闯”二字,对企业而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绝非易事!“皖企”崛起,绝非偶然。如果没有前瞻性的政策引领、适宜的科创生态土壤、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其成长显然难以实现。
无论是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围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持续投入,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还是依托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让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成为促发展的“有机链条”,推动“科创雨林”生态持续形成;抑或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甘当“服务员”,为企业解决从落地到出海的全过程难题……正是适宜的环境,土壤、雨露,成就了企业;而企业不断擦亮的创新名片,也成就了地方。在政企携手并进、双向奔赴中,江淮经济进入了最佳发展状态。
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传递出诸多深层次信号,值得深读并理解。(作者 宛言)
(执笔 周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