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早安云南·滇味】天凉了,豆腐也要穿“毛衣”?)
从“小豆子圆又圆,做成豆腐卖成钱”这句流传于鲁史的民谣,可以看出豆腐在当地的重要性。走在临沧市凤庆县鲁史古镇楼梯街的青石板路上,可以闻到清冽的茶香、醇厚的咖啡香,还有那沿路小摊上烤着的臭豆腐香,那股独特的味道,牵引着街头巷尾每个人。
烤臭豆腐 图源:“临沧文旅”微信公众号
鲁史臭豆腐在当地又被称作“毛豆腐”,是鲁史古镇的一张美食名片。和其他臭豆腐一样,鲁史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但又“臭”得更加内敛柔和、不刺鼻。
好水出好豆腐,鲁史豆腐的独特风味源于清冽甘甜的四方泉井水。当地人做豆腐选用本地种植的圆润饱满的黄豆,清晨到四方泉挑水,通过淘洗、研磨、滤浆、煮沸、卤水点制等一系列工艺做出的豆腐白白嫩嫩,带有独特的清甜,这是“毛豆腐”的前身。将白豆腐切成小块,整齐地放在铺有稻草的木箱中,静待3—4天。在特有的温润气候中,白豆腐慢慢穿上了“毛衣”,变成了“毛豆腐”,这是“臭香”的灵魂,也是时间的魔法。
鲁史“毛豆腐” 图源:“今日临沧”微信公众号
楼梯街的摊位前,孃孃支起炭火烤炉,将一块块码得整整齐齐的“毛豆腐”放到上面烤,偶尔会在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油,“滋滋”声里,豆腐表面慢慢被烤得金黄焦脆,香味在炭火的蒸腾下钻进鼻腔,引得过路的行人纷纷驻足。趁热夹起一块裹上辣椒面放进嘴里,咬开的瞬间,外层是薄脆的,里面仍然是绵软的,加上辣椒面的味道,层次丰富的香味在舌尖化开。
除了炭火烤制,当地人还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臭豆腐吃法。油炸好撒上椒盐,是大家都喜欢的小零嘴;和腊肉、蔬菜一起炖,腊肉的香、蔬菜的鲜、豆腐的“臭”混合在一起,可以吃上三碗白米饭;还可以和米线一起煮,做成臭豆腐米线,把人都香迷糊了……极致的香与臭,藏着当地人对食材不同寻常的用心。
油炸“毛豆腐” 图源:“临沧文旅”微信公众号
烟火里的楼梯街,臭豆腐在这里流传了百年。这份飘向街头巷尾的臭豆腐香,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生活经验的深厚沉淀。它承载着历史,凝聚着当地居民的智慧,用最质朴的方式等待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围坐摊前,吃一块“毛豆腐”,正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最生动、最“入味”的写照。
资料:“临沧文旅”微信公众号、“今日临沧”微信公众号
编辑:周华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