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价格有封顶,品种配备有“硬杠杠”,江西出招破解群众购药难、用药贵)
大江新闻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报道:近日,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进一步推进集采药品“三进”(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工作走深走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集采药品“三进”再提质、再扩面。那么,新政带来哪些新变化?新政又从哪些方面回应了群众便捷买到集采药品的迫切诉求?11月7日,省医保局就集采药品“三进”新政进行了详细解读。
好事合力办,“三医”协同送惠民红利
为了让群众看病用药少花钱,近年来,我省下了大力气:全面跟进国家集采、牵头开展省际联盟集采、积极参加跨省联盟集采、指导开展设区市联盟集采和省内医院联盟集采,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了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为了提高集采药品的可及性,打破集采药品只能到公立医院买的单向渠道,去年8月,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域为单位,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三进”行动。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省参加“三进”的医保定点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共近3万家,覆盖率73.6%。“三进”药品的品种已纳入涉及586家企业的670个品种1974个产品,提升了群众用药可及性与便捷度。
今年,我省“三进”行动再升级,把“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写进文件。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意味着“三进”行动不再由医保部门单打独斗,可以充分发挥医保部门在定点协议管理、卫生健康部门在基层用药指导、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流通销售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三医”联动后,强化了中选产品的供应保障的同时,确保了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形成合力把这件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办得更好。
丰富药箱子,药品品种配备有“硬杠杠”
省医保局在政策解读中表示,新政从“参与机构”“药品种类”“配备数量”等多方面发力,让集采药品惠及更多群众。
在机构覆盖上,我省要求各统筹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参加集采药品“三进”工作并采购配备一定数量的集采中选药品,原则上各统筹区医保门诊统筹、门诊慢特病、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均应参加,明确到2026年底达80%以上。这意味着老百姓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买到集采药品。
在药品供给上,只要中选企业承诺“不高于集采价保供”,即可申请纳入“三进”目录,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将群众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治疗药品纳入“三进”配备药品品种,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和动态更新。新政明确了“三进”药品品种配备“数量底线”:零售药店不少于50种、民营综合三级医院不少于80种,其中《推荐配备品种》占比不低于60%。
价格有封顶,零售药店最多加价15%
买药,价格透明很重要。新规在价格管理上也更精细,让老百姓买得明白、放心。为此,新政从报量、定价、展示等多方面推进精细化管理,让报量更高效,药价更透明。
新政明确,民营医疗机构“零加成”,零售药店“顺加不超15%”,同时要求在“江西医保药品比价”小程序上,群众可一键查询每家药店的加价率,让群众可以“价比三家”再下单。
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新政,我省“三进”药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因为《通知》明确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作为整体统一报量、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三进”单位应及时与医药企业结算集采药品货款,结清时间原则上不应超过交货验收合格后次月底。
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国家医保局部署要求,持续跟踪“三进”工作成效,联合卫生健康、药品监管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打通政策落地堵点,把“集采药‘三进’、方便又放心”打造成全国医改的“金字招牌”,让“小病不出村、常用药价低、质量有保障”成为老区人民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
编辑:侯艺松
审核:曹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