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周末不想出门被冷风吹的你,点开视频网站,随机挑选了一部热门电视剧,准备窝在温暖的小屋里美美追剧,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休息日晚上。
可惜你的追剧之路实在不太顺利,在看到电视剧里男主角在做了全家被灭门的噩梦后惊醒,喊出了一声有气无力的“不要"之后,你不禁笑出了声。
你退出播放界面,反复确认自己打开的是一部古装武侠大男主剧而不是误点进了《喜人奇妙夜》的节目现场。
从《小时代》里郭碧婷怒吼着说出“发烂发臭”到《演员请就位》里欧阳娜娜歇斯底里的“蚂蚁竞走十年了”,讲不好台词的演员可能占据了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虽然这些表演也算是为中国的喜剧事业添砖加瓦,但演员在表演时讲好台词这件事,真的有这么难吗?
一、台词讲太差,是基本功不到位
台词讲得好的演员可能都是相似的,台词讲不好的演员却各有各的差法:说话有气无力、台词含糊不清、口音太重、声音过于尖细或者低沉……总有一种方法能让你光速出戏,对着角色无语凝噎甚至捧腹大笑。
不过,虽然大家差得百花齐放,但这些不看字幕根本不知道ta在说什么的演员们几乎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台词基本功不行。
什么是基本功?就是学会科学地说话。演员要想把台词说好,得先关注“怎么说话”,再关注“怎么说话”。
在戏剧学院里,表演系学生首先要学会的,可能不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而是管理自己的呼吸[1]。
不同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表演时演员不仅仅在说台词,也在控制自己的音量、情绪、声音质感[1],所以演员需要在表演中呼吸更多的空气来保证自己讲台词时声音能够稳定、持久、洪亮[1]。任嘉伦在《一生一世》中被群嘲的“叹气式”台词表演,就是因为他气息不够,导致在说台词时需要频繁换气才能把台词说完。
这就要求演员对自己的呼吸方式进行训练。演员最常使用的呼吸方式叫“胸腹肋联合式呼吸”——在吸气时将胸腔、肋骨向外扩张,腹部微收,然后再将这些部位协调收缩,将气缓缓地呼出来[1],这样就能让自己能在“一口气”中更好地说出台词。
![]()
话剧对气息有更高的要求,成为了演员磨砺自己台词功底的试炼场 / 话剧《哈姆雷特》
除了最基础的呼吸之外,发声和吐字也是演员讲台词时重要的基本功。可以说,一个台词讲得好的演员大概率也会是一个还不错的歌手和朗诵家。
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片场拍戏,演员每天都需要说大量的台词,为了减轻频繁说话对声带的负担,演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持续地发声功能练习,锻炼自己喉部肌肉对于声音的控制能力[2]。
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演员还需要有清晰的吐字,让观众能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听清演员在说什么。
吐字说起来很“玄学”,但实际上就是学好语文,将每一个字的音节发标准。虽然电视剧和电影中有时需要演员使用方言,但普通话的音节发音仍然是一个演员的必修课。《大奉打更人》中王鹤棣的“川普”口音就被观众频繁吐槽让人尴尬出戏,认为他在《苍兰诀》中能爆火得亏角色是个“哑巴新郎”[3]。
![]()
教材中有讲解汉字发音的章节,以及针对音节的训练,确保发音正确[4] / 图虫创意
呼吸、发声和吐字训练组成了表演系学生的“早功”[5]。在成为演员之前,学习表演的学生们需要日复一日地在早晨朗诵绕口令、诗歌、散文、话剧对白,来保证他们的台词基本功扎实[5]。
今年上半年在电影、电视剧中频频露脸,拿下内地电视剧三大奖满贯“视帝”的雷佳音为了磨练自己的台词功底,在上戏读书时坚持了四年早功[6],这才有了他在《人世间》里生活化、水到渠成的台词表演。
只是,现在一些影视院校的学生很难把”出早功”坚持下来,很多表演系的学生在读书阶段就可能就已经开始跑通告、拍戏、拍综艺,尤其是一些读大学之前就已成名的学生,更是需要持续的曝光保证人气[5]。在聚光灯、欢呼和粉丝面前,自己表演时的一呼一吸,口腔的一张一合的确显得有点微不足道。
在他们收获名利和关注的同时,这些演员台词基本功不牢靠的代价——越演戏台词越气短、含糊——也让我们这些频繁被烂剧伤害的观众背负。
二、讲台词这件事,得动脑
当然,只有这些基本功,也还远远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演员。毕竟,看电视电影时,我们希望欣赏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角色而不是一个个普通话很好的播音员。
实际上,讲台词不仅需要动口,更需要动脑。而最需要动脑的部分无疑是如何将台词表达准确。想做到这件事,首先就得在一个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忽略的地方下功夫——重音。
什么是重音?很好理解,就是在说话时我们会着重强调的那些词[]。表演大师斯塔尼斯拉夫斯基在他的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把重音比喻成人的食指,负责指出一个句子里最重要的字眼[7]。
在生活中,我们说的话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这句话总是跟说话的情景、心情、上下文紧密联系在一起[8]。这也就导致了不同的情景会让我们说一句话时突出不同的重音,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而这就是逻辑重音。
以下面这句话为例,如果我们按照不同的重音来读,就会发现这句话的意思会随着重音强调的位置的改变一同改变。
![]()
生活中我们在说话的时候知道自己想突出什么,所以逻辑重音一般来讲都是正确的。但是在表演时,由于演员是在扮演一个虚构的人物,这时如果他不理解剧本和人物当时所处的情境,不去想人物说这句话是为了表达什么,而是照本宣科地读台词,就很容易搞错逻辑重音,闹出很多笑话。
欧阳娜娜那一句“妈已经走十年了”之所以会变成一句大众“喜闻乐道”的台词,就是因为她将前半句中的“妈已经”和“了”当成了重音。这句台词本身想突出“十年”这个时间,劝父亲接受现实,而欧阳娜娜却把这七个字都重读了,导致了观众听台词时无法通过重音知道她到底想通过这句台词传达什么信息。
再加之她尖锐的声音,自然就被很多人误听成了“蚂蚁竞走十年了”。一句台词的逻辑重音错误直接把观众从苦情戏拉入无厘头喜剧中。
![]()
错误的重音往往作为笑点出现在喜剧中,钱德勒经常搞错重音 /《老友记》截图
除了重音之外,说台词时的停顿也同样需要演员仔细琢磨。《师说》里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跟我们阅读时需要标点符号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一样,演员在讲台词时的停顿也充当着标点符号的作用[1]。
合适的停顿会为表演提供缓冲时间,帮助观众理解剧情避免歧义[1]。好的表演者甚至可以跳出剧本中原有的标点符号,把停顿作为渲染表演时的气氛,加强人物情感的利器[1]。
可惜,由于华语电影电视剧中字幕的广泛存在,观众真的可以看台词而非听台词,对讲台词时停顿的把握也被许多演员所忽视,导致有时看电视剧更像在看3D视觉小说——虽然没听懂你在讲啥,但是看字幕也不是不能理解剧情。
![]()
在表演前,演员往往给自己的剧本做批注,提醒自己哪些台词是重点 / 图虫创意
刘亦菲的台词停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梦华录》中有一段她维护自己好友宋引章的台词,就被她说得十分奇怪:
“那请问/先帝在二十五年前,在金明湖/赐百官/北苑茶,就有琴侍在一旁弹奏/春晓曲,我家/宋娘子/经常/进宫/给官家献乐,却被你说成是/墙花路柳,敢问/您是不是连官家也不放在眼里?”[9]
如果你也按照划斜线的地方读这段台词,就会发现这段话她要么是停顿太多,让人感觉是在一边回忆台词一边说台词;要么是停顿太少,台词越说越快,听起来在玩“一口气全说完”的肺活量挑战,总之,不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说话。
讲到这你应该发现了,这些讲台词时的技巧考验的,不只是演员对一句台词的处理,更是演员对于整个角色和剧本的理解和思考。这些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演员所表演的角色是一个生活中存在的人,而非告诉观众“我在表演”。
三、讲不好台词,还是别谈演技了吧
有些粉丝可能会觉得台词讲不好没什么,毕竟现在电影电视剧中使用配音的演员一抓一大把,无论是气虚、口音还是重音、停顿,这些问题似乎都能用后期的配音掩盖,这并不能说明自己的哥哥姐姐不是个好演员。
很可惜,事实上台词和演技息息相关,一个人如果台词讲不好,那大概率ta也没什么演技。
不仅如此,表演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能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链接,也就是说一个好的表演一定能引起观众的共情。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的共情建立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镜像神经元——当我们看到别人执行了和我们自己相同的动作时会被激活的神经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在采取行动时的意图[10]。
而这也就说明当我们为一个角色、一场表演动容的时候,我们其实是相信了那个角色是存在于生活中真实的人,而ta正面临着和自己类似的处境。
![]()
好的表演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冲击,这甚至可以超越文化、地域限制 /《瞬息全宇宙》截图
为了让观众“信以为真”,一个好的演员在阐释台词时,除了要说写在剧本上的台词,还需要有相配套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这些台词之外的部分,实际上就在帮助演员把角色塑造得更为真实。
人类行为学的研究发现,人在说话时一定会伴随着相应的肢体动作[11],即使是先天失明的盲人在讲话时也会使用肢体动作来帮助自己表达[11]。肢体动作往往能表达出人们没有说出口的想法[11],而演员在表演时就需要使用这些肢体动作去向观众传达这句台词想表达的真实意思。
而如果在表演时像《许我耀眼》中的赵露思一样,在跟男朋友的母亲卖惨时台词声情并茂(当然也是配音配的),但是面部表情毫无变化,双手呆板地放在身前,身体僵硬地伫立着,观众只会觉得这个角色是一个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伪人”。
![]()
人在和他人吵架时会使用大量肢体动作来表达进攻性和情绪强度 /《坠落的审判》截图
除了肢体动作这种能被看见的部分,演员在表演时还需要表达出那些看不见但是能被感受到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演员能够把握住角色内心的潜台词。
平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留意对方的语气、表情,猜测他在想什么;也会观察自己的话和反应,会不会让对方开心、尴尬或生气[1],而这就是我们内心潜台词诞生的过程。
演员在表演时就需要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潜台词。在《一代宗师》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向梁朝伟饰演的叶问告白的一场戏中,虽然宫二嘴上说着“人生无悔”,而我们却能从章子怡低垂的眼眸、细微的呼吸和苍白的语气中感受到宫二的无奈、不甘和遗憾,明白宫二向叶问感慨“人生无悔”背后交织的复杂情感。
这些无法说出口的“言外之意”往往能够帮助演员更进一步地塑造角色,帮助观众进一步的理解角色。
![]()
在日常交流中,除了对方说的话,我们还会注意对方想表达的言外之意 / 图虫创意
而无论是外化的动作还是内部的心理,这些不是讲台词但却和讲台词紧密相连的部分,是无法靠配音就可以挽救的。
在《甄嬛传》中为甄嬛配音的季冠霖在接受采访时就认为配音演员能够将自己的声音和剧中角色贴合的基础是演员贡献了很好的表演,这样才能让自己也代入进角色中,如果演员的表演有硬伤,配音演员也很难在糟糕的表演上配出精彩的台词演绎[12]。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配音演员给不同的演员配音会有截然相反的效果——季冠霖给孙俪配音,我们会觉得孙俪就是这个声线,给Angelababy配音,我们只会觉得,“哦,她用配音了”。
说了这么多,你大概可以明白一个演员的台词讲得差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你也可能能突然原谅ta们,毕竟这些“演员”实际上不是在表演,只是在舞台上、剧集里换上不同的服装,举办一场场花销不菲的大型Cosplay。
参考文献
[1] 胡爱民.(2010).台词:表演中台词阐释的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
[2] Stemple, J. C., Lee, L., D'Amico, B., & Pickup, B. (1994). Efficacy of vocal function exercises as a method of improving voice production. Journal of voice, 8(3), 271-278.
[3] 齐鲁晚报.(2025-01-03).《大奉打更人》被批尬编尬演.
[4] 张冰(编著).(2010).走上台阶——舞台艺术语言基本技巧训练.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5] 新京报.(2018-02-09) .配音因何滥用成风?揭秘影视剧台词表演困境.
[6] 文汇报.(2025-07-16).雷佳音:掌握自己与生活的关系.
[7]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2012).演员的自我修养(王汶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8] 伍巍.(2005).现代汉语节律的功能——口语中的“重音”与“断连”.修辞学习,(03),28-32.
[9] 梦华录.第1集台词.
[10] Cummings, L. B. (2016). Empathy as dialogue in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Springer.
[11] Goldin-Meadow, S., & Alibali, M. W. (2013). Gesture's role in speaking, learning, and creating languag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4(1), 257-283.
[12] 星月私房话.(2017-04-06).季冠霖:不想再接古装剧.
审核编辑 / 虹鳟鱼
内容编辑 / 碳酸战士
图片编辑 / 碳酸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