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阳暖逸江:从“老有所医”到“老有所乐 ”——我们把养老变成幸福的模样)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中铁·世纪金桥逸江园,小区中心广场的桂花就飘来了甜香——几位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帮张奶奶搬小凳子,不远处的“健康小屋”里,江堤卫生院的李医生已经打开了血压仪,墙上“九九重阳,情暖邻里”的横幅,把秋日的社区衬得格外暖。 对世纪金桥逸江园的百余位老年业主来说,“养老”从不是遥远的担忧,而是每天都能触摸到的便利与温情。今年重阳节,我们想把这些藏在日常里的“小心意”讲给你听——关于物业、医护、志愿者与老人们的故事,关于一个“老年友好社区”该有的样子。
![]()
健康小屋:不是医院,却藏着最贴心的“医疗守护” “以前测血压要坐两站公交去医院,现在下楼走3分钟,医生还能上门,真是省了大心!”72岁的张阿姨坐在“健康小屋”的椅子上,袖口挽起,李医生正仔细地为她绑血压计袖带。这样的场景,每个月都会在逸江园上演。为了破解老年业主“看病远、检查繁、怕麻烦”的难题,百瑞景物业早在去年就主动对接江堤卫生院,把“健康服务”搬进了小区。上门服务不打折:考虑到部分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医护团队会提前对照物业提供的“老人清单”,带着便携检查设备上门。测血糖时会提前帮老人温一下采血笔,量血压时会轻声提醒“慢慢坐,别着急”,检查完还会把结果写在专属的“健康手册”上,签字时特意把字写得大一些。 健康守护不止步:除了基础的血压、血糖、四肢功能检查,卫生院的医护联合物业工作人员还会针对季节变化做健康科普——秋天干燥就教大家煮梨水,冬天寒冷就提醒预防关节炎。遇到需要复查的老人,医生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还会让物业帮忙跟进后续情况。 “上次我血糖有点高,李医生特意给我画了饮食表,物业小陈每周都来问我吃得怎么样。”68岁的王爷爷指着冰箱上贴的“控糖食谱”笑,“现在我孙女来家里,都说‘爷爷,你这健康管理比年轻人还专业’!”
![]()
敬老志愿队:一本“老人档案”,装着每个人的“小牵挂” 逸江园物业办公室的柜子里,放着一摞厚厚的蓝色文件夹——这是“敬老志愿队”的“宝贝”,里面装着小区86位独居、高龄老人的“专属档案”。每一本档案里,除了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还有更细致的记录:“刘爷爷,75岁,独居,喜欢听京剧,家里热水器偶尔漏水,每月10号上门帮着检查”; “陈阿姨,69岁,儿女在外地,爱吃软一点的馒头”; “周爷爷,81岁,腿脚不便,每月需要开胰岛素…… 这本档案的背后,是逸江园物业2020年成立“敬老志愿队”的初心:“不是简单的‘送温暖’,而是要知道老人真正需要什么。”
![]()
在逸江园志愿队的“慰问日历”上,早已标注好了每个重要节日,甚至是“喜欢的水果”“常聊的话题”。 “我们想让老人知道,就算儿女不在身边,小区里也有人惦记着他们。”志愿队队长邹功波说,这也是他们给老人的“承诺”。 社区文化活动:不止“热闹”,更要“走心”“王叔叔,您这‘福’字写得真有劲!”“李阿姨,您这乒乓球打的真好,能教教我吗?”对逸江园的老人们来说,“精神养老”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物业团队早就发现,不少老人退休后“没事干、怕孤单”,于是从去年开始,每月都会策划一场“专属老年活动”——不搞复杂的形式,只选老人们真正喜欢的事。对物业来说,这些活动不只是“热闹一场”,更是为老人们搭建“社交桥梁”——让熟悉的邻居更亲近,让陌生的老人成朋友,让社区变成“有温度的大家庭”。
![]()
![]()
不止重阳:我们想把“温暖”变成“日常” 其实,逸江园的“养老服务”从不是“重阳节限定”—— 健康小屋的门,每天都为老人敞开,物业会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取检查报告;敬老志愿队的“档案”每月都会更新,志愿者上门的次数,从来不止“规定的次数”;社区活动也不只给老人办,有时会搞“祖孙亲子活动”,让老人们带着孙辈一起玩,享受天伦之乐。 就像物业经理陈田常说的:“打造‘老年友好社区’,不是做几件大事,而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老人心里——帮他们多测一次血压,多陪他们聊一会儿天,多给他们一个热闹的场合,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就是老人最需要的‘幸福’。”
![]()
今天是重阳节,逸江园的桂花还在飘香,志愿者们又带着慰问品上门了。我们想对小区的每一位老人说:愿你们的日子,像秋日的阳光一样暖,像手边的热茶一样甜;愿在逸江园的每一天,你们都能笑着说“在这里养老,真好”。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完善养老服务——计划明年增加“老年食堂送餐服务”,联合更多医疗机构开展“专科义诊”,让“老有所医、老有所伴、老有所乐”的承诺,在世纪金桥逸江园一直延续下去。
武汉百瑞景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陈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