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以五年规划之笔 续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前行,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历史发展节奏的恰当把握。通过编制实施五年规划,我们党持之以恒地把各项改革发展的责任落到实处,有力有序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式现代化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发展奇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十五五”规划作为擘画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将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阶段性部署,确保改革方向不偏、蹄疾步稳,真正服务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让“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发展道路的选择关乎国家前途命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已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五年规划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抓手,不仅体现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更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一五”到“十五五”,规划体系始终围绕不同历史阶段的国情特征与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战略重心,既保持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又赋予实践灵活性与创新空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规划编制更加注重全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通过系统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上,新一轮规划将进一步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共同富裕、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等核心任务,以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与公平、国内与国际的复杂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根本立场,也是五年规划编制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观历次五年规划,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广泛覆盖、公共服务的持续优化,还是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都深刻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就业扩容、教育公平、健康中国建设等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面向“十五五”,规划将更加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通过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网络、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增效等具体举措,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而凝聚起14亿多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