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太阳鸟时评:140万亿元的刻度,记录着中国经济坚实的足迹)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约140万亿元,这是令全球瞩目的里程碑!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这一预测数据,标注出发展的新刻度。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十四五”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连跨越。(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140万亿元,量质齐升的发展里程碑。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绝非单纯的数字跃迁,而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量质齐升的生动注脚。纵向看,五年间经济增量超35万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总量,人均GDP从1.06万美元跃升至1.34万美元,连续两年站稳1.3万美元台阶,印证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横向对比,中国以17%的世界经济体量贡献30%的全球增长,在全球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成为公认的“动力源”与“稳定器”。
这一里程碑更藏着多维突破:创新维度上,全球创新指数跃升至第十位,“天宫”逐梦、C919翱翔等大国重器接连涌现,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催生501万件有效发明专利;绿色维度中,每3度电就有1度来自绿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十年全球第一,“新三样”出海成亮丽名片;民生维度里,年均1200万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6亿人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发展成果直抵民心。
理念与格局,成就背后的深层密码。140万亿元的成就,根源在于发展理念的革新与发展格局的重塑。新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根,为经济注入持久动力:创新驱动让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三新”经济占比达18.01%;绿色转型推动新能源产业崛起,施耐德电气高管直言中国市场“可持续发展潜力惊人”;开放共享则让47国免签“朋友圈”与311个开放口岸形成内外联动的活力网络。
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更筑牢发展底气。国内大循环中,内需对增长平均贡献率超86%,消费贡献率较“十三五”提升11.1个百分点,超大规模市场释放澎湃动能;国际循环里,货物贸易达43.8万亿元,服务贸易首破1万亿美元,进博会等平台让“中国机遇”惠及全球。这种“内外兼修”的格局,使中国在产业链动荡中始终保持韧性,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的优势持续巩固。
击鼓催征,新五年的信心与征程。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节点,140万亿元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当前世界经济仍面临地缘冲突、保护主义等挑战,但中国经济的支撑条件从未改变:11亿千瓦农机动力筑牢农业根基,459.8万个5G基站赋能数字转型,中西部经济占比升至42.9%拓展发展空间,这些家底让“中国号”巨轮更能抵御风浪。
展望“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培育将成为核心抓手——从上海“模速空间”的AI大模型集群,到蔚来工厂的“黑灯生产”,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指明方向。同时,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将共同绘就新图景。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布伦德所言,无论中期还是长期,中国经济的前景都值得乐观。
140万亿元的刻度,记录着过往的坚实足迹;新五年的征程,更承载着14亿人的期盼。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必将在风雨洗礼中续写新的增长奇迹。
作者:郭元鹏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