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网评⑬丨依法打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

9月18日,是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主题日。当日,主会场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活动以“数智互联、共治共享”为主题,聚焦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安全管理、网络违法犯罪打击、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议题,旨在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清朗网络环境。
与主会场的论坛相呼应,昆明公安同期在金马碧鸡坊金碧广场开展了线下宣传,设宣传体验与装备展示区,通过发放网络安全及反诈宣传资料、组织知识问答与签章活动,提升市民防范网络诈骗和网络安全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网安周设立法治主题日,重在让每个公民依法上网冲浪、筑牢法治防线,让网络行为“有章可循”。古人讲:“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网络空间作为“人”汇聚的重要集中地,要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树立良好网络道德风尚、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就需要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内运行。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十年间,从《国家安全法》的全面实施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迭代完善,加快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快速协同的国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规范网民的言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从技术革新到全民意识的觉醒,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如何以法治为盾,筑牢网络强国的安全“防火墙”,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必答题。事实上,昆明严打违法行为筑牢安全防线不遗余力。今年以来,昆明公安已侦办涉网案件241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27个,查处网络谣言案件46起49人;联合市市场监管局、金融监管、网信办等部门,检查20余家涉助贷骚扰电话公司。同时建立“线上巡查、线下核查”机制,清理“僵尸网站”,督促联网单位落实备案、等保测评等制度,24小时监测网络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公众安全意识已从“个体防范”向“社会责任”延伸。越来越多网民主动举报网络诈骗、抵制虚假信息,形成“清朗空间人人共建”的良性循环。这种转变背后,既是法律威慑的成果,也是文化认同的体现——正如昆明公安所言,下一步,紧紧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理念,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与重要数据安全,延伸态势感知触角,推动网络安全治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控”转变,为昆明建设数字经济强市保驾护航。
治网之道,法治为上。网络被称为陆、海、空、天之外,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对于网络这个“第五空间”,构建科学治理的格局,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环境,最根本的还在于法治。法治之道,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近年来,清朗网络空间持续深入、落地见效,关键还在于构建起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治理体系。网络空间的清朗,需要每一位网民的共同努力。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则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树立起法治意识,依法规范自身网络行为,才能让网络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丰富个人生活的有益工具。
来源:都市时报
评论员:赵茜
编辑:姜蕾
审核:陈唯一
终审:许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