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网评】翻炒“中国产能过剩论”暴露美政客的无知和虚妄)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向特朗普政府施压,要求中美之间的任何双边贸易协议都不应缺少迫使中国削减“工业产能过剩”的内容。这一举动表面上是翻炒“中国产能过剩论”,实际上暗藏美国部分反华政客强推贸易保护主义、不遗余力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同时也暴露“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逻辑的无知和虚妄。
“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成立于2023年1月,旨在调查中美在意识形态、技术、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竞争问题,并向国会提交政策建议。该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便频繁炒作“中国威胁论”,提出了一系列反华议案和政策建议。其中包括污蔑中国制造的港口重型起重机能发挥“间谍作用”,推动《脱离外国敌对电池依赖法》以加速中美在电池供应链领域脱钩,发布报告指控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涉嫌数据窃取、信息操控、技术盗用等。可见其几乎成了美国国会内部反华势力的“急先锋”。
该委员会此次再拿“中国产能过剩论”说事并不新鲜。事实上,中方早已明确指出,过剩的不是中国的产能,而是西方国家的焦虑。这种焦虑,源于西方国家面对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的不安情绪。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已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近3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中国出口的产品有效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制造业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稳定的营商环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西方政客将中国制造业的成功简单归结为“政府补贴”或者“产能过剩”,这不仅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无视,更是对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抹杀。
实际上,“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将美国制造业衰落的“锅”扣在中国头上,不过是为了掩盖美国产业政策的失败。过去数十年间,美国制造业比重的下降与其国内经济结构的“脱实向虚”密切相关。基础设施更新滞后、经济金融化趋势加剧、劳动力成本高企、制造业人才断层等问题,才是导致美国工业竞争力相对减弱的主因。美国将矛盾转嫁中国,既不能挽回流失的工作岗位,更无法实现所谓“制造业回流”。相反,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长期以来帮助美国家庭降低了生活成本,为美国企业提供了优质中间产品,并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无视这些基本事实,一味鼓吹对华强硬,只会损害美国民众的福祉和企业利益。
事实已经证明,企图借助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让美国再次伟大”,无异于缘木求鱼。今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推出所谓“对等关税”措施,试图迫使中国在经贸问题上对美妥协。然而中方果断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方的反制不仅彰显了自身的立场和决心,也促使美方重新回到务实谈判的轨道上来。在5月举行的日内瓦会谈中,中美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了相互取消或暂停部分加征关税的共识。这充分表明,任何试图利用“极限施压”迫使中国让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中美脱钩”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只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中美才能真正开展有效对话。
目前,经过四轮经贸磋商,中美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达成一系列共识,让两国经贸关系恢复了健康、良性互动。在这一敏感时刻,美国部分反华政客却试图通过炒作议题、挑动对立来搅局——这无疑是企图将中美关系再度推向冲突与对抗的边缘。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美国的决策者尤其需要警惕少数政客出于政治私利煽动中美对抗、破坏两国互信的危险举动,避免再次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
编审:唐华 蔡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