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柯克之死或令美国陷入暴力政治的恶性循环)

9月10日,“美国转折点”组织创始人、保守派知名人士、特朗普政治盟友查理•柯克遇刺身亡,在全美引发强烈震动。柯克之死使美国的政治暴力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暴力如何影响美国政治、政治暴力在美国是否会愈演愈烈等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暴力正在改变美国的政治生态
近年来,美国政治暴力事件频发。从2021年的“国会山事件”到2024年特朗普在竞选中遇刺,从2022年时任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的丈夫保罗在家中遇袭到2025年明尼苏达州众议员梅丽莎•霍特曼夫妇在家门口遇害……这些暴力事件不分左派与右派、联邦与地方,既牵动大众舆论的神经,也在美国政坛引发“寒蝉效应”。这让许多负责选举、公共卫生和学区事务的官员受到死亡威胁,在无法保证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一些人选择离开政府部门。
暴力也导致政治人物的言行趋向谨慎,不得不减少与公众面对面的沟通。柯克遇刺之后,许多国会议员要求加强安保措施,部分人取消了户外集会活动。为降低风险,许多政治活动倾向于在室内举行。这导致参与人数被压缩,政治人物与选民的互动减少。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政治人物与民众之间的隔膜加深,竞选成了作秀而不是议题主导,并日趋走向激进化。
2024年7月特朗普遭遇枪击,这对其重返白宫产生了助推作用。柯克事件发生后,特朗普立即将矛头对准“激进的左翼势力”,并暗示要清算自由派团体。这表明,他有意借暴力事件推动自身的政治议程。共和党人已经准备收获事件换来的“政治红利”。印第安纳州联邦参议员吉姆•班克斯在该州共和党会议上宣称,“这件事不能就这么完了,我们要借机反攻,通过重划本州国会选区,助力本党拿下2026年中期选举”。
美国或陷入政治暴力恶性循环
普林斯顿大学一项研究表明,2025年上半年,全美40余州发生250多起威胁和滋扰地方官员的事件,比2024年同期增加9%。2025年6月,长期研究政治暴力的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美国正处于重大政治暴力事件的边缘。柯克事件的发生证实了他的预言。
美国政治暴力频发并非偶然,其背后存在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一般来说,当一国政治制度走向衰落和腐朽,社会被种族、宗教或民族矛盾所分裂,政治人物纵容甚至鼓励暴力,民众较容易获得枪支时,发生政治暴力事件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不幸的是,以上四项美国全占。此外,民众的错误认知也会助长社会恐惧心理。数据显示,美国人中认可政治谋杀者占比实际不到2%,但他们却估计自己的政治对手中有近三分之一支持党派谋杀。这种被夸大的恐惧情绪使得美国人的整体安全感远低于实际水平。
柯克遇刺后,有共和党国会议员宣称,民主党是“暴力党”“谋杀党”,其成员应为此“承担责任”,中间地带将不复存在,一些左翼人士的意识形态“纯属邪恶”。这些煽动性言论很容易激起右翼群体中某些极端分子的复仇情绪。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和2028年大选的临近,政客火上浇油式的炒作料将变本加厉。一些美化暴力的社交媒体帖文则诱导一些梦想成为“英雄”的年轻人起而效仿。这些煽动性言论无疑将成为更多政治暴力的催化剂。
过去20年间,美国大部分政治暴力案件都是“独狼”式作案——年轻人在网络影响下走向激进。而运营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几家美国技术公司目前仍处于几乎没有任何监管的状态。此外,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的枪支泛滥和心理健康危机也将继续助长政治暴力。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柯克之死绝不会是美国最后一起政治暴力案件。
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出现一波政治暗杀潮。五年之内,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牧师马丁•路德•金、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等相继遇刺身亡。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柯克之死将成为美国走向更多暴力的出发点,还是更少暴力的转折点?这对美国政治家和民众的智慧和勇气都是一次大考验。(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金月)
编审:高霈宁 唐华 蔡晓娟
【责任编辑:申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