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宝艳:用爱与创新,让1.5万多个离散家庭团圆)
18年前,一次孩子意外走失的揪心经历,让张宝艳毅然踏上公益寻亲征程。如今,由她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已成长为拥有40万志愿者的强大志愿力量,累计助力1.5万多个离散家庭团圆,成为全国志愿服务寻亲领域的一面旗帜。
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张宝艳被推选为“最美志愿者”。
从“痛失”之殇到寻亲启航
1992年,一通让张宝艳“天塌了”的电话,开启了她对寻亲事业的关注。孩子短暂走失又幸运找回,这虚惊一场却让她深切体会到骨肉分离之痛。此后,她越发留意被拐儿童事件,痛心于社会上频发的拐卖现象。2007年,张宝艳毅然辞去工作,与身为计算机教师的丈夫秦艳友,用全部积蓄创建寻亲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一间小屋、一台电脑,成为他们志愿服务之路的起点。
网站初创时艰难重重,寻亲信息收集困难,宣传也屡遭误解,甚至被当作骗子。但张宝艳没有放弃,她四处收集寻亲信息,从墙壁涂鸦、电线杆小广告上抄下电话,说服家长提供详情,再整理发布到网站。2007年6月24日,他们迎来首个成功案例,帮助孩子张东回家,这也坚定了他们继续前行的决心。
创新寻亲模式,开启团圆新篇
为了让更多家庭团圆,张宝艳不断探索创新寻亲模式:“公安+志愿服务”,构建强大合力:2009年,在张宝艳和团队推动下,公安部启动第五次专项打拐行动,修改儿童失踪立案规定,建立全国联网打拐DNA数据库,免费采血比对。
“互联网+志愿服务”,科技赋能寻亲:2015年,张宝艳在节目中提议用人脸识别技术寻亲,成功找回被拐25年的万双健,开启科技寻亲大门。此后,“宝贝回家”与百度、腾讯、抖音等平台合作,利用“人脸识别”“定向寻人”“全城助力”等技术,拓宽寻亲渠道,提升寻亲效率。
“人民建议+志愿服务”,推动政策支持: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张宝艳深入调研,提交19份寻亲相关建议提案,其中关于修改拐卖犯罪诉讼时效、加重量刑标准等建议,获广泛关注,为寻亲事业提供政策助力 。
项目引领,拓展寻亲版图
多年来,张宝艳带领协会以项目化思维推进寻亲:“五年千名宝贝回家计划”“十年万家团圆计划”均提前完成,寻人范围从被拐儿童扩展到寻找恩人、老师、战友,从国内延伸至国外。2022年,“英魂归故里”项目启动,已帮助4000余位烈士魂归通化,擦亮当地“红色之城”品牌;2024年,“海外寻亲”项目开启,荷兰成立首个海外工作组,已助60多个国外收养孩子与亲人团聚,目前“台海寻人”项目也在筹备中。
关注寻亲后续,温暖破碎心灵
张宝艳深知,团圆只是开始,解决后续问题同样重要。针对部分被拐孩子无户籍难题,她调研后提交报告,在公安部重视下,累计协调资金800多万元。同时,她个人资助被拐困难家庭6万余元,用爱帮助这些家庭重回正轨。
如今,张宝艳和“宝贝回家”团队已走过18年风雨,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14项国家级荣誉。未来,他们将继续在寻亲路上坚守,为更多离散家庭带去团圆的希望。
吉刻新闻记者 王涛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