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皖中评:小岛村医:用岁月诠释“医者仁心”)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刘纯银(资深时评员)
在巢湖市银屏镇钓鱼村刘湾岛,乡村医生王守芳手提药箱的身影,不知不觉已在渡口穿梭了整整25年。被村民亲昵唤作“阿芳”的她,在这个常住人口仅105人、其中98位是留守老人的孤岛上,以纤弱之躯扛起了“健康守门人”的重担。

25年来,王守芳风雨无阻的渡船,承载的不仅是药品与器械,更是一方百姓生命安康的托付。她的工作册里写满了最朴素的医者担当,她的健康档案里藏着最动人的“温情密码”。98 份档案按红绿色精准分类,红色标注的高血压患者、绿色标记的糖尿病患者,是王守芳独创的“色彩管理系统”。“一人一档”的方案,则是她牵挂的“健康日记”。王守芳的药箱里,不仅装着各式药品,更是全岛人的安心。
25年的坚守,见证着基层医疗的变迁。从初到时仅有三张诊床、药品匮乏,到如今配备具有多项功能的健康一体机,王守芳的行医路,是我国基层医疗条件改善的缩影。如果说硬件升级是以人为本、顺势而为的变化,那么千千万万基层医者“不能辜负信任”的承诺则是岁月长河中初心不变的默默坚守。像王守芳这样的村医们,早已将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手机是乡村24小时“120”,医药箱是移动“微型医院”,这种无边界的守护,恰是基层医疗最珍贵的特质。

王守芳(着白大褂者)在刘湾岛上为村民测量血压并解答村民疑问。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马丰成/摄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王守芳的故事掀开了健康中国建设最动人的一角。在一定程度上说,健康中国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藏在乡村医生踏浪而行的脚步里,写在慢性病患者的随访记录中,映在留守老人安稳的笑容上。这些扎根基层的“健康守门人”,用专业与温情筑牢了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让医疗公平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正如网友点赞的:在医疗资源奔涌向大城市的同时,这些“健康守望者”在国土最末梢点亮了希望的灯火。
船桨仍在裕溪河上起落,王守芳鬓角的细纹里沉淀着25年的风霜。当王守芳望着候诊老人轻声说“看到他们病情稳定,一切都值得”时,这朴素心声正是对医者仁心最本真的诠释。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健康中国从来不是抽象蓝图,而是由千万个“阿芳”用脚步丈量、用仁心浇筑的温暖现实。当城市三甲医院人潮涌动之时,请不要忘记——在裕溪河的晨雾里,在秦岭的褶皱中,在云贵的深山里……正是有无数像王守芳这样风雨无阻的身影,才构成了健康中国最坚韧的健康底座。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投稿邮箱:zhufy@hf365.com,59454423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