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护航虫草采集路 服务送到高山头)
本报记者 曹玥 张千 成露
“虫草生长在平均海拔4800米左右的高山上,采挖期是45天。从警14年来,每到5月份进入虫草采集季,我和同事会比牧民提前5天住在山上,排查采集点周边安全隐患等,一呆就是50天。”与采集虫草的农牧民们同吃同住,这早已成为西藏那曲白嘎乡派出所民警米加这么多年最重要的事情。
那曲市比如县白嘎乡地处比如县东部,与那曲市索县赤多乡、昌都市边坝县尼木乡接壤,这里是虫草的主产区之一,而采集冬虫夏草也是当地农牧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
多年来,虫草采集期间,白嘎乡与赤多乡、尼木乡因越界采挖虫草造成的矛盾纠纷较为突出。2013年前,年均涉虫草资源利益矛盾纠纷超80起。为护航虫草采集之路,近年来,米加和同事们始终把虫草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服务到一线,保障到山头”成为白嘎乡乡镇干部、一线民警的工作准则。
“刚工作时,经验不足,也曾被群众误解。”米加告诉记者,刚成为民警在采集期上山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如何调解群众矛盾。“矛盾的化解靠的不是嘴巴,而是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解决采集中的实际困难,必须理解虫草对于他们的重要性。”米加后来转换了工作方法。
2023年,一场大雪悄然降至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白嘎乡培亚沟采集点,也让群众的心头埋上了厚厚的阴霾。“虫草采集的关键时刻下了大雪,这可怎么上山呀?”米加和几名干部心急如焚,抢通护好采集路,保障群众安全进点,成为迫切工作。
“因为大雪,大型机械没法工作,所以我们6名干部组织了200名群众,或用洋锨或是徒手清除积雪,连续几日奋战,终于抢通护好了采集路,保障群众安全进点。”群众进点的那天,米加才发现,他和同事的脸上早就被高原的太阳晒褪了皮,更有干部,因为连续多日在雪地中工作,眼睛被雪地的反光刺伤,一时看不见了。
在采集点,“米加”们的身份不仅是民警、干部。白嘎乡派出所所长巴桑次仁告诉记者,在虫草采集期,他们经常化身为“快递员”,帮助群众下山采购生活物资。而针对留守的儿童,驻点民警则化身“超级奶爸”,并在上山设立儿童娱乐区,解决农牧民的后顾之忧。“我们懂得了如何更好服务群众、调解矛盾,群众更加信任我们,我们现在的关系像家人。”
也正是在与群众相处的过程中,白嘎乡结合虫草采集点的实际,创新推出了“五个一线解纷工作法”。白嘎乡司法所所长欧珠措姆向记者介绍,“五个一线”包括组织体系建在一线、法治服务跟在一线、宣传教育导在一线、群众参与融在一线、科技支撑架在一线。
如今,在白嘎乡虫草采集点上,建起了多个临时党支部,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白嘎乡老书记次旺顿珠对此深有体会:“大家现在都知道有诉求找支部,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矛盾化解的地方。”
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虫草采集点的管理事半功倍。白嘎乡平安法治办主任扎西卓玛介绍,白嘎乡为采集者办理了虫草采集IC卡,通过“持卡采挖”模式,解决外来人员盗挖及虫草区域管理混乱的问题。同时,利用无人机,巡查人员可第一时间发现道路隐患及越界采挖等情况,实现精准定位,不用再像以前全部依靠人力徒步巡逻了。
“如今的虫草采集点,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的重大转变”,欧珠措姆告诉记者,截至今年,白嘎乡已连续12年未发生涉虫草采集案(事)件,2023年11月白嘎乡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荣誉。
“今年上山的时候,不再把精力放在矛盾纠纷调解上,工作重点在于普法宣传。”米加说,希望未来,群众进山采集虫草的道路能更通畅,采集点也能更和谐,大家都高高兴兴上山,安安全全地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