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冰号子传承3000年记忆 历经千载造就冰城独特风俗

0
分享至

(原标题:冰号子传承3000年记忆 历经千载造就冰城独特风俗)

在白茫茫的松花江冰面上,随着整齐划一的采冰号子,一镩子重重砸向冰冻的江面,飞溅起冰花无数,采冰人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采冰作业。当冰面上裂开一道道缝隙,第一块晶莹剔透的头冰从松花江水面滑出,传承龙江民俗文化的古老采冰记忆也在采冰过程中闪现,梦回千载。

在各大短视频网站上,《冰雪奇缘》完美诠释哈尔滨采冰节的视频火爆全网。同样火遍全网的,还有东北汉子跳的《采冰舞》和童声合唱的《采冰谣》,由采冰民俗而来的采冰节在新时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

12月7日,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如期而至。中国民协冰雪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晓雨教授说,中国古代采冰用冰的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制冰技术的国家,而且成规模和体系,基本分为官用、商用、家用。采冰文化一直根植在我们的民俗文化中,尤其是金上京时期将冰雪文化民俗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采冰活动创新性地发展为采冰节是文化传承,也是未来经济文化发展的潜在动力。

冰嬉运动图

3000年来中国人采冰智慧多,哈尔滨人采冰始于金代

宋朝杨万里在《稚子弄冰》中写道:“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做玻璃碎地声。”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古代儿童玩冰嬉戏的场景。实际上,早在3000多年前,智慧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采冰、存冰以及制作冰饮品。

通过对冰雪文化的梳理,李晓雨发现中国最早采冰活动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3800多年的历史。《诗经·七月》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描述的就是当时的藏冰习俗。在《周礼·天官·凌人》中记载:“凌人,掌冰。正岁,有十二月,令斩冰。”其中,凌人其实就是制冰负责人,掌冰政,管理制冰相关工作的官员,专门负责管理冰窖的人叫冰长。而储藏冰块的冰窖又叫做“凌阴”。那时候的人大概在阴历12月开始采冰,跟我们大雪节气采冰时间相近。古代采冰,主要是储存起来留作第二年夏天使用,使用的场合十分广泛,主要是饮酒、祭祀、室内降温等消暑之用。冰鉴,也就是古代冰箱,是室内盛放冰块的主要用具。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金源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省阿勒楚喀民间文学非遗传承人郭阎梅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制冰技术的国家。在早期的中国,由于采冰技术不完善,制冰量十分有限,仅供王公贵族使用。因此,如果府中有冰窖,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唐朝时,著名大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写道“敢望宫恩玉井冰”,侧面反映出当年皇家赐冰的习俗。

宋代以后随着存冰技术进步,冰块产量大增。最早被发现的冰库是1976-1977年间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春秋凌阴遗址,可藏冰190立方米。此外,河南、河北等地都曾经发现过战国时期的冰井。《大清会典》记载,北京城共设冰窖18座,藏冰20.57万块。

哈尔滨冰雪文化可追溯到金代。《金史·卷五》本纪第五海陵载:“三年(1151年)正月癸酉朔,宋、夏、高丽遣使来贺……癸未,立春,观击土牛。丁亥,初造灯山于宫中。”早在金代第四个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就在公元1151年正月十五举行第一次冰灯游园会。这是哈尔滨冰雪文化的根。

《冰嬉图》

冰雕雪雕全有,800年前哈尔滨阿城即出现“冰灯游园会”

在哈尔滨松花江采冰节上,童声合唱的《采冰谣》中唱到“取头冰,祛百病”,其实就沿袭了女真先民滚冰的习俗。阿城区非遗学会会长、金史学者王永年说,女真先民有滚冰习俗,就是在腊月过年前,人们在冰上打滚,去除一年里的灰尘、不愉快和烦恼。

生活在黑龙江的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很早就利用冰块储存食物。《竹书纪年》中记载了生活在北方的肃慎族人在冬季如何生活、如何渔猎、如何用冰等情况。在阿城金上京博物馆还有当年遗存的相关文物作证。“当年在阿什河和松花江流域,采冰活动的规模很大。”王永年说:“规模最大的一次要数完颜亮弑杀金熙宗当政后举办的冰灯游园会。金天德元年(1149年)正月十五,完颜亮在金上京城内举行了冰灯游园会。之所以举办这次活动,与完颜亮这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王永年说,完颜亮性格大气豪放,眼界宽,艺术气质佳,而且是当时北方诗词的代表人物。他想用冰灯游园会这种形式彰显他的功勋。在游园会上,不仅有冰雕、雪雕,还有打冰尜、滑冰车等各种冰雪娱乐活动。所有冰景的采冰都来源于城外500米的阿什河,当时叫按出虎水(女真语金水河之意)。当时,阿什河也不像如今这么窄,据说最宽处有10华里,因此冬季有大量冰可以使用。而且河水中鱼类丰富,据史料记载,当年冬捕的时候,曾捕捞出超千斤的大鱼。

郭阎梅说,金代把冰雪资源优势更多地应用到军事战争中。金代很多重要战役都是在农历正月进行的,冬季河水结冰,有利于渡河,还有滑冰滑雪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行军,因此他们凭借优势取得了多场以少胜多重要战役胜利。明朝时期,冰雪运动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普遍开展。据金梁所辑《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公元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浑河冰场亲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赛。这天清早,宫内福晋、妃嫔、朝廷贝勒及夫人们,穿着皇上赐的朝衣,戴上皮肩领和狐皮大帽,簇拥着努尔哈赤来到浑河冰场,观赏冰上竞技。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又进行了花样滑冰表演。当时,冠军获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也是冰嬉运动的真正开端。

郭阎梅说,在清代民间还流行“轱辘冰”的习俗,每当正月十六晚上,妇女们会三五成群,手执灯笼,嬉笑着来到旷野,横卧于冰雪之上,左右翻转滚动,口里不住地诵唱道:“轱辘冰轱辘冰,腰不痛腿不疼”,“轱辘轱辘冰,身上轻一轻。”接着,在冰上戏闹取乐,俗称为“脱晦气”。当时的冰上运动丰富多彩,有打冰尜、滑冰车、溜冰等等。

清代运冰

千年采冰孕育出博大精深的采冰饮食文化

芒果草莓冰沙、茉莉初雪奶茶、荔枝玫瑰牛乳奶茶……如今各种冰镇饮料层出不穷,但从根本上说就是奶+茶+水果+冰的组合,而这种形式的饮品其实是我们老祖宗早就玩剩下的。

我们的祖先冬天采冰不仅能夏天降温,还能饮用。郭阎梅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诗词中已经出现冰镇米酒的描述,冰水、冰棍等消暑饮品也出现了。宋代冷饮更加琳琅满目,北宋有了冷饮店。《东京梦华录》记载的解暑冷食品有“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沙糖绿豆”“黄冷团子”“冰雪凉水荔枝膏”等等。元代蒙古王公贵族开始享用“奶冰”。

明清时期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冰镇“凉水”。“凉水”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俗称“冰杨梅”“冰桃子”。当时还有一种“冰碗”。

“早在唐代已经出现以冰为商品进行商贸活动的冰商。到了宋代,民间冰雪经营业十分发达。“郭阎梅说,江南的许多城市,每年都要从北方大量地“买冰”储藏。“金到元时期,冰酪饮品开始出现,在冰中加入蜂蜜、珍珠粉、牛奶等,与如今调制的烧仙草等各式饮品很相近了。“郭阎梅说,当时街头小贩在冰水中加入各种水果沿街售卖,与如今的水果捞也极为相似。

宋朝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也比较高雅。在《梦粱录》中记载,当时人们把天降瑞雪视为吉兆,大户人家每逢下雪就要摆宴席庆祝并吟诗作对。他们会“塑雪狮”“装雪山”,就是用雪雕狮子,把雪堆成山的样子。后来,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朝。古人还会用”腊雪煎茶”,就是用腊梅上的雪化成水来煮茶,跟我们现在”围炉煮茶“异曲同工。

清代哈尔滨中央大街冰雕

从赫哲族到俄国人,冰城采冰文化兼容并蓄

有这样一张拍摄于1901年中央大街的老照片。照片中是一些俄国人在中央大街上用冰块雕刻的十字架、圣经和教堂,圣经上还雕刻着俄文字。那时的中央大街附近,还没有教堂和鳞次栉比的洋房。尽管过去了一百多年,但从照片上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他们使用的冰块非常清澈透明,据专家推测当年制作冰雕的冰块应该就是从松花江上取的流水冰。

“哈尔滨现代的采冰活动,从兆麟公园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开始变得更具有规模性。”李晓雨说,古代采冰、制冰基本局限于皇家御用,老百姓很少能使用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采冰、制冰才广泛应用于民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节日。只有当一项活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发展成为一种节日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用冰、制冰的历史很长,但采冰相关的节庆活动直到近代才有的原因。

我省历来重视冰雪活动,采冰节活动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如果从俄国人在中央大街上制作冰雕开始算起,冰雕在哈尔滨的历史至少有百年以上。“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不是一个自然现象,是人对抗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一种人文现象。随着技术进步,生活条件提高,冰雪成为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冰雪成为景观,是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创新,由此也为采冰活动演变成采冰节提供了物质和群众基础。”李晓雨说,从历史上说,我们的采冰节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从节庆角度看,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采冰节诞生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近代采冰

采冰节上采头冰日采6000立方米

12月7日,农历大雪节气,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松花江西岸一扫往日的寂静,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气氛中。10时8分,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开幕式正式开始。伴随着猎猎招展的迎风旗、气动山河的震天鼓,“冰把头”登场宣读祈福词,身着传统服饰的采冰汉子齐饮出征酒。采冰活动正式开始,几十名采冰汉子合力采出象征着幸运与福气的松花江第一冰。采冰汉子在《采冰舞》里唱道:“一镩砸它个冰花飞啊,二镩砸它个龙出水呀,三镩砸出个风雨顺呀,四镩砸出个好运来呀,五镩求它个福临门呀,六镩求它个吉星照呀,七镩求它个人长久呀,八镩砸出个路路顺呀,九镩求它个国平安呀。“每一镩,每一凿,都敲出了东北人对冰雪的热爱之情。

据冰雪大世界组委会介绍,从7日起到开园前,每天将从松花江上取6000立方米冰块,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冰雪大世界。无论从用冰数量还是园区规模,今年都将是历年最多最大的一年。这些来自松花江上的自然冰将被用于建造14条超级冰滑梯、43米高的“冰雪之冠“主塔、采用3D复合冰技术打造的“天空之舞”等超级冰雪建筑中。从松花江上一块普通的冰块,到美轮美奂的冰雪建筑,通过哈尔滨人的巧思妙手,完成了它的神奇蜕变。

清代冰库

 让古老采冰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看过今年火遍网络的《采冰舞》,王永年认为,舞蹈应该来源于萨满文化,因为他们往往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历史上,女真人崇拜自然、尊重自然,他们从不多吃多取,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动物是他们的老师,人类要向动物学习,向自然学习。”王永年说,“当年女真人生活的时代,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东北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史料上常常用‘苦寒’来形容。就是在这么寒冷的环境下,女真人用采冰、嬉雪的方式来充实漫长的冬季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他们制作的冰雪作品也主要以龙、鱼等形象作为造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采冰文化其精神内核是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乐观向上的品质。我们在采冰节的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能让年轻人在参与中了解历史,走进历史。”

“从古代广义的采冰,到现代为了制作冰雕的狭义采冰,采冰民俗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要让采冰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李晓雨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要依托于中华传统文化。采冰、制冰的民俗文化不但没有随着时间长河消失,而是发展得越来越好,更印证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我们冰雪文化要在新时代不断创新,通过创新转化为新的优秀民族文化品类。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归纳整理采冰相关的历史资料,形成有理论依据支撑的民俗文化。”郭阎梅说,同时也可以将历史文化与互联网等要素结合,打造时下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活动和项目,比如我们可以把我们传统的冬捕、冰戏等活动融入冰上娱乐活动,让冰上乐园更具历史文化属性。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勇士消息:官宣人事变动,小库发奋苦练,汤神回归渺茫

勇士消息:官宣人事变动,小库发奋苦练,汤神回归渺茫

冷月小风风
2024-06-08 07:33:11
中国两个友好邻国倒向西方,决定援乌对抗俄罗斯,我们应高度重视

中国两个友好邻国倒向西方,决定援乌对抗俄罗斯,我们应高度重视

星辰故事屋
2024-06-06 11:49:51
拍《天道》时,导演要求左小青不穿任何衣服出镜!左小青很不理解

拍《天道》时,导演要求左小青不穿任何衣服出镜!左小青很不理解

冰心文史
2024-06-04 15:02:07
系列连环奸杀案,奇怪的是,12名少女,在遭受迫害时,无一人反抗

系列连环奸杀案,奇怪的是,12名少女,在遭受迫害时,无一人反抗

镜中楼
2024-05-27 10:34:48
他是国军中将俘虏,抗美援朝连提2招对付美军,毛主席:提前特赦

他是国军中将俘虏,抗美援朝连提2招对付美军,毛主席:提前特赦

猫眼观史
2024-05-16 17:20:40
我所亲历的文章姚笛出轨事件,背后的故事比谍战剧还精彩!

我所亲历的文章姚笛出轨事件,背后的故事比谍战剧还精彩!

美工张铁牛
2023-06-09 23:00:57
世界第1拒翻车!决胜时刻放大招,2-1逆转法国名将,石宇奇晋级!

世界第1拒翻车!决胜时刻放大招,2-1逆转法国名将,石宇奇晋级!

钉钉陌上花开
2024-06-07 16:29:56
湖人8年1亿报价赫尔利?名嘴称康大能加薪留他 JR:不要上当受骗

湖人8年1亿报价赫尔利?名嘴称康大能加薪留他 JR:不要上当受骗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06-08 07:58:15
共鸣了“小时候不懂农民工为啥吃饭时总会喝一瓶啤酒,现在懂了”

共鸣了“小时候不懂农民工为啥吃饭时总会喝一瓶啤酒,现在懂了”

糖果屋主
2024-06-06 19:32:20
曾经的第3大芯片架构终止,曾被认为是国产CPU崛起的希望

曾经的第3大芯片架构终止,曾被认为是国产CPU崛起的希望

原广工业
2024-06-07 07:15:02
绝望!千斤顶失灵司机被压车底身亡,2小时后被发现,流一地血!

绝望!千斤顶失灵司机被压车底身亡,2小时后被发现,流一地血!

缤纷糖果屋
2024-06-06 23:56:54
“当初换条路,就不会如此下场!”

“当初换条路,就不会如此下场!”

槽逻辑
2024-06-05 17:59:42
李冰冰带爸妈游玩张家界,网友:嘴巴咋了,完全认不出了!

李冰冰带爸妈游玩张家界,网友:嘴巴咋了,完全认不出了!

毒舌嬷嬷
2024-06-06 09:16:07
国足刚战平泰国,伊万就点燃第一把火,王大雷领衔三国脚遭弃用?

国足刚战平泰国,伊万就点燃第一把火,王大雷领衔三国脚遭弃用?

罗掌柜体育
2024-06-07 12:21:01
太难了,2024年大学生就业率崩了?

太难了,2024年大学生就业率崩了?

请叫我教育君
2024-06-07 08:25:52
NCAA第一中锋将为湖人进行试训,但是湖人手里的签位有些太低了?

NCAA第一中锋将为湖人进行试训,但是湖人手里的签位有些太低了?

稻谷与小麦
2024-06-08 01:27:29
孙悦晒与孙卓合影,卓宝高考出考场状态好,网友期盼孙海洋晒合影

孙悦晒与孙卓合影,卓宝高考出考场状态好,网友期盼孙海洋晒合影

小柠娱计
2024-06-07 15:09:21
梅西:阿根廷队更新换代是好事,希望更多年轻人获得机会

梅西:阿根廷队更新换代是好事,希望更多年轻人获得机会

懂球帝
2024-06-07 23:22:29
鱼肉是癌症的“发物”吗?医生提醒:这6样东西,能不吃就不吃

鱼肉是癌症的“发物”吗?医生提醒:这6样东西,能不吃就不吃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6-08 07:10:09
东野撤掉一纵司令,却让9年没打仗的病人接任,此人有何背景

东野撤掉一纵司令,却让9年没打仗的病人接任,此人有何背景

有历史
2024-06-07 07:28:10
2024-06-08 08:20:49

头条要闻

媒体:马克龙援乌战机祭出"大杀器" 发出十分危险信号

头条要闻

媒体:马克龙援乌战机祭出"大杀器" 发出十分危险信号

体育要闻

优势在我?中国足球有自己的节奏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财经要闻

身陷退市股的投资者:我的钱瞬间没了

科技要闻

6家大模型抢答高考作文,谁是你心中的Top1

汽车要闻

2.0T混动售20.98万元起 福特蒙迪欧运动版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孩子阅读理解总是不会怎么办?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家居要闻

柔和婉转 让阳光洒满空间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胡塞武装称在红海袭击两艘与以色列有关船只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