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的敏感点,又被他拿捏了......

2022-03-17 09:53:48
0

情欲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大师级别的人物。

他靠着“情欲惊悚”片大杀四方——

从《泳池情杀案》到《花容月貌》,从《双面情人》到《登堂入室》,观众看每一部都需要智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人长大了是会变的。

如今,50+的欧容拍片变得克制。

但,即便如此,他这次还是精准踩到公众的敏感点——

《一切顺利》


从《感谢上帝》之后,欧容不再以大尺度作品“挑逗”观众,而是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

比如《弗兰兹》反思战争;

再比如本片,还原一个人筹划“安乐死”的全过程。

话题涉及伦理,颇为沉重,但欧容却轻松把如此复杂、庞大的问题处理得举重若轻。

痛也淡淡的,笑也是淡淡的,看完却又能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是咱们熟悉的女神:苏菲·玛索。

虽说她青春不在,但美人在骨不在皮,五官精致,气质出众。

她展现娴熟的演技,把女儿面对父亲“求死”时的挣扎和不舍拿捏得恰到好处,深情、内敛。

外界评价,本片是她近年最成功的作品。


片中,苏菲·玛索饰演的女儿,正面临一个困难抉择。

她的父亲忽然中风,送医后经过抢救,命保住了,下肢却瘫痪了。

这结果看似幸运,对老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老人风光了一辈子,他作为半个艺术界人士,办画展,结交名流,每日西装笔挺,无比体面。


现在呢?

单躺在床上也还好,关键是生活不能自理。

吃,只能吃流食;


洗澡,他像个孩子一样,任护工摆弄;


女儿几天没来医院看他,他就落魄到没人收拾大便,浑身散发出恶臭。


这一前一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人内心承受着痛苦和压力,于是,他向女儿提出安乐死的要求。


接下来的剧情里,故事的核心围绕老人“安乐死”,展现出几个不同的视角——

老人态度坚决,一定要安乐死;

女儿,前妻,从劝说、成全到挣扎,波折的心理路;

亲戚们的不能理解;

警察等社会力量对安乐死计划进行合法阻止。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处境,对老人这个决定有不同的看法,导演用尽量客观的方式,道出这个截至目前依然属于敏感话题的题材。

没有长篇大论,高人一等的说教,那种真实的矛盾感,逼近纪录片。


其实,关于安乐死的争议声,从未停止。

包括就在写此片之前,在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贵芳提出——

生是人的权利,死也应该是人的一种权利;

人有权结束自己的痛苦。

建议安乐死合法化。


意料之中的,在越来越强调个人幸福感、价值感的现在,该建议获得广泛认可。


早在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在对来自中国34座城市的3400多位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约70%的人不反对安乐死。

似乎......支持“安乐死”的在社会占多数。

记得电影《深海长眠》中,主人公纵身一跃、拥抱群山大海,那句“遏制生命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遏制自由的生命不是真正的生命”,表达了人对尊严的极致追求。


既然如此,安乐死为何还被禁止?

且在世界上,只有瑞士、荷兰、日本、西班牙四个国家认为其合法?

好比本片,老人身处法国,由于该国对安乐死明令禁止,为此,女儿专门咨询了瑞士的相关机构。

一个冷知识点是,瑞士唯一接受外国人在本国实施安乐死的国家。


为防止女儿及家人被控谋杀罪,老人必须在清醒的状态下,签下委托书,且亲自录像,口头承诺自己是自愿的。


他们还需避免出现在他的“安乐死”之行里。

女儿雇一辆救护车,将他送至机场,随后乘坐飞机,由当地机构接应。


直到他被执行安乐死,机构通知家人,他们才可前往瑞士。


整个行动大费周章,但咱个人的观点,仍是不赞同轻易放开“安乐死”。

因为从个体看,它或许可以解脱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从大局看,潜在危机大于益处。

援引国家卫健委的发言,目前社会对安乐死的认识不够统一,存在法律与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涉及面复杂。

到底什么是安乐死?

很多人只为“死的自由”呐喊,却并不了解它。

追溯“安乐死”的历史,早到古希腊。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就赞同把自杀作为解除无法治疗痛苦的一种办法。

能看出,人之所以会想到安乐死,99%都处于被病魔折磨中。

而安乐死,一般分两种,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

前者是采用积极的措施加速患者的死亡进程,后者是通过停止、放弃治疗,让患者自然死亡。

我国的立场与世界主流相同,认为消极安乐死不构成犯罪,积极安乐死在法律上,则属于故意杀人。

2017年,台州冷女士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长期卧床,逐渐产生厌世心理,她说服丈夫、女儿女婿为自己购买老鼠药。

在家人含泪的目光下,她服下了药。

随后,她让家人载自己到外面四处转转,在睡梦中,离开人世......

这是台州首例因“安乐死”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如何量刑,当时争议很大。

最终,法院从家人的尽心照顾,以及冷女士治疗期间抗拒治疗等各方面考量,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女婿、丈夫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判处女儿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在明知事实的情况下,这样的结果让人五味杂陈。

可回归理智,缓解痛苦,助其解脱,乍一看是善事,其实背后很复杂。

于个体好判定;

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很难。

比如什么样的人能实施安乐死。

荷兰对目标人群规定的六点要求中有:

医院方经过确诊认为患者的病情没有治愈的可能,而其本人正经受着无法忍受的痛苦。

医院方必须如实地向患者本人告知病情的现状及前景。

医院方已经与患者一致认为, 除了 「安乐死」, 别无他法, 解脱病人的痛苦。

什么是确实救不活了,这种临终的判定很模糊。

一不小心,“解脱”就变成了“谋杀”。


再比如安乐死秉承的自愿原则。


除了电影中老人的情况,现实中很多人,是“被动自愿”的。

人的意志会受到周围人左右,有很多原因,变得不纯粹。

或有病人觉得拖累家人,或有病人心疼钱。

因此,看似是个人选择,实则本人面临无形的逼迫。

除此之外,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像是必须由合规医疗机构来实行,需要律师介入等等。

涉及人的生命,自然要慎重再慎重。

安乐死一旦被轻易放开,被滥用,严重会导致伦理危机。

前文那位人大代表说的,生存是每个人平等拥有的权利,选择死亡也是。

但“安乐死”本身并非是无门槛的。

电影中,安乐死一套流程下来,前后花费了10000欧元,造价不菲。


巨额的费用,势必将一部分穷人,挡在门外。

选择死亡,这项权利也就不再平等。

当生与死在大范围里,能用金钱来进行交易,社会矛盾将凸显,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

法律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保护的不是强者的选择权,而是兜底弱者的权利。

因此,放开“安乐死”,从不是部分人摇臂呐喊,说说而已......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