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旅游产业续写苏木山人工林场绿色传奇

0
分享至

(原标题:旅游产业续写苏木山人工林场绿色传奇)

雨后的苏木山,云海、山海,层层叠叠、如梦似幻。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1000多万株树木,在几十个山头上次第铺开,形成一片壮阔的绿色海洋。置身其间,很难想象这片林海几乎全部由苏木山林场的务林员人工种植而成。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苏木山18.6万亩的人工林,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落叶松林场。

六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山秃岭。如今的苏木山,历经两代人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森林覆盖率高达78%,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世世代代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的庄严承诺。不仅如此,作为绿色森林旅游开发区,这里每年夏季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观光者数十万人,苏木山实现了不毛之地到人工林场、再到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

苏木山林场风光。光明网记者 曾震宇摄

拓荒,万亩林海曾是荒山土坡

在苏木山林场,老场长董鸿儒家喻户晓。42年,一万五千多个日夜,荒山植树3000多万棵——董鸿儒用毕生事业诠释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1958年初到苏木山时,董鸿儒只有19岁,接到的任务,是到护林站看护荒山上零星生长的白桦树。“一开始护林站只有一间土坯房,两个人需要挤一盘土炕,除此之外,屋里只有一口水缸,一个土灶,条件艰苦的很。”董鸿儒告诉记者。尽管如此,董鸿儒还是留下了。

苏木山山区面积达32.6万亩,在平原长大不擅于爬山的董鸿儒用了一年的时间,走遍了苏木山的每一个角落,详细记录了土壤、植被和气候信息,并把这些资料梳理成一份建议在苏木山设立林场的调研报告,交给县里。196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勘察设计,苏木山林场成立,首任场长赵守礼和董鸿儒担起了造林的重任。

苏木山林场的锯木工。光明网记者 张瑜摄

拓荒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林场第一批选的树种是在北方好成活的杨树,可是接连两年,存活的树苗寥寥无几。眼看着苏木山林场面临下马的困境,赵守礼和董鸿儒赶到县里签下军令状,请求县领导再给3年时间。1963年,林场的发展迎来了转机。在赴河北省承德市学习考察的过程中,董鸿儒发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苏木山类似,于是与同事商量在林场试种华北落叶松。经过1年育苗,1964年秋天,800亩华北落叶松在苏木山扎根,成活率达到90%以上。苏木山从此确立了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造林方案。

全国劳动模范董鸿儒为记者们讲述造林经过。光明网记者 曾震宇摄

据董鸿儒回忆,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是苏木山务林人最艰难的一段日子。60年代的时候,温饱都成问题,林场职工们常常在山上挖野菜充饥。可他们从没有想过放弃,只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把树种下去。“说起来也不怕你们笑话,当时场部配了一辆马车,按照规定每月上级供应一些饲料粮还有两三斤用于润滑车轴的麻油,我们实在嘴馋了,就用马饲料和麻油打打牙祭。” 董鸿儒说。就这样,林场百八十号人清晨挑着树铲、桶和干粮上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干就是几十年。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苏木山的五个林区中,造林面积已达10万多亩,产值3个多亿。进入新世纪,苏木山林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迎来了新一轮发展。2002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项目启动后,林场绿化面积以每年近百万亩的速度迅速扩大。

返乡,林场里建起旅游景区

随着苏木山林场生态景观越来越美,当地旅游局决定在林区建设旅游景区。2008年2月,时任兴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的董存战回来了,肩负起发展苏木山旅游产业的担子,很多人说,他身上有父亲董鸿儒的影子。

苏木山林场场长董存战。光明网记者 曾震宇摄

接任苏木山林场场长后,董存战利用外出开会的机会仔细调研了其他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在董存战的推动下,兴和县政府与集宁联营商场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苏木山旅游资源,把苏木山旅游产业带上了快车道。

历经十年风雨,苏木山已发展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蜿蜒的登山步道可从山脚下直通山顶。“建景区时,我们的生活条件比起父亲那辈人已经好了很多。”董鸿儒告诉记者,“但由于山上的土路走不了车,铺步道的木板都是职工们在山脚下一块一块锯好背上来的,很不容易。”

苏木山旅游景区。光明网记者 曾震宇摄

在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苏木山, 已成为叩开兴和县旅游发展大门的“金钥匙”。山脚下,农家乐饭馆建起来了;山路上,写有“情侣石”“仙人树”的指示牌让山边巨石看着别具情趣;位于海拔2334.7米乌兰察布最高点的黄石崖上,人们站上景观平台可看到冀蒙晋三省交界。加之全年4.2°C的平均气温,苏木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坚守,旅游开发生态先行

“旅游开发和自然保护会有些冲突。”走在山里,董存战坦言,他最牵挂的还是林场生态保护的问题。“父辈们种的每一棵树都来之不易,开发景区,不能毁了树,这也是我们苏木山林场人的共识。”

董存战告诉记者,建设景区时,步行栈道从山脚一直铺至山顶,途径的树木却一棵都没有锯掉。这是苏木山人对树的深情,也昭示着他们守林护林的决心。

苏木山景区长木道中间的落叶松。光明网记者 曾震宇摄

防火,一定是景区开发坚守的底线。随着游客的增多,林区防火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务林人员不但要向林场范围内的居民宣传防火安全知识,还要督促游客时刻防范火情。据介绍,苏木山林场每年有9个月的防火期,尤其是清明和五一小长假前后,林场职工要全部下到林区,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火灾。“烧烤和上坟是最危险的,我们在山脚下设了安检,能引起明火的物品一律不许带上山。”董存战说。

防虫,也是保护植被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防松毛虫。在山间行走,随处可见树干上缠着防虫胶带的华北落叶松。“过去,我们使用杀虫剂、烟雾剂,现在逐步采用对自然环境没有破坏的防虫胶带、灯光诱杀等办法。”董存战介绍道。不仅如此,苏木山还实施人工鸟巢引鸟防虫生物防治工程,引来的鸟一方面可以吃虫子,另一方面对于整个林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改善。据调查,一窝大山雀一天能吃掉1000多粒害虫虫卵,直接保护了50平方米的树林免受虫害。

生在苏木山,长在苏木山的董存战是和山上的落叶松一起长大的,植树造林的艰辛他最懂,因为懂得,更觉肩头责任之大。近60年来,苏木山林场的务林人营造了18.6万亩人工林,这里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人工林场。“党和政府把父辈们辛勤一生创下的基业交到我手上,我就要把这片财富守好护好,要把这片森林完完整整地交到下一代手中。”董存战告诉记者,接过父辈传来的接力棒,就要勤勉敬业,一张蓝图绘到底,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再添新绿。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思南:“速胜”无望的战场上,没有人是理性的

张思南:“速胜”无望的战场上,没有人是理性的

直新闻
2024-06-01 22:27:02
年少不懂陈独秀,如今方知真名士

年少不懂陈独秀,如今方知真名士

诗词中国
2024-06-01 18:53:54
激烈交锋,中美还是没谈拢,抢在董军上专机前,美方作出特殊安排

激烈交锋,中美还是没谈拢,抢在董军上专机前,美方作出特殊安排

影孖看世界
2024-06-01 21:30:44
丢脸丢大了!解放军WL-10无人机绕飞日本,进入目视距离才被发现

丢脸丢大了!解放军WL-10无人机绕飞日本,进入目视距离才被发现

小琪国际
2024-06-02 11:14:34
罕见!史诗级“大堵船”

罕见!史诗级“大堵船”

侃故事的阿蚌
2024-06-02 09:07:08
灵性十足!维尼修斯这次摆脱,被国外球迷称赞:凭这下就值8000万

灵性十足!维尼修斯这次摆脱,被国外球迷称赞:凭这下就值8000万

侧身凌空斩
2024-06-02 06:50:55
张志磊KO维尔德后爆出坏消息!张志磊团队发布公告,很多人都完了

张志磊KO维尔德后爆出坏消息!张志磊团队发布公告,很多人都完了

元爸体育
2024-06-02 11:42:43
乌克兰情报部门截获关于从别尔哥罗德撤军的俄军对话

乌克兰情报部门截获关于从别尔哥罗德撤军的俄军对话

亡海中的彼岸花
2024-06-02 11:37:57
黄仁勋访台言论踩红线,称台湾为“国家”,据称与赖清德愿景相同

黄仁勋访台言论踩红线,称台湾为“国家”,据称与赖清德愿景相同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6-01 21:27:37
铁头自曝自己人还在日本,有可能回不去了

铁头自曝自己人还在日本,有可能回不去了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4-06-01 21:49:08
印度新德里最高气温52.3摄氏度,网友:这和化粪池有什么区别

印度新德里最高气温52.3摄氏度,网友:这和化粪池有什么区别

小虎新车推荐员
2024-06-02 13:07:08
引发观众现场痛哭,淘宝宠物行为艺术展单日参观人数破万

引发观众现场痛哭,淘宝宠物行为艺术展单日参观人数破万

金羊网
2024-06-02 14:14:07
网曝:公司要求员工贷款,每人贷款20万,利息就当帮助公司!

网曝:公司要求员工贷款,每人贷款20万,利息就当帮助公司!

眼光很亮
2024-06-02 09:00:13
特朗普被判有罪后新动作:入驻TikTok粉丝已破24万

特朗普被判有罪后新动作:入驻TikTok粉丝已破24万

澎湃新闻
2024-06-02 16:06:27
天雷滚滚!周末两天又有25家收到问询函或ST,有你的持仓股吗?

天雷滚滚!周末两天又有25家收到问询函或ST,有你的持仓股吗?

惜别的海岸
2024-06-02 14:06:26
21家上市公司集体解约普华永道,此前卷入恒大造假风波

21家上市公司集体解约普华永道,此前卷入恒大造假风波

极目新闻
2024-06-02 16:13:53
多地市委书记晋升副省长,候补中央委员跨省履新

多地市委书记晋升副省长,候补中央委员跨省履新

鲁中晨报
2024-06-02 08:03:07
一夜之间信号全无!拜登彻底傻眼,外媒:难怪美国害怕了

一夜之间信号全无!拜登彻底傻眼,外媒:难怪美国害怕了

星辰故事屋
2024-06-01 19:29:03
贾玲正式成为Prada品牌代言人,网友:品牌方有眼光,太合适了

贾玲正式成为Prada品牌代言人,网友:品牌方有眼光,太合适了

白宸侃片
2024-06-02 13:13:21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请菲方先回答四个问题!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请菲方先回答四个问题!

新京报政事儿
2024-06-01 13:27:50
2024-06-02 17:22:44

头条要闻

特朗普被判有罪后新动作:入驻TikTok 粉丝数已破24万

头条要闻

特朗普被判有罪后新动作:入驻TikTok 粉丝数已破24万

体育要闻

我已伤痕累累 却依然感动不了命运之神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科技要闻

成功着陆!嫦娥六号将开始月背“挖宝”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数码
艺术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数码要闻

苹果官网下架 OtterBox 配件,消息称国内代理商“不做了”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