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区构建“一核一轴三带六片”空间格局

15148383380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0人参与

千年前,塔子山公园内,李白曾有“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诗句;锦江畔,杜甫更是留下了“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等名句。千年后,春熙路、IFS、太古里、三圣花乡、白鹭湾湿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地名,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深深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自秦代开始就是成都县地的锦江区,作为现在成都最重要的中心城区之一,未来将如何打造?成都晚报特邀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陈历章以及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潇对其最新规划进行了解读。

优空间

9号线生态带将建设生态廊道

据锦江区委书记陈历章介绍,按照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部署,锦江区也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将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先行区;从2020年到2035年,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区,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新经济高地、国际化城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锦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标杆城区。

据悉,在空间布局上,锦江区将构建“一核一轴三带六片”空间格局。陈历章介绍,“一核”是指天府锦城核心区,将重点突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定位,通过强化功能分区、优化重点区域、打造历史文化轴线、拓展地下空间利用,大力聚集高端要素、调优消费业态、缩短消费时差,达到提升功能品质、弘扬天府文化、彰显成都魅力的目标。“一轴”是指东大街产业发展轴,围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红星路节点和一心桥片区,增加产业空间,优化天际轮廓,全力打造西部新金融示范区和金融艺术特色功能区,成为成都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性街区和展现国际化水平的窗口。

“三带”则是指锦江、沙河、9号线三条生态带。其中,锦江生态带将重点突出文化休闲功能,通过赋新历史遗存,新增一批美术馆、博物馆,植入一批时尚消费业态,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沙河生态带重点突出亲水宜居功能,注重生态修复,强化参与体验,优化开敞空间,增加慢行系统,植入艺术小品;9号线生态带重点突出生态休憩功能,建设生态廊道,连通金融城和东村片区,植入高端产业,增加功能配套,强化生态休闲。“六片”是指攀成钢、琉璃场、狮子山、金融城、东村、环城生态区等6个特色功能片区。

优功能

增加剧场等18处文化设施

优化功能品质上,锦江区主要将通过“三减三增”来提升。据陈历章介绍,“三减”首先是减居住人口,“将调整城市用地布局,优化大慈寺南北片区、一心桥片区、琉璃场片区、潘家沟片区用地布局,规划人口由86.9万人调减至73.3万人,减少13.6万人;第二是规划减少开发总量1050万平方米,达到降低开发强度、减少建筑总量的目的;第三是减非核心功能,将高集聚度的非文化类公共服务设施和低产出的产业形态向外疏解和转移,降低对人口的吸附能力。”

“三增”首先是增文化功能。据悉,锦江区将通过增加美术馆、博物馆、剧场、艺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18处,保护利用17处优秀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加强文化景观塑造和文化特色培育。“将提升打造、保护利用好水井坊、邱家祠等17处优秀历史建筑。让老建筑变成新景观,让老文化焕发新活力,让历史遗存变为城市体验,让传统文化彰显现代魅力,让乡愁行走在城市之间。”陈历章表示。其次,增旅游业态。精心打造都市快节奏与休闲慢生活、优雅从容与前卫时尚相互融合的旅游休憩系统,打造商贸文化街区、水文化街区、休闲文化街区、文创街区、艺术街区等一批特色街区和高端酒店、地标建筑,营造多元识别空间标识,增强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特色街区打造上,增加文化特色,注重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植入新兴业态,希望能够给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消费场景和高水平的文化体验场景,让人们在城市的生活中体验天府文化的精髓。”最后,增开放空间。构建以环城生态区、大型城市公园、三级绿道、宜居水岸、小游园微绿地形成城市开敞空间,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此外,在绿道体系和慢行系统的建设上,锦江区规划建设三级绿道280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35公里,包括锦江绿道、熊猫绿道、锦城绿道;城区级绿道100公里,包括沙河绿道、东大街绿道、绿轴绿道等;社区级绿道约145公里,每个社区服务设施均有绿道覆盖,同时打造70公里主题岸线,提升水网连通性,实现通水、通绿、通岸的目的。

优产业

缩短与欧美发达城市的消费时差

在产业优化上,陈历章表示,要构建“1+1+3”产业体系。“锦江区将大力发展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为主的新经济,以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为主的总部经济;构建以品质商业、高端商务、时尚消费为主的商业商务,以金融安全、消费金融、外资金融为主的金融服务,以现代传媒、创意设计、原创艺术为主的文化创意三大产业生态圈。”其中,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功能方面,陈历章介绍,锦江区将大力推进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园区规划建设,计划明年正式开建;大力实施“瞪羚计划”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努力培育一批根植锦江的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努力建设“新经济高地”。

在产业布局上,商贸商务方面,锦江区规划打造三大商圈,推进春熙路商圈建设,打造世界级商业中心,推进攀成钢商圈、东村商圈建设,打造两个城市级商业中心。“在春熙路商圈,将按照 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 的理念,不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出世界级的文化商业核心区典范。主要引入高端的消费业态和高品质的消费模式,要把国际上最时尚的消费尽快引入成都来,缩短成都与欧美发达城市之间的消费时差,让成都和国际同步。”在金融服务方面,规划打造“两大金融服务集聚区”,在东大街沿线重点发展消费金融、外资金融、金融安全产业;金融城锦江片区重点发展总部金融、传统金融、资产管理。文化创意方面,规划打造“一廊一带五区”的文创产业布局。

优形态

塑造“锦江-沙河-环城生态绿楔”生态骨架

在城市形态和风貌的优化方面,据陈历章介绍,锦江区将构建环城生态区、绿道、城市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将环城生态绿楔作为城市绿心,延伸至沙河,塑造“锦江-沙河-环城生态绿楔”生态骨架,通过两横两纵四条绿廊与生态骨架相互渗透,串联生态资源与重要开敞空间,实现水、绿、城融合共生。“2018年将建设绿道、慢行系统40公里,继续打造出一批综合公共服务能力强的小游园、微绿地,面积约7.9万平方米。”

同时,将引导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向绿地468簇群、东大街簇群、攀成钢簇群等重要节点聚集,建立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地标体系。强化风貌塑造,提升城市魅力,“结合锦江现状色彩基调,构建以大慈寺为核心的历史古城风貌区,以一心桥、东村、金融城为核心的现代都市风貌区,以东湖公园为核心的休闲宜居风貌区,以川师为核心的艺术创意风貌区,以环城生态区为核心的生态田园风貌区。”陈历章表示。

【专家访谈】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潇:

新规划可满足

市民和市场的需求

杨潇认为,锦江区是一个非常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区,发展基础较好,城市品质较高。最后形成的规划既紧密结合了成都市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也充分符合锦江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可满足市民和市场的需求。他表示,锦江区四级规划体系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构建“一核一轴三带六片”空间格局,“ 一核 主要就是指天府锦城核心区,这也是成都的历史城区。在这个范围内结合规划中重点打造历史街区、增加文化功能,可以凸显出核心区的特质。而东大街产业发展轴中,因为发展基础非常好,之后围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进行产业发展,可以增加产业空间,让东大街区域形成城市制高点和空间建筑集群,最终成为成都市展现国际化水平的窗口。”

同时,杨潇提到,“三带”中的9号线生态带串联了金融城和东村两个重要片区,通过该生态带可以让环城生态区的绿色空间更好地融入到锦江区的城市空间中,“围绕这个绿色空间也可以布局一些高品质、低密度、庭院式的高端产业,让绿色空间也成为可以符合产业功能的空间。”锦江生态带突出整个锦江区的文化地标作用;沙河生态带则“让市民可参与、可进入,提升城市的品质功能。”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原标题:锦江区构建“一核一轴三带六片”空间格局)

缃戝弸璺熻创

浜鸿窡璐达紝浜哄弬涓�
璺熻创
鐑棬 鏈�鏂�
鏆傛棤鏁版嵁
姝e湪杞藉叆...
宸叉棤鏇村鏁版嵁
鍐欒窡璐�
{{threadInfo.joinCount}}
鍙栨秷 鍙戝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