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长禄 技出津门 我的少年球员岁月(图))
| ||
| ||
| ||
|
“很多天津元素,很精彩!”91岁的张长禄在北京家中,从电视中观看了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他是从天津这块历史底蕴深厚的体育沃土走出的杰出体育人,1951年入选中国篮球国家队,曾任国家队队长、教练、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以及国际篮联中央局执委、亚洲篮球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篮球协会技术顾问组组长等职,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奥运旗手。
“我生在天津长在天津,正是有着浓厚体育氛围的天津给我打下了基础:一个好身体和从事一辈子的篮球事业。”这是日前张老在接受新报记者专访时表达的浓浓乡梓之情,回忆起1952年在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上担任旗手的往事,张老说:“没有任何经验,当时特别紧张,就怕出纰漏。”当记者问起,是否就是从那时起中国出征奥运会的旗手,都是由篮球队队长担任,张老笑道:“很长一段时间是这样的,但不全是篮球队长。篮球队员:高!帅!”后来,大家提议也让别的项目运动员担任旗手,“里约奥运会的雷声就是击剑运动员。”
记者补充:“也是出生在天津。”张老的笑声再起。
到了赫尔辛基才被通知担任旗手
“曾经有人问过我: 张长禄,你是怎么争取到担任旗手的? 我说,这个怎么争取啊?到了赫尔辛基后才得到的通知,当时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紧张……”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亮相奥运会,然而,中国队并没有参加开幕式,因为“入场通知”来得“晚”,也来得很“波折”。
“我们是在开幕式前一天才受到邀请的。”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那一年张长禄26岁。当时国际环境复杂,以美国为首的一部分国家一直阻挠国际奥委会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这次奥运会,而且大部分国际奥委会成员也对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甚了解。当地时间7月17日上午10点,国际奥委会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会员资格问题,最终奥委会以33票对20票,通过了将中国席位予以“保留”,并且同时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运动员和中国台湾运动员参加第15届奥运会。18日,芬兰奥组委向北京发出邀请,此时,距离开幕式还有一天。“当时说去和不去的都有。”张老说,最终是周恩来总理通过请示,同意组队参加本届奥运会,“总理当时说: 一定要去,只要五星红旗能在奥运会的赛场升起,这就是胜利。 我们立刻组队。”团长荣高棠, 副团长黄中、吴学谦,总指导董守义,“除了翻译、医生和记者,运动员有足球队、篮球队、游泳队。”波兰体育代表团正在北京,就在24日,“咱们国家篮球队还和他们有一场比赛,结果打到半截下雨,挪到燕京大学室内球场,比赛结束已经25日零点多了,而我们5点就要出发参加奥运会了。”25日,首都西郊机场,三架飞机搭载着40人的中国代表团出发了。代表团服装是在北京著名的“红都”制作的,“上衣用 嘎布叮 咖啡色料子,裤子是 舍维尼 灰色料子。虽然仓促,但红都做工好,大家穿着都挺帅。”张老说,飞机是只容纳13人的小飞机,飞行了4天,7月29日才到达赫尔辛基,“足球队住在苏联代表队匀出的一间屋子,我们篮球队住在赫尔辛基郊区。”到达的当天,中国代表队在奥运村举行升旗仪式,“升旗手是足球队队长张邦纶。”
当时,代表团只赶上了游泳和闭幕式。“参加游泳比赛的是吴传玉,他会七国语言,很多接待和互访,他都参与了。”虽然“迟到”,代表团还是参加了游泳比赛和闭幕式,也观摩了大量比赛,“我清楚地记得苏联队对阵美国队的篮球比赛,美国队很讲技术,两个中锋相当精彩,我们当时还给他俩起了外号,我记得当时苏联以11分之差败北。”张长禄观摩的这场比赛被称为“篮球史上一场最没有意思的比赛”,原因就是两队利用规则,让快速激烈的篮球比赛变成了“老爷式”的运动,“当时,美国队并不是NBA队员参赛,都是业余篮球队员。”此外,芬兰奥组委还特意安排了中国足球队和篮球队同芬兰的国家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8月3日晚上,中国代表团参加闭幕式,而最紧张的就是篮球队队长张长禄了,“我到了赫尔辛基才接到当旗手的通知,这是我一生的光荣,但当时真是特别紧张,在那么复杂的环境下,生怕有人搞破坏。”一遍遍地擦旗杆,一遍遍地仔细检查。“闭幕式,只有我和副旗手周宝恩走在会场中,我举着五星红旗,心中激动,也更加紧张,千万别出事……”张老说,当五星红旗在奥运会上空飘扬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张老回忆,当时自己身高是1.815米,基本是代表团里最高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奥运旗手,张长禄也开创了我国历届奥运会都由男篮队员担任旗手的先河,“后来也有其他人提议让别的运动员担任旗手,比如里约奥运会时,旗手是击剑队的雷声。”
记者补充:“那也是天津出生的帅小伙子。”张老哈哈大笑。
慈惠校长请吃饭 原子能队“许官”
张老说,是天津的体育沃土培养了自己。“我出生在1926年,家住在保定道附近,上学就在附近——私立的慈惠小学(今耀华小学地址)。”张老说,慈惠小学就是北洋军阀张勋的旧宅。“学校有两个篮球场,一个是在室外空地,一个是在室内。”
张勋在天津有两处住宅,保定道与山西路交口的宅子即是其中之一。1923年张勋去世后,当时天津著名教育家余宗毅购买下这部分地产,创办了私立慈惠学校,自任校长。张老说,自己八九岁就在球场打球,“1895年,篮球传入天津后就蓬勃发展起来。”张老说,当年篮球运动在天津的学校里开展得很红火,耀华中学每到周末,体育馆里就组织篮球比赛,“1200个座位全部坐满,看台最前面的地上都是人。”张老说,当时各小学之间已经有比赛了,“我在校队打比赛。”说到此,张老有些“赧然”,“我当时只想打球,成绩也不太好,为了逃课,还常常 串通 教练,让他出面向任课老师请假,让我去训练。不过教练英文很好,我经常在教练家学习英文。”因为比赛成绩好,余宗毅校长还常请张长禄吃饭,“也因为体育好,我还是学生的 大队长 ,身上披大红带子。尽管很出风头,但下课要 值班 ,觉得太耽误打球, 嫌累 ,干半天就不去了。”最后因为“玩忽职守”被罢免了。上了中学,十六七岁的张长禄技术娴熟过硬,已是天津篮坛的风云人物,当时外校组队也来拉拢,比如当时著名的原子能篮球队,“原子能队的队员主要是天津广东中学的学生,为了我不被别的队再挖走,许我一个篮球副队长。”就在天津,张长禄从学生代表队一路进入天津代表队、华北代表队,最终在1952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篮球国手。1948年5月6日,第七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办。留给青年运动员张长禄的记忆就是“艰难”二字。“我们是乘坐1700吨的登陆艇从天津到的上海。住在船板底下,自己带吃的。”张老说,在海上漂了7天7夜,“有一次还在长山岛那里触礁。”到了上海,天津代表团住在虹口体育馆里,“男队员住在楼下的台上,楼上观众席空隙处留给女队员住,自己吃每天的伙食费1块钱。大家只舍得吃一毛八一碗的汤面、馄饨,想省钱带点东西回去。”张老说,当时说每人应该发两双上海的“回力鞋”,结果真正到队员手里只有一双,“被贪污了……”在这次运动会上,虽然篮球队没有取得三甲,但新老队员的表现让人振奋,当时《大公报》报道:“天津健儿活跃全场表演生动,新兵老将各显其能。”全运会后,天津张长禄、李汉亭、王鸿斌、刘学琦等队员和北京还组成一个“华北区”队,与上海“华联队”在卢湾区体育场进行比赛,“当时叫回力球球场,据说比赛是给钱了,但我们没有看到,估计又被贪污了。”运动会结束,天津代表团乘“货舱”回天津,“空间只有1米多高,我们得钻进去趴着。”《大公报》以“如此苛待运动员”为内容予以揭露,舆论哗然,张老说,大家才得以换了一艘正式有床位的船。这一年的夏天,第1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办。很多年后,有人告诉张长禄,他本来是这一届奥运篮球队的“候补”,但“你没有人”,也就参加不了……
好体魄是从小在天津打下的基础
1950年,张长禄参加世界大学生代表大会篮球比赛,成为中国队主力;1951年,再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篮球赛;1952年,入选中国国家篮球队,并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担任旗手;1953年……张长禄在众多的世界大赛中承担着中坚力量的作用。张长禄入选了国家队后,就带着当时主管体育的贺龙贺老总嘱托去祖国的东南部“巡回表演”,“用体育精神做爱国宣传。”在广西的室外篮球场,连树上都站着观众;在重庆,每个星期六胜利大厦都有舞会,邀请大家参加;到了昆明,李达司令员隔三差五都组织以程派赵荣琛为主演的京剧慰问演出,伙食费是1人2元,“这可不是1948年的窘迫1元所能比拟的,物价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我们根本用不了,后来改成1.5元,也还足富余。”张老回忆:“在南方的球场上,大家叫 长禄 福禄 ,有人提意见,说我们不爱国,在球场上讲英文——原来,名字发音有点像英语中篮板球发音,让人误会了。”尽管有些地方的条件也很艰苦,但大家的热情和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有些偏僻的地方,我们晚上还对暗号,大喊口令 香蕉 才结伴出门上厕所。”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召开,此时,张长禄已经从国家队教练调任国家体委球类司,和于刚、程之合写了《1959年千万人热爱的运动 谈谈新中国的篮球运动》,不少内容都是他亲历的。作为中国篮球主要领导者、决策者,张长禄一次次带着中国篮球出征世界,取得优秀成绩,见证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他还连续五届荣任国际篮球中央局委员,1999年,荣膺中国篮协“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2001年,又获得国际篮球联合会最高荣誉奖,成为中国获得此奖的“第一人”。“我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在天津开始打篮球,开始成才……”张老说,是天津给了自己一个强健的体魄和事业:“父亲在天津自来水厂工作,夏天我在二池游泳,冬天我在当时英国俱乐部现在的和平体育馆滑冰。天津是中国篮球的发源地,我可能是现在最老的一批篮球人了吧。”有了好体魄做基础,再加上自己的好心态“不爱计较”,张老形容自己工作生涯也“颇顺”,“这就是我长寿的原因吧。”除了在2015年回天津参加篮球传入中国120周年纪念活动,张老很少回天津,“我依旧通过各种平台关注天津,关注天津体育。全运会在天津开,开幕式很漂亮,比赛也很精彩,作为天津人,我真的很骄傲。”新报记者 单炜炜 鸣谢天津体育博物馆提供采访线索
(原标题:张长禄 技出津门 我的少年球员岁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