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获刑给高考考生再敲警钟

1495064652000 来源: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0人参与

小顾和女友小李是学美术的,想报考云南一艺术院校,但专业不行,于是两人分别花钱找人替考,结果因为替考者水平太高引发监考老师怀疑,双双事发。昆明市呈贡公安分局民警很快赶到,将两人抓获。呈贡法院对4人以代替考试罪,分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0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高考作为我国储备人才的重要机制,迄今为止仍然是最公平的方式,也正因如此,千军万马都期望通过这唯一的方式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然而,严格与公平的选拔之中却时不时出现不和谐之声——几乎每年都有“替考”新闻曝出。

替考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一方面是有人受利益所惑愿意以身试法,另一方面是高考在操作程序上还有漏洞,监管措施不足,比如2015年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记者卧底某高考替考组织,曝光跨省团伙”新闻。无论是个人违法还是团伙作案,高考替考都是破坏社会公平的严重事件。考试制度的最大价值在于程序的公正性,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可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而替考是用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从而造成结果被扭曲,也造成其他合法参与竞争者的利益被损害,同时影响了考试作为衡量评判考生水平高低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这是对公平竞争秩序的践踏。

由于替考作弊涉及到严重的公平伤害,因此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对此有着极其严格的法律处罚措施,如美国的替考作弊甚至可能触及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香港的替考则按照虚假文书犯罪论处,如果定罪可判刑14年监禁。

我国于2015年通过《刑法修正案(九)》让“替考作弊”行为正式入刑,该法规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相较前面两个法律,无疑算是较轻的惩处。

如今又要到“高考季”,此次艺考的替考事件无疑给广大考生再次敲响了警钟,而在高考即将来临的当下,我们也要提前堵住高考替考行为,堵住高考制度漏洞,防止利益链条之下的作弊行为。在管理方面,要对学生档案和户籍进行严格管理,如报名和信息采集均可实行指纹识别,学生电子信息录入后不得轻易更改;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让他们彻底认识到替考作弊的严重后果,扑灭替考苗头。而对于出现替考行为的学校和个人,必须清退查处替考者,并对整个替考过程追查到底并绳之以法,以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高考替考是一条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不排除一些考生、家长、学校仍然打着“枪手”替考的歪脑筋,但如果事情一旦败露,替考利益链条上的每一个人无疑都将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本报评论员  张英

(原标题:“替考”获刑给高考考生再敲警钟)

缃戝弸璺熻创

浜鸿窡璐达紝浜哄弬涓�
璺熻创
鐑棬 鏈�鏂�
鏆傛棤鏁版嵁
姝e湪杞藉叆...
宸叉棤鏇村鏁版嵁
鍐欒窡璐�
{{threadInfo.joinCount}}
鍙栨秷 鍙戝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