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美”广告花样百出(图))
  | ||
  | ||
  | 
往事如烟第八期
一方“小天地”,百样生活趣。百年前的烟草广告,也可以凝聚历史事件、文化艺术,留下时代记忆。一幅幅精心描绘的广告画,一句句巧用心思的宣传语,尽管经历了岁月消磨,却清晰地记录下一个时代的物质生产水平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早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前后,自美商老晋隆洋行在天津开展卷烟生意开始,及至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英美烟公司在天津设立办事处,再到1919年大英烟公司在天津海河东岸大王庄建厂,这座城市一跃成为英美烟草商开拓北方市场的先锋,令世人瞩目。好酒也怕巷子深,现代广告与烟草行销形影相随,英美烟公司深谙此道,各样广告接踵问世,甚至铺天盖地,其故事值得回味。
巧借北洋新军
天津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数次下令要求各地编练新军。光绪二十九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以天津小站为基地进行练兵。这支新式陆军自成系统,装备精良,训练严格,饷械充裕,实力首屈一指。
就在同一时期,英美烟公司以敏锐的目光迅速将新军形象移入其香烟品牌,推出爱国军牌5支装香烟。香烟包装上的中国军人身着新式军装,飒爽英姿,军人身后的来复枪和大清飞龙旗颇具时代感。爱国军香烟的广告中写道:本厂精选上等细料,佳制爱国军香烟,久已驰名,今因推广格外加工,无不精益求精,气味清香,诚应世之佳品。
据传说,正在天津推行“北洋新政”的袁世凯也看到了这则广告,面对自己苦心打造的新军被画上了香烟包装并成为品牌,有些坐不住了,此时也正逢外国纸烟盛行,为遏止纸烟利源之外溢,清政府积极筹建中国民族资本烟草公司,袁世凯便即刻引进外国设备,在小站练兵营建成了中国烟草历史上第一家官督民办的民族资本烟草公司——北洋烟草公司(纸烟厂),生产了中国第一包民族机制卷烟,产品试制成功后马上贡呈慈禧御用,并得嘉赏,于是此烟定名为龙球牌,与英美烟草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宝玉黛玉出镜
1919年,大英烟公司在津建厂之际,正是各类西方现代广告形式相继舶来涌入之时,日渐红火的报刊、印刷品、路牌、橱窗、车船等各广告形式齐头并举,群雄逐鹿。天津英美烟公司借此风潮,大肆宣传。公司在营销环节上可谓谨慎严密,促销手段更是煞费苦心。天津公司广告部曾经有50多名职员,广告费支出约占办公费的80%左右。报刊广告是最具传播力的宣传形式,天津公司对此尤为重视,比如1936年6月,天津公司仅支付中外报纸的广告费相当于约30万支中档香烟的价格。
天津英美烟公司广告部注重入乡随俗,为贴近天津人的欣赏情趣,他们在广告策划中积极吸纳中华传统文化。大炮台香烟在天津《北洋画报》的系列广告曾特别巧借了《红楼梦》的故事。画面上黛玉床前愁眉不展,宝玉送上大炮台香烟,广告词道:“大炮台是解闷儿的妙品。”如此富趣的创意可见经营者的良苦用心。
奖赠观影促销
天津英美烟公司在宣传上可谓无孔不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媒体打广告的同时,他们还不断推出抽奖、赠卖等促销形式吸引烟民,让产品形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充斥于市。奖品从昂贵的小汽车、手表、金银饰品、铜床,到日常所用的布匹、香皂、毛巾、丝袜、镜子、烟缸等,堪称琳琅满目。其实明眼人都晓得,此举无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宣传和奖品费早已计入成本。尽管如此,烟民顾客禁不住“忽悠”,再加上天津人好热闹的性格,于是纷纷买烟,以试运气,英美烟公司大获收益。
不仅如此,英美烟公司早在1921年初就提议拨款投资中国电影,希望以电影广告的形式助推销售。1924年11月1日,由天津英美烟公司总办克特珍出资兴办的“三炮台”电影院开业(三炮台牌即绿锡包牌)。开幕当天,前总统黎元洪等天津名流莅临,据《英美烟公司月报》记载:“开幕之日,观客极为踊跃,后至者竟无座位。”公司旗下的天津电影部应运而生,他们不断向民众赠送电影票和香烟,重要的是,公司在风光短片、赛马短片中插入香烟广告,真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偷情”翠鸟香烟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般不太重视低档烟的英美烟公司为与同业烟草商竞争,也不断推行低价倾销策略,比如将哈德门牌香烟、双飞鹰牌香烟大降价,给对手带来不小压力。假如公司发现哪家的低价烟好销,他们就不惜本钱,加紧研发创新品牌,甚至把价格降到成本价以下,旧年曾名噪一时的翠鸟牌、红印牌香烟就是例子。
翠鸟牌香烟上市前,英美烟公司经过了好一番筹划,比如让上海等地的黄包车车夫们穿上一个特制的马甲,衣服上印着大大的“烤”字。车夫奔跑穿梭在大街小巷,民众见到甚为不解,于是四处打听“烤”字的奥妙在哪,后来才知道是英美烟公司即将推出烤烟型的翠鸟牌卷烟。如此广告尽显噱头,效果事半功倍。早年,烤烟比晾晒烟要金贵,烤烟型香烟配方中全部或八九成使用经过烤制的烟叶,烟丝橙黄,烟气香味浓郁,所以英美烟公司不遗余力在“烤”字上大做文章,强化卖点。
翠鸟牌香烟的印刷品广告也流传到天津。其中一页广告以橙黄为底色,左下方是一包10支装翠鸟牌香烟,烟标上的翠鸟五彩斑斓,正在水草间低头觅食。广告右上部有个红色的大圆圈,圈内有个大大的“烤”字,与翠鸟图(从烟标上提炼而出)紧连相扣,引人注目。广告文以“著名烤烟”来自我标榜,云:“设非烤烟即非翠鸟牌,除翠鸟牌外皆非烤烟。”文中的三个“烤”字皆被套上红圈,视觉突出。另一页浅红色翠鸟牌香烟广告上也有两只翠鸟,一在觅食,一在啄起小鱼后向上飞。广告告知顾客:“此烟气味清香,装璜(潢)精美,价值相宜,当必为君所喜也。”
英美公司为增加广告的趣味性煞费苦心,他们曾为翠鸟牌香烟编写了一则名叫《隔壁听》的小故事:熊先生和夫人向来很要好,近来却有点不大和气,夫人疑心他有外遇了。一天晚上,夫人在书房外透过门缝偷看丈夫在干啥,只见他摸出一个小东西来,是花花绿绿的盒子,他低着头说:“你的衣服好绿啊,我要替你穿着;你的嘴唇好红啊,我要和你接吻,你真是一只最好的小鸟啊!”夫人听到这再也控制不住了,愤愤冲进书房,抢来一看,原来是一盒翠鸟牌香烟。
香烟牌子文化
昔时,香烟牌子小画片作为香烟的附属品,具有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自清末在我国市场肇始以来,很快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香烟牌子画面内容十分丰富,且重传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早在清末民初,英美烟公司就出品有370张一套的“清代仕女”。这套香烟牌的画面为肖像照片加手绘颜色,并附有简明词句,如“无限相思苦”“醉态迷人”“可比虞姬”“赠君一枝秋”“空闺忆君”等。
笔者收藏有几张早期的香烟牌子,是英美烟公司为推销双刀牌香烟而印行的。第一,虽说是小小香烟牌,但它的尺寸比一般品种大出一倍,长8厘米,宽6.5厘米。第二,画面皆以“母子乐”为内容,让人喜闻乐见。第三,画工精致,眉眼、衣纹纤毫毕现;印刷精良,特别在一些部分做印金处理,至今熠熠有光。第四,香烟牌的广告设计构思非常巧妙。比如,中国杂技顶碗、顶缸表演,也被英美烟公司、被画家借鉴。见画中一童子正趴在窄窄的条凳上,下半身悬空,头上顶着一个大大的双刀牌香烟盒,貌似上演着杂技。一旁的妈妈和小弟在惊奇地看着,连连叫好。再比如,中国百姓过大年有点灯挂画的习俗,此情景也画进香烟牌子中。画中的小弟搬来了椅子,小哥已站到方桌上,正在向墙上钉钉子,欲挂上一幅“图画”。这幅画恰是双刀牌香烟盒,真是意趣盎然。
二三十年代,英美烟公司曾大量发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说唐》《说岳》等系列香烟牌子。不仅如此,英美烟公司为推销老刀牌香烟等,还印行过全套45枚的《历史名女》以及全套50枚的《古代仕女》等专题香烟牌子,顾客、民众无不趋之若鹜。
文 由国庆 制图 张亮
(原标题:“英美”广告花样百出(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