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奉调大鼓“鼓与呼”)
魏喜奎教于红演唱 |
媒介与关注群体所使,使得一种曲艺门类可以被无限放大,也会因长期忽视而蜷缩于角落,对其发展状况鲜有人知。待到有人关注时,已经到了亟待保护与传承的严峻时刻。
一部《魏喜奎传》,让人想起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魏喜奎先生,想起她所创演的曲剧和奉调大鼓,那些经典的演出和唱段依旧为老戏迷们所熟知并为之称道。一晃二十年过去,物事变得太快、太多,喜爱戏曲的年轻人少了,研究戏曲的老人也少了,传统戏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奉调大鼓小腔、半音、嗖音不好掌握,且对演员嗓音要求高,除天分之外还需勤学苦练,除魏喜奎先生之外知晓演唱技法的不过几人。
十几年前,为实现魏喜奎先生生前传承奉调大鼓的愿望,曾举办过两届“喜奎”杯大奖赛,以发掘戏曲人才,传承魏喜奎先生的艺术。但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大环境变化导致社会对传统戏曲关注度的降低,这项赛事并未延续下去,到如今,“保护与抢救”转而成为摆在面前十分现实的课题。面对奉调大鼓的传承困境,绝非一人或者几人就能解决,这需要全社会的“鼓与呼”,尤其是要更多热爱传统曲艺的年轻人的鼎力支持,速度越快越好,人越多越好。(张逸良)
(原标题:为奉调大鼓“鼓与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