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农业 他用心经营田园梦(图)

1458242400000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农村日报 0人参与
杨国武在会上发言。

  编者按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活跃在蜀乡大地的新农人,身体力行,以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持续推动我省“三农”事业不断前进。本版从今日起推出《新农人 新追求》栏目,聚焦他们的创业行动,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人物名片

  杨国武 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邛崃市火井镇雅棚村川王谷绿地家庭农场主

  人物语录

  投身农业,源于对健康、安全农产品的追求。

  邛崃市火井镇雅棚村,坐落在深丘地区,距离邛崃市区车程近2小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多年来,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单一等因素困扰着该村的发展。而如今,雅棚村正上演着梦幻蝶变,在该村5组,返乡创业的当地村民杨国武流转土地近400亩,建起了家庭农场,他不仅投资参与村里的路桥等基础设施改造,更以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回报家乡返村走上农业路

  3月10日,记者驱车从成都出发,沿着成温邛高速,再经平乐古镇,后又在山林间开了约1个半小时,总算来到了位于邛崃市火井镇雅棚村5组杨国武的川王谷绿地家庭农场。农场坐落在翠绿的山坳间,一条小河从其间穿流而过。入口处,三五个村民正在平整停车场地,不远处的乡村酒店建设正酣,走进农场200余亩的金银花基地里,村民们忙着锄地,另一头的坡地上,桃树梨树花开得正艳。

  “我们现在正加紧赶工,6月份农场将打出 ‘金银花庄园’的招牌,正式开园迎客发展乡村旅游。”40岁出头的杨国武个头不高,面相斯文。本科学的药剂学又有经济学硕士学位的他,在5年前选择回归乡土搞农业。对于自己的这一抉择,杨国武认为首先是要回报故乡。

  “你也看到了,我们雅棚村在山里头,发展是相对滞后的。”20多年前,考上大学的杨国武是肩挑背扛走着离开村子的,学成后他在外经营中药材多年,2011年火井镇谋划雅棚村产业发展,小有成就的杨国武由此回归故里,开始进行金银花种植。回村的第一年,他租地100余亩进行试种,结果种植效果不错,这让他鼓足信心坚持搞下去。2014年7月,杨国武正式成立了川王谷绿地家庭农场。

  而今,农场的面积已扩大到400亩左右,农场的山坡上栽植着果蔬花草,田间套种着金银花和猕猴桃,玉兰树下配种着葱兰和扁竹根,欧式风格的乡村酒店即将落成,一块块规划整齐的亲子种植场也将迎来市民游玩……

  “农场现在容纳了村里100余人就地打工,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而且我们也投资参与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路不通,曾是杨国武心中对家乡最大的遗憾,返乡创业后,他投资参与了雅棚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建了村通公路900米,其中包括建设了三座小桥。

  心怀理想推行务农新理念

  除了回报家乡,杨国武投身农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健康、安全农产品”的追求。

  2011年,杨国武刚开始在雅棚村种植金银花,同村老乡于洪成为了基地里打工农民中的一员。可让有着30多年种地经验的于洪惊讶的是,杨国武种地居然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而是要求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村民都按照生态、有机的标准进行种植。

  “一般的大宗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加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在杨国武看来,地理位置确实阻碍了雅棚村的发展,但山区村的特点可以让雅棚村走上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我们这里的空气、土壤都有着天然优势。”杨国武告诉记者,雅棚村位于水源保护区,近郊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当地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宜搞有机生态种植。

  如今,在川王谷绿地家庭农场,生物防控的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器对于村民们已不再是新鲜玩意儿,但大伙儿不经意间却渐渐发现,通过有机种植农场里的土壤更加肥沃、河水更加清澈,种植出的金银花不仅行情好,而且价格比一般的金银花高上三到四成。立足于生态有机种植,农场的规模越做越大,但无论是后来的猕猴桃、梨树、葡萄,还是粮油作物,杨国武和他的团队都坚持着生产“健康安全农产品”的初心。

  对于经营农场,杨国武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川王谷绿地农场完全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农场里生产部、园艺部、营销部,休闲娱乐部各部门职责明确,杨国武除了统管农场大小事务外,主要专注金银花种植,懂技术的大学生芶发杨负责田间管理,爱上网的漂亮姑娘杨宗群负责果蔬生产,杨国武70多岁的老父亲负责传统粮油生产,花草种植能手刘绍群负责园林绿化,大家各司其职。

  积极参训为创客排忧解难

  从中药材销售 “跨界”到经营农场,没有学农背景的杨国武曾经也是不折不扣的农业“门外汉”,那么让他完成华丽转型的内生动力是什么呢?

  “自己学习、调研,专家学者的指导都非常重要,同时也离不开培训与交流。”杨国武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他成为了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中的一员,通过参与农业职业经理人集中培训,他不仅自身学到了农业生产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训过程中的参观、交流让他的农业经营理念不断更新,针对发展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也觅得了同伴“共发心声”。

  2015年底,杨国武被评选为 “成都市十佳农业职业经理人”。3月4日,在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会员大会上,杨国武被推选为了新一任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就任会长当天,他便马不停蹄地建起了 “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微信群。“在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可能是技术方面的,可能是市场销售方面的,也可能是资金、用地、人才基础设施方面的。”杨国武回忆起自己2014年刚刚成立家庭农场时,面对巨大的投入和农业无抵押的状况,自己当时愣是没有贷到一分钱。而现在,他建立这个群,就是让成都市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创客”们有一个交流互助的平台。在他看来,发展农业需要坚持和坚守,致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是可以将传统农业变成实用性、观赏性、体验性兼备的魅力产业的。“还是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杨国武说。

  作者:刘佳

缃戝弸璺熻创

浜鸿窡璐达紝浜哄弬涓�
璺熻创
鐑棬 鏈�鏂�
鏆傛棤鏁版嵁
姝e湪杞藉叆...
宸叉棤鏇村鏁版嵁
鍐欒窡璐�
{{threadInfo.joinCount}}
鍙栨秷 鍙戝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