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商道融绿郭沛源:国内ESG投资正值上升期 | ESG洞见

0
分享至

随着全球投资者的重视,越来越多企业投入ESG实践的浪潮。受经济下行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多,企业面对经营复苏和ESG实践操作的双重压力,在新的一年,ESG投资前景是怎样的?面临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ESG实践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2023年年初,国内ESG评级机构商道融绿与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联合发布了《中国责任投资十大趋势2023》,内容覆盖了监管政策、ESG投资产品和应用场景等方方面面的预测。

近日,商道融绿董事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理事郭沛源为网易财经ESG独家撰文。

出品 | 网易财经ESG

作者 | 郭沛源(商道融绿董事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市场ESG投资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国内ESG投资相关的产品收益是否可观?关于ESG基金收益,郭沛源观察发现“ESG基金收益长期表现好于短期”。

国际上对ESG投资方法的一般分为七类,我觉得国内还不用分得那么细,我们分了三个大类:主题类、优选类和剔除类。

在过去这一年(截至2022年9月30日),我们看到的是大概一共193只主题类基金,其中有26只是能够位居同类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的前25%,如果从收益率排名来看,最近这一年应该是弱于市场的,优选类和剔除类,也有类似的这种情况。这个因素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我觉得主要还是传统化石能源在去年有一个比较大的价格的涨幅,里头既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地缘政治的因素。

但是我们也对最近三年做了一个数据的分析,因为很多基金可能创建不到三年,都是最近这一两年跟着ESG浪潮出现的,近3年数据齐备的主题类基金一共有61只,其中43只是能够排到同类型公募基金收益率前25%的,其实能说明ESG基金三年期的表现要远远好于一年期的表现,也能看出ESG还是一个长期表现会更好的一种投资理念和风格。

我们觉得接下来这一年ESG的投资还会是一个上升期,关注度持续走高。

我们判断海外ESG主题基金可能会出现规模的收缩,规模的收缩并不是因为它收益率的问题,而是因为欧美特别是欧洲现在“反漂绿”的监管更严格了,也就是说你不能随随便便地贴一个ESG的标签,说自己是ESG的投资产品,而是要有足够的这种依据,可能会促使一部分基金不再贴上ESG的标签,所以大概率我觉得欧美市场可能会出现规模的下降。

中国的情况,我觉得还在上升期,从产品的数量上面来看应该还是会走高的,今年我估计产品数量和规模应该都会出现增长。

另外在中国谈ESG离不开绿色金融大背景,绿色金融里最大头其实是绿色信贷,绿色信贷余额的增速现在是非常明显的,同比的年化增速大概在30-40%左右,我估计这样的一个增长势头还会持续。所以在这个角度来看,整体的责任投资市场还会在一个扩张的过程中。

国内ESG基金有没有“漂绿”现象?国内一些ESG公募基金重仓白酒、煤矿类股票,是否有“漂绿”的嫌疑?

其实在ESG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反漂绿”这个词了,就叫“Anti-greenwashing”,也有人把它叫“反洗绿”,只不过以前我们讲Green Washing往往是说,有的公司没有回应到一些实质性的跟自己经营业务相关的环境问题而自称自己很环保。

这个概念在ESG场景下特指的就是ESG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做的一些ESG主题的产品,虽然贴上了ESG标签,声称自己使用了ESG策略,但实际并没有把ESG因素真正纳入到投资流程当中,这种ESG类的投资产品就会被称为“漂绿”。最明显的是它会伤害行业的公信力,总的来说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对于那些老老实实去做好工作的人和机构来说,肯定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反漂绿”现在是欧美比较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

欧洲就有这种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的条例叫SFDR,里面就明确提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ESG的主题基金的话,就必须要去说明自己是怎样把这个方法应用进去的。美国现在也有类似的这种立法的动议,也出台了立法的征求意见稿。

另外,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去年先后调查了两家资产管理机构,最终两家资管公司分别拿出15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达成和解。

我们看到国际上“反漂绿”的趋势,原因还是因为市场过热,所以产生了各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中国的发展还处在增长期,目前还谈不上过热,只能说发展得比较快,但即便是这样,我看到监管目前对“反漂绿”还是比较重视的。

比如央行和银保监会谈绿色信贷的时候,现在也特别要求比较明确的分类统计制度,能够支持银行说明自己发放的贷款是绿色信贷。

央行在2021年底的时候出了一个货币政策工具叫碳减排支持工具,1月29日刚宣布,从原计划的2023年底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这个工具会支持金融机构给那些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去发放贷款。央行提出的是“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这些要求,也是出于对“反漂绿”的一个考虑。除了银行,未来我觉得关于这一类ESG的主题基金、资产管理产品,在这方面的要求应该也会趋严的。

国内公司“漂绿”现象我觉得是存在,只不过还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比如说我们会看到有个别的ESG产品没有作出足够的披露,就说自己是把ESG的策略引入到资产管理产品当中,但是怎么样去引入?如何整合、在哪个阶段整合?有没有数据的支持?以及效益如何?这方面是没有很明显的涉及的,存在较高的“漂绿”风险。

至于说国内一些ESG公募基金重仓白酒、煤矿类股票首先酒和煤炭它所面临的问题不太一样,比如说酒类这个行业在国外讲ESG的时候,可以追溯到很早讲伦理投资的时候,有个别的基金产品是会剔除酒、烟草、军工这类行业的,根本就进不了股票池,这个就属于价值观驱动的,它跟赚钱效益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现在其实也有一些基金会沿用这种思路,比如挪威主权基金早在2015年就要求,如果上市公司收入超过30%来自煤炭业务就会被剔出投资组合。2019年,这个措施又进一步加强,从煤炭开采量超过2000万吨或煤炭发电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上市公司撤资。

在国内的话,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会不见得完全一致,比如责任投资基金能不能去投酒类行业,在国内仍然还是有争议。

在煤炭方面,则涉及到中国目前还离不开煤炭,这跟欧洲所处的发展的阶段是不一样的。

如果按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时间表,可能一直到2050年我们还会有一部分煤炭的使用,这是中国的国情。是否 ESG投资基金就不能持有煤炭的股票呢?我觉得取决于这个煤炭公司是否是能够在一个有序转型的轨道上,也就是说这个公司是不是认识到双碳目标的存在,以及能够在这样一个目标下持续调整它的业务结构。

这是一个转型的过程,它可能会逐步去压降煤炭的比重,所以我们在国内不能一刀切说煤炭就不好,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钢铁、水泥这些行业也会有同样的情况。ESG投资者是可以、且应该支持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责任投资十大趋势2023》预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今年将引领ESG报告浪潮,国资委也提出央企上市公司要做到ESG披露全覆盖。这个趋势,能否进一步带动民营企业的ESG披露?

央企做这个信息披露,我们统称为非财务报告,在这方面央企和非央企的国企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了。

原因是在2008年,也就是15年之前,国资委就已经发过一个文件,是关于央企履行社会责任。其中一条就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央企应该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报告)和现在我们说的 ESG报告不能完全划等号,但是很多内容还是相似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看到央企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一直还是处于一个引领的角色。到现在,很多央企往往都已经有超过10年的发布非财务报告的经验了。

所以从央企开始去推进这个工作并不那么意外,只不过以前没有提到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这一次提到的目标是央企和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那么涉及的面可能就更广了,也就是说2023年我们会见到更多的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把这个报告也披露完,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应该难度不大。对民营企业来说,我觉得会有一个带动效应,可能会通过两三个方式去传导。

一个就是同业之间的这种影响,如果央企都发布了报告,那么民企可能也会考虑要去跟进,毕竟市场中大家都会相互比较。

另外一个可能的传导机制就是通过投资或者是供应链的关系,譬如说民企作为央企的供应商的时候,他们看到央企发布ESG报告,我觉得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可能会去跟进。

所以我觉得对于民企来说,他们比较关心的是市场上有没有这样的一个需求和驱动力这么去做,如果他们看到有这样一个来自于市场的驱动力的话,他们也就会去做了。

但我们也观察到,国内企业在ESG领域常有的误解或者问题,是把ESG还是当做一个品牌的事去讲,换一个词来讲以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但内容实质并没有变化。这些都是我们看到市场常见的问题,我觉得核心还是对ESG的由来、驱动力、发展的基本原理不够熟悉,没有掌握。

今年国内公司需要正视的挑战,我觉得有两方面,一方面市场目前正处在一个比较动荡的外部市场环境当中,在这种情况下ESG应该如何定位,怎样才能凸显ESG的韧性,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是大家对零碳转型、碳中和的认知是否会出现一些动摇?比如担心欧美是不是在打退堂鼓了?这些可能也会对一些公司的零碳转型的决心产生一定的影响。我觉得这也是2023年会比较常见到的一个挑战。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小花爆冷!75分钟送蛋横扫1号种子,豪取6连胜,挺进四强

中国小花爆冷!75分钟送蛋横扫1号种子,豪取6连胜,挺进四强

曹老师评球
2023-03-31 12:49:58
美国称俄计划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朝鲜,并提出以粮食换取武器

美国称俄计划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朝鲜,并提出以粮食换取武器

娱宙观
2023-03-31 09:06:11
美国人做梦没有想到,《沃尔夫》法案,竟然在10年帮了现在中国

美国人做梦没有想到,《沃尔夫》法案,竟然在10年帮了现在中国

小布丁调侃娱乐
2023-03-31 15:14:33
美国突发:重大事故

美国突发:重大事故

新晚报
2023-03-31 08:01:00
“专升本”要“凉”了吗?

“专升本”要“凉”了吗?

中国新闻周刊
2023-03-31 14:43:11
无人墓地四周全是人形影像,理想回应了!特斯拉也有过类似事件

无人墓地四周全是人形影像,理想回应了!特斯拉也有过类似事件

市界
2023-03-29 19:08:12
痛快!李铁案又揪出1条大鱼,影响力远超陈戌源,天亮了

痛快!李铁案又揪出1条大鱼,影响力远超陈戌源,天亮了

何老师呀
2023-03-30 23:15:41
57架战机包围台岛,外部介入势力加紧扰乱台海,却可能加速统一?

57架战机包围台岛,外部介入势力加紧扰乱台海,却可能加速统一?

运动克
2023-03-29 17:22:31
iPhone 15 Pro首发!苹果A17芯片性能曝光:相比前代全面跃升

iPhone 15 Pro首发!苹果A17芯片性能曝光:相比前代全面跃升

环球Tech
2023-03-29 22:41:42
喜事变丧事!新娘因5000元彩礼拒绝上车,新郎被逼的跳河自尽

喜事变丧事!新娘因5000元彩礼拒绝上车,新郎被逼的跳河自尽

莉莉驾到
2023-03-24 22:21:16
俄宣布,要对中国这位老朋友“下手”,俄坦言:利益面前绝不让步

俄宣布,要对中国这位老朋友“下手”,俄坦言:利益面前绝不让步

常高俊April
2023-03-31 07:51:22
我军三大舰队被封堵!美军用三大舰队夹击中国,要如何突出重围?

我军三大舰队被封堵!美军用三大舰队夹击中国,要如何突出重围?

运动历史家
2023-03-30 07:55:52
老两口半夜“行房”,不料“兴奋”的关键时刻,发生了悲剧

老两口半夜“行房”,不料“兴奋”的关键时刻,发生了悲剧

小朱侦探
2023-03-05 00:50:02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

半月谈APP
2023-03-31 09:08:44
老百姓怨气大竟敢公然怒怼央媒的“鸡汤文”,是时候该醒醒了!

老百姓怨气大竟敢公然怒怼央媒的“鸡汤文”,是时候该醒醒了!

阿木育儿
2023-03-31 11:22:18
美国目前有多少中国人?数字终于统计出来了,结果让国人不敢相信

美国目前有多少中国人?数字终于统计出来了,结果让国人不敢相信

8点财经社
2023-03-30 03:50:07
大量游客坐着高铁去撸串!“淄博烧烤”火出圈!流量变“留量”!为啥这么香?

大量游客坐着高铁去撸串!“淄博烧烤”火出圈!流量变“留量”!为啥这么香?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3-03-31 08:49:17
吉布提总统:西方国家用100年都没能救活我们,但中国仅用了3年

吉布提总统:西方国家用100年都没能救活我们,但中国仅用了3年

西方寻史
2023-03-30 17:19:11
蔡英文已抵纽约,白宫呼吁中方勿加剧局势紧张,称希望布林肯访华

蔡英文已抵纽约,白宫呼吁中方勿加剧局势紧张,称希望布林肯访华

袁周院长
2023-03-30 19:23:37
比亚迪汉可加装iPhone NFC数字钥匙,价格1599元

比亚迪汉可加装iPhone NFC数字钥匙,价格1599元

热点科技
2023-03-31 18:02:47
2023-03-31 21:52:49

财经要闻

头条要闻

中方48小时内连发4次警告 美方"冷处理"蔡英文"窜美"

头条要闻

中方48小时内连发4次警告 美方"冷处理"蔡英文"窜美"

体育要闻

国王归来!"面包"造历史最强进攻大队

娱乐要闻

林心如和霍建华"婚变风波"再升级!

科技要闻

孟晚舟:华为向死而生 怎能不成仁?

汽车要闻

MG7一下推出六款车 要我肯定果断选2.0T

态度原创

家居
游戏
教育
艺术
公开课

家居要闻

跳跃色彩点亮空间,呈现灵动的生命力

海外网友热议RNG击败TT

教育要闻

高考第二次英语听说机考4月1日举行,考试院发布温馨提示

艺术要闻

“佐临奖”四年后再颁奖,徐峥现场提议增加新奖项

公开课

越南为了恢复人口实行一夫多妻,下场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