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20:00-21:00,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做客由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姚长盛主持的《长盛时间》,共同探讨疫情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
房产政策会松动吗
陈淮:别以为疫后的政策首要选项是房地产
陈淮:关于政策的理解,别以为疫情过后的首要选项就是房地产。我认为不是,首要选项是恢复再生产链条,重新连接再生产链条。由于交通运输、物流、原材料采购、人员流动中断,实际上这个链条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恢复这个链条比什么都重要,让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运转起来。
贾康:新基建会给房地产提高热度
贾康:一旦新基建在一些辖区有了势头以后,它一定会带来影响,因为新基建也是硬件建设,有明显的积聚效应和地段因素,设想一个5G网络、数据中心形成的一片区域,周边房地产会不会跟进?肯定会跟进的,在必然的连带关系上会给房地产提高热度。
姚长盛:需求始终在,而且一直在上升
姚长盛:我的理解是需求始终在,而且一直在上升。回到市场的层面,已经有城市、有区域在反复尝试了,比如我们看到的衡阳,而尝试的同时又慢慢回收回来,同时又有不断放松的要求,我其实同意贾康教授的看法,也是很多人现在都在谈的,为什么要拉房产呢?一是它提振经济,二是当地经济依赖比较重,三是它拉动的链条相对多一些,包括就业等方面。
长效机制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贾康:至少包括土地、房地产开发、投融资以及税收制度
贾康:我的理解就是基础性制度,至少包括土地制度,双轨统筹的房地产开发制度,以及相配套的投融资制度,还有大家都不爱听的税收制度,至少这四样是长效机制里必须匹配的基础制度建设,都是攻坚克难的改革。
陈淮:炒房的前提一定是严重的供不应求
陈淮:房住不炒的这个“炒”字,有一个重要前提,一定是严重的供不应求才会有炒。
第二,所谓炒房是需要金融杠杆的,只要有效地管好金融杠杆就不会或者很难形成炒的气氛。
短期房价会降吗?
贾康:看成交均价意义不大
贾康:如果说要降价的话,我觉得跟现在的基本趋势不符,毕竟它有一个成交均价的信息发布。当然我也说了,成交均价的意义其实不大,中国的城镇在房地产市场概念上已经早早就是冰火两重天了,不能简单取个均价。但要说反映房地产运行中的景气度,这个指标还是有用的。
姚长盛:房产投资信仰动摇了
姚长盛:现在您基本动摇了中国人从2003年就开始相信的一个信仰,就是房价会涨,房产在一线城市会是特别好的投资,在二线城市会是特别好的投资,在三四线也会是特别好的投资。过去大家在上面的习惯非常简单,如果按照您刚才的投资选项,可能就变成了流动性强的资产配置,但大部分人可能还不习惯于选择每年回报6%、8%的产品,之所以选择房产就是因为它的信仰比较坚定,心情也比较坚定,想法就是大概一年20%,三年翻一番,五年涨三倍,十年涨十倍,这是过去很多人都验证过的。
陈淮:不会出现大幅度下滑或上扬
陈淮:我的看法,局部城市的上涨或下降都说明不了问题,但整体看也好,分结构看也好,有限波动的升降都是合理和正常的,我不认为会出现普遍性大幅度的下滑或大幅度的上扬,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不合情理,有限波动实际上都不足以判断它的趋势。
房地产行业的变化
贾康:房地产开发商宣布破产是正常现象
贾康:行业上,我一直觉得在中国城镇化还有高速发展的空间,房地产行业总体发展不成问题,它到了一定的时候出现优胜劣汰,能改变一开始谁进来谁挣大钱的局面是正常的,竞争中随之波动,有些吃不住劲的房地产开发商宣布破产,其实也是正常现象。
陈淮:不会出现房地产行业整体危机
陈淮:在企业破产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的生产能力受损程度相对其它行业是最小的,有些制造业,机器设备的生产链中断以后,设备过时,都会受很大影响。但房地产企业所持有的这些资产并不因为企业破产,价值或实物形态受到损害。所以我不认为有些企业会死,从而就会影响房地产行业发生整体危机。
【直播预告】
下一期《长盛时间》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廖学锋,为大家解读抗疫下半场全球化企业如何飞越“雷区”。内容仅在直播中所见,精彩内容不容错过,欢迎关注下一期《长盛时间》直播,每晚八点解读全球财经。
时间:3月24日20:00-21:00
直播地址:http://live.163.com/room/22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