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上半年银行同业下降20% 互金风险防控“广州模式”雏形初现)
经济发展长期居于全国第一的广东,金融业亦在全国领先。
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目前,广东金融机构总资产约占全国的1/10、本外币存款余额约占全国的1/9、贷款余额约占全国的1/10,均居全国首位。上市公司数量、保费收入、支付系统业务量、结售汇总额、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等主要金融指标也位居国内各省市首位。
而在20年前,金融却非今日这般稳定。
受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广东曾一度被贴上“经济高增长、金融高风险”的标签,各主要商业银行对其广东省分行的综合评级和授信评级相对不高。经过多年努力后,广东基本摘掉“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金融机构持续稳健运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2015年以来,随着对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专项整治;特别是2017年以来银行业“三三四”整治,广东同业资产、负债上半年下降20%以上。
以五大行为例,据调查,2012年至2016年度,工、农、中、建、交五家全国性银行和农发行的广东省分行在本行系统中的综合排名都居于前列,与主要经济发达省份等一级省分行相比,多数情况排名靠前。
广东上半年同业负债和投资降幅超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东银监局获悉,截至6月末,广东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5%,比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险暴露势头有所扭转。
在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和市场乱象整治等整治金融乱象上,2015年以来,广东银监局已处罚银行机构162家,罚款逾6000万元。在监管严厉督导下,辖内银行业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上半年同业负债和投资降幅均超过20%,资金逐步回流实体经济。
根据银监会数据,银行同业业务七年来首次收缩。截至二季度末,全国银行业同业业务增速由正转负,其中,同业资产减少5.6%,同业负债减少2.3%。
在高风险机构处置上,广东银监局创新性提出“过滤式”增资,即积极支持好的、对投资者吸引力强的农信社吸引优质投资者改制农商行,或者优质农商行上市增强资本,再推动农商行并购重组高风险机构,保障股东资质的基础上,解决高风险机构吸引外部投资者困难的问题。广东处置核销不良贷款力度位居全国前列,核心监管指标实现整体达标。
针对地方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八大重点领域,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建立了风险处置预案,开发建设了广东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系统。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加大对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力度,强化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功能化、穿透式监管。加大打击金融领域违法行为力度,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严厉打击假币犯罪以及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转移赃款。
作为全国互联网金融最发达的省之一,在互金风险防范上,广东建成了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这是全国首个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平台。
经过两年探索,已形成了集信息监管与资金监管为一体的“4+1”创新监管模式。所谓“4+1”,是指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非现场监管、网络舆情监测、第三方电子合同存证四套信息监管系统和统一的资金清算系统。
其中,在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建立风险指数模型,筛选出高危、高风险企业,识别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非法期货等风险情况的形成路径,实现提前预警。截至2017年8月16日,已对省内2987家类金融企业开展风险预警和舆情监测,其中,重点监测企业39家,高风险预警企业8家,高危企业1家,异常企业121家。
非现场监管系统,一期已上线对接了13家交易场所和1家P2P公司,二期将于年底上线,可实现对监测企业的实时监控。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可对网络中的新闻网页、论坛、贴吧、博客等70万个采集点进行定向采集和7 24小时监测预警,并通过建立模型全面分析被监测企业的合规经营和风险隐患情况。第三方电子合同存证系统对目标监测企业所有电子合同进行线上会签、固化证据、集中存放、防止篡改,为风险处置提供取证、出证服务。目前,该模块已对接1家P2P公司,并与多家P2P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负责建设的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已经与16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并为9家交易场所提供清算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清算金额4000多亿元。
记者从广州商品清算中心获悉,一旦目标监测企业出现违法违规等风险情况,可立即利用统一清算系统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停止投资者开户、冻结资金等相关处置。
到2017年底,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将实现广州市P2P、小额贷款、私募股权基金等企业对接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10000家类金融机构纳入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监控范畴。到2018年上半年,将实现全省地方金融全业态的风险监测防控。此后,将建立广东省金融大数据库,广东省信用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