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傅克友:玉米收储是改善农业供给侧首场硬仗

0
分享至

(原标题:傅克友:玉米收储是改善农业供给侧首场硬仗)

2月5日,2017年的“一号文件”正式出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拓展到农业可谓顺理成章,亦在外界预料之中。

显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单兵突进的改革,而是贯彻农业全产业链条、全产业领域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调整变革。或者说,它不只是一场硬仗,而将是一场接着一场的硬仗。

2月6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表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硬仗,就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非第一次。去年10月,汪洋副总理就强调,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核心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仗。

问题是,为什么第一场硬仗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因为它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在很大程度上,现有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根源所在。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而玉米收储制度的问题最为明显。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列举的数据,2015年我们粮食缺口500亿斤,却进口了2500亿斤;去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为1875.6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60多亿美元。

显然,这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问题。201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止步于十二连增,比上年下降0.8%,但仍然达到61624万吨,是历史第二高产年。但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

这就不难理解,2016年中国进口大豆8391万吨,再创历史纪录。也就是说,国内市场缺的是大豆,但我们增产的却是玉米。

这就是《意见》所指出的,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为什么农民愿意更多地生产玉米?因为有利可图。在原来的玉米收储制度下,玉米价格最高定到每斤1.12元,高于其他粮食作物的收益,农民当然愿意舍大豆而种玉米。但这样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玉米价格越高,农民就种得越多,粮储企业收得也越多,亏损也就越严重。毕竟,粮食市场是放开的,消费者不可能因为收购价格高,就支付更高的价格。据报道,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政府政策性收储的玉米占到了88%,说明结构性的问题扭曲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其实,不只是玉米,另外两大主粮水稻、小麦在国内主产区与主销区出现价格倒挂,而且国内价格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市场化的需求,包括一些加工企业,当然宁愿进口替代,而不会做亏本买卖。这就产生了所谓高产量、高进口和高库存并存 的“三高”问题。

这只能说明,现有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特别是玉米收储制度,未必能很好地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功能,同时也难以适应农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已到不得不改的地步。

当然,改革玉米收储制度,未必就能增加大豆的生产。国内大豆产量的降低,更多地是受到国外大豆生产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产量增加的冲击。改革玉米收储制度的本质,在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多地让市场去决定种什么、种多少,进而促进全产业链条和全产业领域结构性的调整。

牵一发而动全身,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标杆意义也正在于此,它可能意味着农村市场化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众所周知,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可谓息息相关。作为农村改革推动粮食产量增长的一个结果,1995年最终取消粮票制度,长达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彻底结束。而1990年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应对的是农民的卖粮难带来的周期性波动,并催生了现有的各项粮食收储制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到农业,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开刀,不是历史的轮回,而是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它要打开的可能不只是农村的局面,而是中国经济的局面。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汤镇业太丢面!手捧鲜花为网红女儿庆满月,婴儿车价值近5万元

汤镇业太丢面!手捧鲜花为网红女儿庆满月,婴儿车价值近5万元

生活无烦事
2023-03-23 10:13:59
在床上兽性大发是什么体验?哈哈大家不要可怜他

在床上兽性大发是什么体验?哈哈大家不要可怜他

爱吐槽的村花
2023-03-21 16:07:41
老公沉迷于诡异夫妻生活,忍到哺乳期,我终于爆发了

老公沉迷于诡异夫妻生活,忍到哺乳期,我终于爆发了

二代饭桶
2023-03-22 12:38:48
血的经历:十分钟三千变八十万,网赌到底多暴利

血的经历:十分钟三千变八十万,网赌到底多暴利

猫无极
2023-01-02 08:00:23
轰-20有可能不只一架飞机!成飞拜年画中出现神秘飞行器!

轰-20有可能不只一架飞机!成飞拜年画中出现神秘飞行器!

湖南夫妇日常
2023-01-24 21:06:37
日右翼军迷复原大和舰3千士兵,为日军招魂

日右翼军迷复原大和舰3千士兵,为日军招魂

田大夫讲健康
2023-03-22 17:17:59
大学女生凌晨寝室产男童,室友全程冷静应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大学女生凌晨寝室产男童,室友全程冷静应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敏姐说教育
2023-03-22 17:37:27
新帅官宣!C罗仍是葡萄牙国家队队长 三大队长出炉

新帅官宣!C罗仍是葡萄牙国家队队长 三大队长出炉

念洲
2023-03-23 06:23:18
网红白冰:花1.2亿买豪宅被查封,卖家失联,钱款打水漂,实惨!

网红白冰:花1.2亿买豪宅被查封,卖家失联,钱款打水漂,实惨!

军歌小碧子
2023-03-22 13:46:04
“父亲的礼物”变成了“拘留3日游”?来沪女子高铁站被拦下

“父亲的礼物”变成了“拘留3日游”?来沪女子高铁站被拦下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3-03-23 09:06:06
吕秀莲摊牌了!呼吁大陆接受“一个中华”,将台变成“中立国家”

吕秀莲摊牌了!呼吁大陆接受“一个中华”,将台变成“中立国家”

海峡军志
2023-03-22 12:43:31
林彪死后,72岁的张闻天给毛主席写信:我现在可以做点工作了吧?

林彪死后,72岁的张闻天给毛主席写信:我现在可以做点工作了吧?

历史谜中谜
2023-03-22 21:30:02
以强硬对强硬,朝鲜半岛危机正螺旋式恶化

以强硬对强硬,朝鲜半岛危机正螺旋式恶化

柒号观察室
2023-03-23 07:12:17
回顾:蔚来车主飞机上摘下口罩,公然"蹦迪",蔚来:车主自费包机

回顾:蔚来车主飞机上摘下口罩,公然"蹦迪",蔚来:车主自费包机

社会人分享
2023-03-22 20:31:05
黄多多被偶遇,穿着露乳再引争议,被指故意露肉,网友:太放纵!

黄多多被偶遇,穿着露乳再引争议,被指故意露肉,网友:太放纵!

李月小文文
2023-03-22 09:32:55
赵薇久违回国大变样,老态龙钟认不出,戴佛珠穿旧衣没半点精气神

赵薇久违回国大变样,老态龙钟认不出,戴佛珠穿旧衣没半点精气神

梗中娱乐
2023-03-22 08:23:23
狮子大开口!新疆对交易周琦的开价是:国家队级别球员+2400万

狮子大开口!新疆对交易周琦的开价是:国家队级别球员+2400万

只是关于篮球
2023-03-22 18:04:33
多国减持美债,耶伦急了,拜登要与中国谈,三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多国减持美债,耶伦急了,拜登要与中国谈,三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路路观察
2023-03-22 13:16:32
大快人心!许敏亲儿媳直播账号被官方标注,谨防上当字眼好戳心

大快人心!许敏亲儿媳直播账号被官方标注,谨防上当字眼好戳心

柠重
2023-03-22 21:18:08
乌军4个旅发起反攻!大批美制装甲冲击俄阵地,战场遍地都是尸体

乌军4个旅发起反攻!大批美制装甲冲击俄阵地,战场遍地都是尸体

铁血观世界
2023-03-22 11:37:02
2023-03-23 14:02:44

财经要闻

头条要闻

颜宁在深圳获聘新职:系清华最年轻教授 去年离美归国

头条要闻

颜宁在深圳获聘新职:系清华最年轻教授 去年离美归国

体育要闻

不用清偿欠款,就能上足协"清欠"名单?

娱乐要闻

刘亦菲换季大采购 素颜出门嫩得像20岁

科技要闻

百度回应文心一言文生图功能争议:完全是自研大语言模型

汽车要闻

全球首款搭载帝瓦雷音响 腾势N7将于年中上市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塌房的橄榄菜,在潮汕餐桌上到底啥地位?

一同感受“极创遨游”中国国际时装周日程发布

教育要闻

重磅!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MIT哈佛实力碾压,冲进前10的中国大学是....

公开课

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差点成了中国首都

军事要闻

美军福特号航母穿越大西洋 甲板停满战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