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网易财经12月14日讯 201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借的钱太多,投资太多,同时借给老百姓的钱太少。
陈志武表示,目前中国让银行、金融市场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借的钱太多,给他们的投资太多,同时,借给老百姓的钱太少。到去年年底,整个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大概是113万亿人民币,总共却只有2.7万亿左右的银行贷款投放到了老百姓身上。这就会造成企业的产能、各个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太多,但民间消费很难跟上来。
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同时民间消费非常不足跟过多强调企业金融、生产者金融、投资金融,忽视消费金融有非常大的关系。
以下是文字实录:
陈志武:
各位朋友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网易和绿地集团,我大概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参加网易经济学家年会,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够回来。
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围绕消费者,消费金融,重点想谈两个主要的意思:
第一,目前在中国,特别是我们强调要发展金融,发展金融市场等话题的时候,待会儿我会跟大家说明,今天中国的金融结构总体上是让这些银行、金融市场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借的钱太多,给他们的投资太多,同时,借给老百姓的钱太少,这就会造成企业的产能、各个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太多,但民间消费很难跟上来,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如果我们从金融结构上找原因,去看看中国为什么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同时民间消费非常不足的话,最后我们会发现,其中跟我们过多强调企业金融、生产者金融、投资金融,忽视消费金融有非常大的关系,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话题,中国为了要进一步深化发展金融,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太低,之所以中国的金融自由度太低跟国有经济比重太高(有关),待会儿我会给大家看一些数据来说明为什么中国金融自由度很低,很国有经济、国进民退的趋势太强关系非常大。
我先讲第一个话题,必须更进一步地大力发展消费金融,过去太强调生产者金融,投资金融了,忽视了消费者金融,尤其是今天,当然我知道,如果打开网易网站,其它网站或电视、报纸,总体上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声音就是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我们总说要重点发展实体经济,但回过头想一想,在今天的中国,不只是实体经济需要发展,金融市场也需要发展,但相对而言,今天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太高。
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到,即使回到2009年,在全国整个经济中24个主要的产业里,至少有21个在2009年时就严重的产能过剩,今天随便找一个产业,很难找到哪个产业的产能不过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今天实体经济发展得是太多了,当然,我说这个话别人会问,怎么说实体经济发展太多了?我们的高速公路还有很多需要建,很多地铁需要建,很多制造业企业需要资金,实体经济还是有很多潜力要发展,这话肯定是对的,但我要说的是,如果金融市场,金融行业,特别是消费者金融不能进一步跟上来,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出来,实体经济最后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所以在两者比较之下,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做比较,更缺的不是实体经济,反而是金融经济、金融市场。
换句话说,今天我们更应该说的是要重点发展金融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而不总是回到老路上,“重点在实体经济”,今天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看,实体经济发展得有点过头了,我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会发现,1994年时固定资产投资是GDP的35%,但到2010年就上升到了70%,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从这些数据上也可以看到,靠不断强化投资来让实体发展,让投资驱动引导整个体系、整个金融、经济的发展,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总是往上升,到了今天,这种模式很难持续下去,尤其是当我每年把固定资产投资除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我会发现在1980年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2亿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但到了2009年,那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等于13亿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到去年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大约相当于15亿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
当然我们都知道,实际的城镇居民在中国没有15亿、14亿,只有6、7亿,这恰恰说明,靠不断投资带动增长,强调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思路和框架是没办法再持续下去的。
回到我刚才提到的问题,从金融结构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靠投资、生产带动,而不是靠民间消费带动的呢?如果我们去看整个金融行业的金融结构,到2011年底,全国住房按揭贷款总余额大概是2.2万亿人民币,如果看整个银行业金融资产总值,我们会发现到去年年底,整个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大概是113万亿人民币,2.2万亿住房按揭贷款的余额除以113万亿银行业的总金融资产值,大致上,银行113万亿的金融资产只有差不多2%左右投放到了帮助中国老百姓家庭去买房子上,如果我们把学生贷款、汽车贷款和其他跟老百姓生活有关、给老百姓提供方方面面住房按揭贷款之外的信贷产品、信贷额放在一起,大概就是5000亿人民币左右,所以把这两项加在一起,2.2万亿加5000亿,总共只有2.7万亿左右的银行贷款投放到了老百姓身上,投放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庭。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负债到去年年底大概是1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80%。所以从这个比较里我们做一些稍微仔细一点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之所以美国经济71%依赖民间消费,中国GDP只有35%左右是来自于民间消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美国的老百姓借的钱很多,也就是说,美国银行和整个金融资本市场给老百姓提供的金融支持高达12万亿美元,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给老百姓提供的资金支持、贷款支持只有2万多亿人民币,这太少了,占GDP的比重不到5%。为什么陈志武说中国银行体系、金融市场给老百姓借的钱太少,这跟我们说到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从过度依赖工业第二产业转移到依赖第三产业有什么关系?稍微想一想,跟它的关系是非常大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几岁,张三,他今年要结婚,在中国,我们都知道,中低收入家庭的张三要结婚,结婚的钱,包括买房子买家具,钱从哪里来?往往是把他跟他的未婚妻两家人的父母、爷爷奶奶、姑姑、舅舅、姨妈等所有亲戚的钱都汇总起来以支持中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张三来跟他的女朋友结婚。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想像,一个张三结婚,就会把他周围所有亲戚的积蓄吸引过来花掉,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当然,张三结婚花掉的钱给整个经济消费作出了贡献,但因为张三结婚把他亲戚的储蓄都吸引过来花掉了,这样一来,让双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姑姑、姨妈、舅舅、叔叔、伯伯的钱没有了,这些亲戚的消费建立一下子被压缩得很多。
相比之下,如果在美国,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出身的美国人,即使他自己没有钱,他也可以从银行借钱过来买房子、买汽车、结婚,办婚宴等,这样一来,把银行的钱借过来花,美国的张三就用不着把两方爷爷、奶奶、姑姑、姨妈、叔叔、伯伯、舅舅的钱都借过来花了,这样一来,一个普通的美国老百姓结婚,并不会造成对这个年轻人的亲戚朋友构成消费潜力方面太大的伤害。换句话说,正因为美国银行和资本市场给老百姓个人、老百姓家庭提供的信贷和其它金融支持是那么多,这样一来就把美国老百姓家庭的消费潜力更大挖掘、发挥出来了,但相比之下在中国目前为止比没有,因为我们一叹道要发展金融,首先就把发展金融的需要理解为发展企业金融,发展投资金融,而不把它等同为发展消费者金融,这就造成了中国的第三产业非常不发达,民间消费很难按照GDP的速度来增长,这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由于中国的金融太多强调生产者金融、企业金融和投资金融,银行的储蓄和其它金融资产都用来支持工业和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所以就造成了第二产业发展相对太多,走得太快,同时,因为家庭和个人得不到金融的支持,所以第三产业服务业和民间消费都没办法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