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并不是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最好时机,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最好是在市场融资供求关系相对比较平滑的时候推出比较容易成功。但今年以来的情况,存款、贷款都显示出供求关系偏紧。如果实施利率市场化,实体经济承受的压力更大。
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应稳步向前推进。一旦条件成熟就加快步伐推进。比如贷款下限影响不大,可以取消,或者可以把下幅幅度搞得更大一点。存款把大的、长期的品种,确定出一批品种或几类产品,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这样逐步加以推进。而不是在目前状况下迅速全面推进。
以下是文字实录:
连平:我记得很清楚,今年初利率市场化讨论的比较热。我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应该稳步推进,但是当前并不是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最好时机。什么理由呢?从各国的利率市场化实施路径和结果方面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最好是在市场关于融资方面的供求关系相对比较平滑的时候加以推出比较容易成功。如果是两端,太松的话,比如流动性急剧增加死掉的是银行。如果说供求关系非常紧,到处都想获得融资,资金价格非常之高,贷款难求,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推进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今年以来的情况,存款、贷款都显示出供求关系偏紧。贷款不用多说了,贷款利率明显上升,民间贷款利率非常之高。存款,今年增速明显低于贷款。贷款增速今年1到11月份大概是增长了15%-16%,存款只增长了13%,所以存款增速比去年下降了7个多百分点,整个银行体系存款非常吃紧。如果实施利率市场化,其实其最关键是利率的上限没有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没有放开。这点关系不大,关键是存款上限。
如果说一旦放开,在目前非常紧的情况下,显然存款利率大幅度上升。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化嘛,需求非常紧,各家银行不惜用非常高的成本。结果是什么呢?对商业银行来讲,如此高的成本获得的存款,一定会在贷款利率上去动脑筋。贷款利率上不封顶,如果非常紧缺,他也会将其提到合适的水平,那么最后谁来承受这个压力呢?企业。没有办法,因为他要获得这个贷款。所以会导致两者在短期内非常快地上升。虽然银行承受了一定压力,但是整个实体经济承受的压力更大。
可能有人要说了,现在理财产品不一样吗,银行为了获得这个东西发大量理财产品,为了获得存款。理财产品收益非常高,成本就上去了。不错。是这样的。但是大家要知道,理财产品毕竟是理财产品,它不是存款产品。存款利率市场化必须是整个存款产品利率全部放开。理财产品能够影响到多少市场?相对于七八十亿的存款来说还不大。如果一旦实现利率市场化,整个市场利率水平上去了,必将导致现有的存量存款,比如说存了三年五年利率很低,然后利率市场一旦高了,所有这些可能都从新调整,跟银行从新签协议,导致整个水平都上去。所以目前还是一个局部的影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如果整个都这样搞一遍,那对商业银行影响就大了,那它必将转嫁到贷款利率上。
如果现在市场供应非常充裕,那么银行就死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当中碰到的就是这个问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业的准入是开放的。只要有条件还是很容易。但是如此偏紧的供求关系,在这个时候全面实施我觉得冲击是比较大的。所以,迅速前面实施,目前条件还不太成熟。
是不是就此什么都不做了?我认为可以稳步向前推进。一旦条件成熟就加快步伐推进。比如贷款下限影响不大,可以取消,或者可以把下幅幅度搞得更大一点。存款把大的、长期的品种,确定出一批品种、几类产品,可以把利率搞得市场化。逐步加以推进。而不是在目前状况下迅速全面推进,因为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总得来说,在未来“十二五”期间,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条件成熟大踏步地向前推进,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