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
网易财经7月4日讯 2009年7月3日至4日,首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网易财经现场直击本次盛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在《分论坛四:全球储蓄与消费》上表示,美国经常帐户的逆差是多个国家,特别是其他东亚国家,以及中东产油国的持续顺差共同促进和维持的。
以下是演讲实录:
郭庆平: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中美经济关系的战略合作
大家都知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水平和较高的储蓄水平。而美国却保持着较高的消费水平,不少看法将中美差异归为全球失衡的主要表现,并将这种不平衡和全球金融危机联系起来。所以我愿借这个机会谈一谈,中美储蓄率水平的结构差异,及其背后的故事。探讨促进储蓄投资平衡正确途径。
第一个问题,中美储蓄率水平差异,从总量和结构去看。我们通常讲美国国民储蓄率,都是净储蓄概念,也就是说他没有包含折旧的储蓄率,而中国的储蓄率都是包括折旧的总储蓄率概念。近几年美国总储蓄率比净储蓄率平均要高12%。因此从口径一致的角度去考虑,从总储蓄这个概念去衡量中美之间储蓄率水平差距会缩小大约12%。
从总量去看,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是51.3%,美国虽然国民储蓄率大幅度上升,但是经危机的影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大幅度的减少。国民储蓄率从07年的14.2%,下降到12%左右。从较长时间来看,中国的总储蓄率不断的上升,而美国在不断的下降。中国的储蓄率提高了15%,在2001年以后尤其是快。2001年到2008年上升了12.8%。
那么再看美国,1990年到2007年之间,美国的国民储蓄率占13.5%—18.4%活动。2000年以来,它表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从结构分析,国民储蓄由政府部门、企业部门、住户,企业部门就是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一般不提企业手续率,而是着重分析政府和住户的储蓄率水平。
中国的住户储蓄率水平远高于美国,2007年美国是3.3%,中国是36.2%,是美国个人个人储蓄率的10倍。2008年美国14.5%,中国38.3%。从历史变动看,美国的个人储蓄率水平是逐步下降的,近来有所上升,而中国的住户储蓄率水平却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000年之后上升的速度有所加快。
再看一下政府部门的储蓄。中国的政府储蓄率水平也要远高于美国的政府储蓄率水平,从2001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储蓄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并成为恢复国民总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力量。2008年中国政府储蓄率是43.5%,而在美国政府储蓄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00年有五年是负的,2008年更是下降到—16%,美国的政府储蓄率波动幅度也要远远大于中国。虽然中国部门的储蓄率在不断的上升,但是住户部门的储蓄占总储蓄比重是在下降,其背后反映的是住户部门在储蓄占收入必将在下降。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都不改变中国国民储蓄率高,美国国民储蓄率。第二个的结论,中国的个人储蓄率高,美国个人储蓄率低的状况。
第二个大问题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
2000年以来,随着中美储蓄率差异过大,在全球显著出现,全球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美国政府赤字逆差上升,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经常是顺差,占GDP比重1%左右。九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逆差占GDP的比重持续的上升。到2006年达到峰值6%。2008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占GDP比重达到4.7%。
中国经常帐户的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以来持续上升。在2007年达到峰值是11%,2008年是9.7%,略有下降。在08年美国GDP总量占世界的占23.5%,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比重持续增长,但2008年也只占到7.3%,中美经济总量的差距还是很大。
美国从世界各国进口商品,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货物仅占美国进口货物的12.1%。因此,美国经常帐户的逆差是多个国家,特别是其他东亚国家,以及中东产油国的持续顺差共同促进和维持的。
储蓄和投资的思考,造成东亚新兴国家和中东产油国大量的储蓄,这些储蓄对外反映大量的净资本流出,而这些都流入了美国,使美国资本市场资金充裕,利率水平低,美国居民通过借债进行消费,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不断增长的美国需求又进一步刺激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进一步增加各国,尤其是东亚新兴国家的经常帐户的增长。
这些物品再次进入美国促使消费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繁荣,资产价格不断上升。这种循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存在。美元占国际金融体系中作为关键货币的储备是至关重要的。多年的债务激增,使美国经济十分的脆弱,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过度借贷,就会相继拖延换贷,就导致了金融危机。我们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对美国央行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对于金融创新的监管过于放松的指责较多。
第三,面对全球思考,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平衡,防范未来危机的再次出现。怎么办呢?
第一,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贸易持续顺差并非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它的一是在全球产出体系分工中,中国发挥比较优势,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
第二,需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和经营体系,促进美国经济恢复平衡。美国经济低储蓄,高消费,导致了其我们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可以维持经济运转,原因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加强,美国可以采用发行美元,美元债券,美元基金产品的方式向全世界借债。从而,维持美国经济运作,维持其住户部门高消费,维持其政府部门赤字,维持其经济繁荣,不受约束的美元持续世界的主导货币,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营体系。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决定,这就是以美国为核心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合力资本。
这种制度下,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可以保持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并维持较大的顺差,同时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差国以接待的方式完成资本回流,支持本国居民的消费。然而,在当前全球危机下,这个制度已陷入缺陷,问题太多。因此,目前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反思,如何约束美元,如何对国际金融进行监管,都值得我们思考。需要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使其能反映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世界经济格局,能够适应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不断发展的需要,实现各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中权利和义务的均衡。
第三点建议,对于中国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正视,中国低消费,高储蓄作为一种机结构性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体制改革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定制度性因素的结果。对这个问题,需要纠正,但是纠正需要一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