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5G+远程可视化针刀诊疗技术在中日友好医院率先实现临床实际应用,首个“吃螃蟹”的人是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李石良教授。通过5G+远程诊疗技术系统,不但可以高质量完成会诊服务,还可以远程实时指导数千公里以外的的医生进行可视化针刀微创治疗。这套系统可以让患者无需出远门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获得国家级医疗专家的诊断、治疗。将为患者大幅度减轻医疗费用负担,为社会减少医疗等各种资源的浪费。
可视化针刀超微创技术,不仅治“病”,还可治“贫”
它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体表软组织(如肌腱、腱鞘、滑囊、关节囊等)病变以及一些脊柱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治疗上,还可以替代部分外科手术。这种技术虽然对医生和科室有一定要求,但其难度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对设备的要求也不是非常苛刻,具有非常好的基层适用性,再加上非常先进的5G信号传输系统,可以使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基层医院得到这种技术,是受这类疾病困扰的百姓的福音。
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以前需要跑到大城市三甲医院花费上万元才能解决的问题,以后应用这种技术可能仅需几百元即可解决,通过5G+远程诊疗系统,当地医生可望在大医院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掌握相关的精准诊疗技术,造福一方百姓,医保费用也可望大幅下降。这一远程医疗体系的问世,使得依托相关技术的医联体的建设成为可能。
实现了大医院专家“常驻”家门口
以前请专家到医联体医院会诊,只能车接人送,一个来回至少半天,多则几日,劳神费力不说,也难做到常态化,费用也较昂贵,有可能对患者的救治也有一定程度的延误。成熟的5G技术,使物理距离不再成为阻碍,实现了大医院专家“常驻”家门口,既经济又便捷。
由于受到信息系统不够成熟等因素的制约,既往建成于各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大多只能用于学术交流、远程会诊、直播查房等方面,信号传输过程中明显的延时缺陷使手术带教始终无法实现,但我国在5G领域所实现的技术突破一举打破了这一局面。由于5G技术的高速传输特性,使得延时缺陷得到完美解决,因此使得“教”“学”两个应用端点对点的实时对接成为可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乃至就诊模式都或将迎来颠覆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