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西合璧”治感冒效果好? 小心伤了肝)
指导专家 李昕 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 主任药师
小雪节气将至,长沙加快了入冬的脚步,气温如同坐上过山车,你会发现身边不少人“中招”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可当咳嗽、鼻塞、咽痛、头痛、发烧等症状来袭,你是否会急着吃下一堆感冒药,巴不得各种不适赶紧一扫而光?
为了让感冒好得快,有人西药加上中药制剂一起吃,有人多种口服药、静脉注射一起上,有人把同一种药加大剂量服用……不少人由此引发了肝功能、肾功能损伤等后果。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李昕提醒,感冒用药非小事,切不可随心所欲。
西药中药一起吃,老人几天下来变“黄人”
最近,68岁的张爹爹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氨麻美敏片。老人吃了两天,觉得效果不明显,又在家里找出一盒以前吃剩的感冒灵颗粒,自认为西药联合中药复方制剂一起吃好得快。
两种药同时服用几天后,老人全身皮肤都变黄了,赶紧到医院就诊。肝功能检查显示,张爹爹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升高,医生询问病史后分析为药物性肝损伤。幸亏发现及时,医生马上停用了可疑引起肝损伤的药物,进行护肝治疗,老人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这两种都是常用的感冒药,为什么会吃出肝损伤?”张爹爹觉得不可思议。李昕解释,张爹爹服用的两种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该药大部分在肝脏代谢,超剂量服用可导致急性肝损伤,甚至是肝坏死。
目前约80%的感冒药(包括西药和中药复方制剂)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成人常用的泰诺、氨麻美敏、强力银翘片、白加黑、感冒灵颗粒,儿童常用的泰诺、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如果这些感冒药混在一起吃,或者自行增加剂量服用后果可能很严重。服药期间如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上腹胀痛、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临床表现时,可能与肝损伤有关,应立即就医。对于药物性肝损伤,首要治疗措施是在医师指导下立即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约95%的患者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
目前已证实超过1100种西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包括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降糖药、避孕药等。一些中草药也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如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等。
李昕提醒,即使是吃常用感冒药也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切忌多种感冒药一起吃。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吃感冒药两三天疗效不好,要及时就医,告诉医生之前吃了什么药,避免医生重复开药。
感冒后同时使用8种药物,女生恶心呕吐紧急入院
刘婷(化名)是长沙某高校大一女生。前几天,她低热、咽痛、鼻塞等症状到校医务室看病,医生给她开了感冒灵和布洛芬。服用两天后,她感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又自行到药店买了头孢拉定、双黄连口服液、通宣理肺片和伤风停胶囊等4种药。同时服用这些药物后,刘婷仍没有完全康复,便又到一家诊所看病,接受了头孢和抗病毒药物静脉输液。
刘婷的感冒症状逐渐缓解,却出现了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家人得知后赶紧把她送往医院。经检查,刘婷的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其中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18倍,谷草转氨酶超过正常值9倍,医生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建议住院治疗。入院后,刘婷停用了之前所有药物,接受护肝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
李昕介绍,感冒后各种细菌、病毒感染本来就可能损伤肝功能,肝脏又是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最主要的器官,患者在短时间内使用了8种药物,这些药物中有的成分相似,叠加使用造成用药超量,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肝功能不全。药物之间还可能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严重者可以导致急性肝衰竭。
李昕提醒,感冒后如果症状不严重,一般不需要用药,通过休息、多饮水会自行好转;如果出现全身酸痛、发热、头晕头痛等明显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特别是本身有肝病、年老体弱的人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连吃3粒解热镇痛药,老人突然解不出小便
近日,73岁的黄爹爹感冒发烧,自行到药店买了一盒布洛芬。药品说明书标明每次吃1粒,他感觉症状较重,认为加大点药量好得快。于是,在睡觉前一次吃了两粒。
第二天起床后,黄爹爹感觉症状有所缓解,便又吃下一粒“巩固疗效”。没想到,随后出现恶心、乏力、解不出小便等症状,紧急入院后被确诊为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李昕介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大多属于非甾体类药物,如散利痛、布洛芬、诺福丁、阿斯匹林等,过量服用很容易引起人体肾功能不全。此外,一些常用的感冒药如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等,如果过量服用,或者患者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都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发性肾功能损害,如果送医不及时,可能转变为慢性肾衰竭,即尿毒症。
李昕提醒,大部分药物需通过人体肝脏和肾脏代谢,如果随意加大药物剂量,也相应增加了肝肾负担,特别是服用者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时,更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此,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药物,切不可擅自加大剂量。
避免感冒和流感防治5个误区
除了上述用药误区,李昕还总结了感冒、流感防治5个常见的误区,提醒市民朋友注意避免。
误区一:身边有人感冒,先吃点药预防
在感冒高发期,或者身边有人感冒了,一些体弱的人会想着自己先吃点感冒药预防一下。但事实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普通感冒,流感疫苗也只能预防特定类型的流感。没病先吃药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增加健康风险。
误区二:感冒后要吃消炎药
不少人认为,感冒了应该吃点消炎药。人们常说的消炎药其实是指抗生素。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没有疗效。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耐药等后果,甚至产生超级细菌。当然,明确合并了细菌感染时,如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伴有脓涕或咳黄脓痰等症状,考虑有肺炎、鼻窦炎或中耳炎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三:吃了感冒药都会嗜睡
很多人都觉得吃了感冒药就会嗜睡,不能开车。其实,只有含有抗组胺成分的药物会引起嗜睡(如氯苯那敏),吃其他感冒药是不影响开车的。如果需要开车,应该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果注明嗜睡或不宜高空作业,就不要吃。
误区四:流感无需用药
有人得了流感赶紧吃药,也有人认为得了流感不管吃不吃药过几天都能好。李昕提醒,流感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年龄≥65岁的老年人、年龄<5 岁的幼儿、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病、肝病等高危人群。以上人群患流感后应及时就医,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奥司他韦、帕拉米韦和扎那米韦。
儿童患流感后,应该遵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提供的年龄范围及剂量用药。切记不能把孩子当作成人的缩小版,将成人感冒药分成小剂量喂给孩子,这样难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无法安全用药。
误区五:打流感疫苗保终身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由于流感病毒有很多亚型,不同的亚型会交替成为主流病毒,而且流感病毒还能不断发生变异。因此,每年流感流行高峰前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