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网易娱乐6月16日报道 (文/cjl)6月16日上,上海电影节举办了“机遇和挑战——与中国电影政策对话”论坛,主持人杨乐乐、南加大电影学院负责人艾伦·贝克、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合一影业CEO朱辉龙、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负责人于志庆、 博纳影业的总裁于冬以及经纪人黄斌亮相。
开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梅建平致辞并探讨了长江商学院最近办的“文创EMBA”,从2005年到2014年,十年时间这个行业增长了20倍,从16亿票房到接近300亿的票房,能否在未来达到三千亿,他表示,这需要的不是说单个电影票房的增长十倍,而更多的从数量上面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国内过于重视票房,在美国,大佬们很少探讨票房问题,“比如派拉蒙的盈利是250亿人民币,而华谊是11亿人民币,我们虽然个头已经很大了,差不多要接近美国的影视公司了,但是我们的盈利实际上还很弱,只有他们的大约1/20的盈利水平,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回归做电影行业人的初心。”
艾伦·贝克:真人秀的故事远比电影讲的好
艾伦·贝克生活在洛杉矶,他表示每早都会看到关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最近的东方梦工厂在中国准备合作拍《功夫熊猫3》,“电影技术开阔了,新媒体也是,年轻人已经不怎么看电影或者看电视了,而制作方如果仅仅考虑票房,就不对了,因为你永远不会满意,而且你也不会知道什么样的电影有票房的成功,没有人能够做这样的预测,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首先是要讲一个好的故事。”另外,他也提到了中国真人秀,以其为例,讲述了好故事的重要性,“制作成本并不是特别高,而且他们成为了我们电视的主流节目,他们其实都是在讲故事,每个人都在讲故事,里面必须有角色让观众对这些角色感兴趣。”
电影行业变”钢铁行业”?于冬:今年增长100个亿没问题
上影厂运转了半载,对于这个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任仲伦表示,“今天,整个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比较彻底的市场化,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这个概念慢慢在淡化,未来的上影,将有有一个整体的建设。”除了电影厂和电影公司本身外,电影政策也发生着改变,于志庆透露,“徐峥导演的《港囧》在上海取景拍摄,比如说外滩的这一块,在以前要牵扯到很多的问题,现在就能非常顺利的按时完成拍摄任务。”
最近忙着私有化的于冬也来到现场,从退市再上市,这需要一个过程,于冬坦言,“从长远来看,作为中国有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在A股上市,是对的。因为你的市场在这边,你的观众会在这边,所以从长远来讲,这个回归是迟早的问题。”而之前登陆美国上市,于冬也给出了这样解释,利用海外的品牌和影响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帮助是非常巨大的。他甚至觉得,“为什么要让美国的六大来并购中国的六大公司呢?应该是我们反过来收购美国的主流电影公司。”马云说未来电影市场有两千亿到三千亿,是今天美国电影市场的三倍以上,于冬自信表示,“在不远的将来,不要说十年后的中国电影怎么样,到2018年,三年时间,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就可以超过美国本土市场,不要算海外市场,就是中文市场。到600亿票房是没有问题的,今年应该增长100个亿没有问题,中国前三名的电影公司也可能就会成为世界的七八九,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
IP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人无法理解大佬口中的IP,的确,在中国,IP这个词有时候可能也有一点混乱,比如大电影《万万没有想到》,朱辉龙表示,“这个导演,三年之前是湖南的土木工程师,业余时间剪辑视频,慢慢成为一个有名的视频剪辑者,原本,从导演这个体系里面,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而现在一切都有可能。”中国电影付费的市场成长,去年公布的成长是600%,而在美国,像Netflix等,有四千万的会员,每个会员交九元美金,一年的收入50亿美金,美国票房才100亿,“互联网在这个里面会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我觉得在收入方面,这是有蛮大的一个机会。”
跨界导演热:把电影当产品来运营
这年头什么人都能做导演了,而且好像跨界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尤其是在票房表现力上,《何以琛萧默》的导演黄斌表示,“我觉得《何以琛萧默》是一个电影商品或者电影产品,我从来没有当做艺术片或者艺术品来做,所以它会更加注重所谓的产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