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就有江湖,有奖必有争议,可能是华语电影圈最公平的奖项香港电影金像奖,也不可避免地被一次次质疑、指责、非议,“他们整天分猪肉”,“对非香港人不公”,“ 参选资格规定落后”。因为相对广泛的评比机制(群体性投票,一人一票),与香港相对宽松的言论自由环境,某种程度上,金像奖承受的口水,要比始终端着的金马奖,与始终装着的金鸡奖,量更多,料更足。像今年再被提名最佳导演的杜琪峰,一共被最佳导演提名17次,是该奖项提名最多的人,却说“死也不去(金像奖)”,两者究竟为何“积怨”已久。
除了金像奖杜琪峰还是常常出席金马奖等。
杜琪峰VS金像奖
“他们过去十几年来的评审做得不是太好,我不希望他们分猪肉,但他们整天分猪肉”
“死也不去(金像奖)”,说这话的是杜琪峰,香港金像奖历史上提名最多的导演。
杜琪峰与金像奖的“积怨”已久。自2000年后,这位以脾气火爆着称的导演就再没出席此项香港电影圈年度盛事。坊间传言,杜琪峰第一次缺席金像奖时,时任主席文隽撰文表示不满,是彼此关系破裂的导火线。2006年,第25届金像奖将最佳影片得主颁给《黑社会》,大会特意安排了黄建新,成龙,侯孝贤三位重量级颁奖嘉宾加持,以示隆重,杜琪峰依然不给面子。2008年,《神探》八奖领跑第27届金像奖提名,颁奖前,曾传出双方合好新闻,新一任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在接受采访时证实杜琪峰答应参加,但事实再一次打了香港小金人的脸。
一开始,杜琪峰对与金像奖的矛盾还藏着掖着,面对邀请,常会以“有时间就去”,“忙着拍片”等理由推脱,但近几年,屡屡在国际电影节崭露头角的杜琪峰底气越足,不惮将他对金像奖的不满摆上台面,“他们过去十几年来的评审做得不是太好,我不希望他们分猪肉,但他们整天分猪肉。”“奖不是一个很公平的东西”,“有些演员拿了影帝,还是演的一塌糊涂。”“(去颁奖礼)对于我来说没有东西要学,你说我要学什么”。
而与屡屡拒绝金像奖相映成趣的是,杜琪峰对一些“影响力不大”的颁奖礼倒是非常赏脸,比如长年支持香港“鲜浪潮大专生短片竞赛”。2012年,《夺命金》在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拿下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四座大奖,杜琪峰也意外现身,并抛出“判断一个奖好不好就看我有没有去就行了”的言论,爱憎分明的性格一览无遗。
截止今年,杜琪峰一共被最佳导演提名17次,是该奖项提名最多的人,获奖三次(分别是第19届,23届,25届),仅次于四次的许鞍华。本届金像奖,杜琪峰又以《毒战》角逐最佳导演,能不能追平许鞍华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不会出席。
如何化解
纵观杜琪峰过去言论,他对金像奖的不满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金像奖的竞争力不足,受港片低迷大环境影响,近十年奖项含金量失色,最佳影片不是被《打擂台》这样情怀有余技艺不足的作品偷鸡得手,就是《十月围城》这种内地色彩浓重的合拍片包揽,想找一部真正质量过硬,能入老杜法眼的港产片,一只手数得过来。另一个原因,是评审过程中混进了奇怪东西,因为金像奖是行业群体性投票,在评选过程不可避免会有人情因素,人缘影响得票数,这种不专业的评判标准,让杜琪峰哀其不争。要想化解双方的矛盾,要不就是港产片整体水平跳跃性提高,要不改革评选制度——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两件事都不会发生,所以,想在金像奖上再拍到一张杜琪峰走红毯或是拿奖杯的照片,基本没戏。
《无间道2》后吴镇宇想摸到奖项门把都难,得奖更难上加难。
吴镇宇VS金像奖
“香港的娱乐圈,讲运气、讲人脉、讲观众缘,但是不讲实力,实力是放在很后面的”
如果金像奖有十大“遗珠”之类的比选,吴镇宇一定入围。当年跟他一起混,不靠外貌吃饭的这一波男星中,黄秋生拿了两次最佳男主角,刘青云,任达华也分别在《我要成名》,《岁月神偷》中一偿影帝夙愿,唯有吴镇宇,骑过金马,得过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主角,也曾在第20届金像奖以《公元2000》赢得最佳男配,战功卓越的个人简历中,独独缺少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镇宇距离金像奖影帝最近一次是2004年第23届,当年,他以《无间道》的倪永孝——类似《教父》中阿尔·帕西诺,一个隐忍但饱满的黑道当家角色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爆发性的精彩表演,尽管竞争空前激烈,对手包括刘德华《大只佬》,任达华《PTU》,张学友《金鸡2》,刘青云《忘不了》,但吴镇宇仍被视为大热之选。事实上,他个人在颁奖前也信心十足,“这次该我拿最佳男主角那个奖杯了,因为其他奖我都拿过,就想把最后这个小洞填好,那样所有奖都齐了,我也就满足了!”,甚至有些得意忘形,在访问时告诉记者,连获奖之后的答谢词都已经想好,可惜最后事与愿违,刘德华以38.3%的得票率笑到最后,吴镇宇屈居第二,且差距不小,仅19.4%。这次失利后,吴镇宇抛出了那句重磅的负气话,“香港的娱乐圈,讲运气、讲人脉、讲观众缘,但是不讲实力,实力是放在很后面的。”
之后,每年金像颁奖时,如果适逢吴镇宇出席公开活动,总会被问“怎么看待金像奖(结果)”,而吴镇宇也似对当年失手耿耿于怀,不吐不快,比如,2012年第31届金像奖,刘德华第三度称帝,提及好友刘青云落败,吴镇宇说,“没有(失望),我恭喜刘青云,他有很多朋友,不像某某失去所有朋友。如果那一块胶(指金像奖)那么重要,自己去找人做一个吧。”弦外有音明显。他还为姜文,葛优的落败愤愤不平,补上一枪,认为金像奖的投票机制对内地演员不公平,评委对他们的感情不及对本地演员。种种言论,都暗示着他与金像奖已彻底决裂。
如何化解
必须承认,吴镇宇的抱怨不无道理。2010年,第29届金像奖,任达华打败王学圻(《十月围城》)首度称帝,电影监制陈可辛也在事后承认:“两个候选人势均力敌的时候,往往就得讲人缘。”内地身份的王学圻,怎么也比不上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任达华更对眼,吴镇宇向来不混圈子,人缘一般,而自《无间道2》后,其个人演艺事业也在走下坡,不是在《卧虎》,《军鸡》这些非主流港片中打滚,就是在《午夜心跳》,《战国》等要钱不要脸的合拍片中捞金,想摸到奖项门把都难,得奖更难上加难,他与金像奖,何时能一笑泯恩仇,遥遥无期。
前任金像奖协会理事尔冬升就曾对评选机制及过程提出质疑。
尔冬升VS金像奖
“如果这奖只有感性但失去了专业,会变成怎样”
2012年4月16日,在第31届金像奖颁奖后次日晚上,尔冬升的一条微博,令原本尘埃落定的香港金像奖再起波澜。
在这条被媒体称为“炮轰”金像奖的微博中,尔冬升以前任金像奖协会理事、副主席的身份(非评审,只是检讨及改良选举事务),对金像奖的评选机制及过程提出质疑,他直言这届的金像奖奖项归属过于感性,“如果这奖只有感性但失去了专业,会变成怎样?……董事局成员必需深思!”有网友指出尔冬升是在为其兄秦沛落选最佳男配角鸣冤,但尔冬升随后转发并撇清立场,称自己那一票就投给了最后的获胜者卢海鹏,证明自己立场是“帮理不帮亲”。
尔冬升认为金像奖太过的专业性的的矛头,在于“因为港片弱势,就投给港片”这种袒护自己人的排外心态,他认为:“入围的电影,不论内地与香港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分地域,有时候应该鼓励冷门题材,但公平和专业还是应该在第一位。”当届,中成本制作《桃姐》笑傲最佳电影,导演,男女主,编剧等五项大奖,相对应的是,之前获得13项提名的《让子弹飞》,只拿下了最佳服装一个奖项,“姜文在台下坐了一晚”,成为了第二天媒体不肯放过细节之一。
尔冬升对金像奖的质疑,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他是来自体制内的人,个人也在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上梅开二度,所以,他没有酸葡萄心理,正如他原话所说,“对这个奖一直是支持和包容,甚至偏帮”第二,这并不是尔冬升第一次对金像奖有意见,早在2007年,他就曾以委婉的说法表达不满,“这个奖的投票越来越情绪化了。香港这地方太小,大家都放不下交情,对很多奖的评选早就感性超过理性。所以我一直认为评选规则该改一改了。”
如何化解
事实上,尔冬升一直对所谓的“香港电影”持悲观心态,2009年,尔冬升就说过:“你们喜欢看的港片,三年之内就会没有了。”如今5年过去,香港电影还活着,但也越来越多人相信,港产片的光辉岁月,回不去了。
金像奖“排外”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只不过随着近年合拍片越发强势,声浪更强,但熟悉金像奖历史的人都清楚,此奖创办之初便只立足香港电影,现金像奖主席陈嘉上也不止一次表示:“评选所有的华语片并不是金像奖负责的范围,金像奖就是为香港电影打拼的,如果没有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就没有意义了。”这几年,金像奖在姿势上更加开放,将入围电影的香港人工作岗位占比从8人降为6人,吸纳冯小刚,赵薇,九把刀作为第一轮百人评委,甚至在2012年新增设“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项,但在“为香港电影服务”的大方向上,始终丝毫动摇。
此外,一些客观因素也不可忽略,比如内地香港放映不同步,大多数金像奖选民又对内地电影知之甚少,草率投票,显然更没有公信力,所以,期待金像奖办成一个覆盖内地,香港,台湾的大中华电影奖,短期内依然是一个一厢情愿又天真的念头。
吴君如在《金鸡2》时曾输给张柏芝。
吴君如VS金像奖
“何必公开分数?政府都拍过一条广告片,呼吁学生和家长们别看分数定输赢”
在爱放炮这一点上,吴君如绝对不输黄秋生,金像奖当然没有逃过她的“毒舌”。
吴君如对金像奖的第一次不满发生在2004年,当年,吴君如凭《金鸡2》阿金一角,再次入围金像奖影后,与她掰手腕的分别有林嘉欣《恋之风景》,刘嘉玲(《无间道2》),张柏芝(《忘不了》,《大只佬》),林嘉欣演技业内公认,但资历尚浅,刘嘉玲在《无间道2》戏份不多,先输一子,可以说,当时吴君如唯一的竞争对手有且只有张柏芝,但张柏芝两片在手,有票数分流之弊,而吴君如是同一角色的二进宫,夹上一部之勇而来,气势汹汹,胜算颇大。
最终结果众所周知,张柏芝凭《忘不了》拿下她个人首个金像奖影后,吴君如大热落选,但更令她不爽的是,金像奖首次公布了候选名单头三名的得票率,在这份经过审计师核实的详细成绩单上,最佳女主角张柏芝(《忘不了》)得票率是47.2%,她的(《大块头有大智慧》)也有14.7%,而吴君如只有14.3%,也就是说,吴君如连张柏芝的第二好都不及,这无疑是在她的失败上补枪。
对于金像奖为了增加透明度的本意,吴君如一点都不领情,她直言,这样做(公开得票率)会让其他候选人难堪,“文隽说是因为杜琪峰质疑了金像奖的公正性而公开票数,为了一个杜琪峰就要让那么多人尴尬?但文隽是主席,我们只有接受啦!我不是针对杜琪峰,只是觉得公开票数有好有不好。入了围就该很开心了,何必公开分数?政府都拍过一条广告片,呼吁学生和家长们别看分数定输赢了——求学不是求分数。”之后又与杜琪峰打口水战,认为他身为大导演,动辄发火,说话像个“小男人”。
2009年,吴君如又在节目《星星同学会》中,又对内地女演员连续四年摘走金像影后表示质疑,“她们的素质是不是真的比香港女演员高呢?”“真的很拼?是不是叫她们做什么都愿意?”问题尖锐,话中有话,对内地女星扬威香港明显不服气。
如何化解
或许是受吴君如公开抱怨影响,金像奖公开得票率这一项举措非常短命,只实施了三届,第23届公开明细,第24,25届公布了单项票数的前三名。之后干脆不公开——但当事人可以向金像奖办公室查核。所以,这些年,获奖者究竟以大比数胜出,还是仅仅险胜,都成为一个只在圈内流转的秘密。
内地女演员连续四年赢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后,金像奖评委们也似在暗暗扶持“本地帮派”,自2009年的第28届开始,香港女演员强势五连冠,扭转局面。今年,最佳女主角最后五强分别是章子怡,汤唯,颜卓灵,郑秀文,鲍起静,虽说章子怡封后板上钉钉,但入围人数上,香港五席占三,还是扳回一城。
当然,不论金像奖影后归属合地,只要CEPA协议中关于“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于影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规则不变,港片为谋求合拍片身份,依然会首先牺牲香港女演员,也就是说,港籍男主演+内地女主演这条配方,将继续沿用下去,绝大多数香港女星的发展空间依然受限。
王晶对金像奖仍是又爱又恨。
王晶VS金像奖
“在现在的评审制度下,我一辈子也不会拿奖”
作为香港最高产的导演,王晶不仅从没染指过金像奖,甚至在最佳导演上,零提名。这种巨大的落差,即使自称不为奖项拍电影的王晶,也难免心怀芥蒂。
王晶与金像奖的首次交锋要追溯到2000年,金像奖颁奖前夕,王晶发文质疑选举机制,并攻击时任金像奖主席吴思远,指出他(吴思远)自《龙门客栈》七年没有作品,而他自己这七年却制作及投资超过一百部电影,并反问究竟谁人更有资格讨论香港电影。在这篇措辞激烈的战斗缴文的最后,王晶撂下狠话,声称不仅不再出席香港金像奖,他的字典里更不会再出现“金像奖”三个字——当然,这句狠话后来因吴思远卸任,好兄弟文隽上马接任,王晶还是食言参加了。
从王晶自传《少年王晶》中,大概可以找出当年为何对金像奖开炮的蛛丝马迹,他在文中承认,98年他为中国星制作的《龙在江湖》是他个人相当喜欢的一部作品,该片不仅在港片低潮期拿下1400万票房,更有意改变刘德华的演法,让他前半部变成吴孟达,后三分之一才演回刘德华,将陷入低谷的刘德华带回高峰。但在次年的金像奖入围名单中,《龙在江湖》零提名,这极大挫伤了王晶对奖项的自信,从此,“我再不对奖项存在任何期望”。
不过,纵观这些年王晶言辞,可以看出,他仍对金像奖又爱又恨。2010年,王晶做客北京大学,批评金像奖评审制度,“在现在的评审制度下,我一辈子也不会拿奖!”2012年,尔冬升质疑金像奖只有感性但失去专业,王晶随后也“火上浇油”,对主席陈嘉上喊话:“十年前我提出意见,为什么今天发表意见的人却可以率众向我发起文革式攻击呢?你可以给我一个说法吗?”种种迹象,都在证明,这位口口声声说不在乎的人,还是对金像奖放不下。
如何化解
“除了金球奖以外,所有其他的颁奖礼都是轻视喜剧的”。这是王晶为自己屡次倒在金像奖门口找的理由。有道理,但不全面。王晶苦心经营的正剧,比如早年的《龙在江湖》,前年的《大上海》,同样被金像奖无视。金像奖并非歧视商业片,但王晶出品电影内容大多市井粗鄙,即使不以屎尿屁沾边,质量也是快餐片水平,少有《十月围城》这种众志成城,十年磨一剑的精心与耐心,要想得到金像奖承认,始终差点火候,但话说回来,也许(很大可能),若干年后,在王晶金盆洗手之际,考虑到他对香港电影工业的贡献,金像奖会授予这位商业奇才一个终身成就奖,这,也是他应得的。
贾樟柯与金像奖的摩擦始于《三峡好人》的格式原因而被取消了资格。
贾樟柯VS金像奖
“这样一个标榜电影创新的电影奖,却沿用这么陈旧的规定”
贾樟柯与金像奖的摩擦始于一次乌龙事件。
2007年2月7日,第26届金像奖组委会突然给各路媒体发出通知,称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候选影片之一《三峡好人》由于不符合评选条件,依例取消提名。金像奖给出的原因是“影片未在香港以35毫米胶片拷贝放映”。这一临时变故,让《三峡好人》制片人周强极度郁闷,因为电影内地版少了两分钟,无法直接用内地拷贝,考虑到时间紧张和成本因素,《三峡好人》在港放映的是高清数字版,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这条评选规定已经与时代脱节———威尼斯电影节都已经接受数码放映版本,金像奖却拿这个要求将电影据之门外。”
导演贾樟柯也在随后采访后表示遗憾与不满,“他们在未知会我们的前提下,就把通稿发给媒体,会让观众误会《三峡好人》在制作上有什么问题。这不是保护电影的做法,我很反感。” “本来我们就没有报名,对金像奖没有预求,但是他们现在这样忽然通知取消资格,并不做更多说明,很不妥当。” “这样一个标榜电影创新的电影奖,却沿用这么陈旧的规定,我是第一次听说。”
对于《三峡好人》主创的投诉,金像奖三天后发公告,对贾樟柯指责做出回应,公告指出,香港电影金像奖并非报名制,凡所有符合参选资格的电影,均会自动参选,竞逐奖项。同时,对这起非电影公司提供的资料错误引起的“乌龙事件”表示歉意。
如何化解
在今天,全世界绝大部份电影人都在“胶转数”,拥抱数字媒体,金像奖早已修订了参选资格,“以35毫米胶片放映或数码放映”均可。 2009年,在第28届金像奖包揽最佳电影等四座大奖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就是一部高清电影,这是导演许鞍华第一次尝试用高清拍片,除了成本优势(百万级别)外,也有美学上的考虑,“纪实感更强”。
时任“有线”执行董事的徐小明直斥金像奖妨碍新闻自由。
徐小明VS金像奖
“难道政府用纳税人200万元的公款,给你搞了个私人派对”
除了奖项归属引发争议,金像奖转播权也曾制造话题。
作为华语电影圈最受关注的电影颁奖礼,金像奖从首届开始便已在电视媒体直播或转播,早年,直播版权一直被香港无线电视(TVB)牢牢把控,TVB在香港电视业中处于强势地位,说是一手遮天也不过分,而金像奖主办机构为了迁就这位大牌赞助客户,多次让步,引起媒体公愤。
2005年,拥有香港独家主播权的TVB将直播改成录播,但颁奖典礼于7点30分开始,录播时间则等到8点30分,延迟了足足一个小时,为了不影响收视率,金像奖组织机构限制媒体提前发布赛果,如果不签署有关承诺书,就不给采访证和入场卷。同时,在“星光大道”环节,组委会也区别对待,唯TVB能进场内拍摄,并没收有限电视记者采访证,招来媒体群起围攻。“有线”执行董事徐小明带头开炮,不满金像奖颁奖礼要求的采访规则,直斥对方是妨碍新闻自由,并直指金像奖主席文隽关于“私人派对”的说法,有“滥用政府公款”之嫌,“这是电影界盛事,不是你私有的,何况这个活动还动用了政府拨出的200多万元资助———难道政府用纳税人200万元的公款,给你搞了个私人派对?!”种种争议,更令在时任主席的文隽感到“心力交瘁,干劲已消失殆尽,没有意思”,在2007年提出辞职,由陈嘉上接任。
如何化解
2009年,无线(TVB)曾因无所顾及插播广告,大幅度删减金像奖的直播内容,删去亚视人鲍起静的影后获奖感言,惹来业界震动,之后又与金像奖协会谈不拢,在转播权年期届满后,将第29及30届播映权拱手让给亚视。如今,TVB虽重夺转播权,但姿态已不再高高在上。另一方面,随着关注度的逐步回升(主要来自内地),金像奖协会也有了更多讨价还价的资本,相信在未来,删减竞争台艺人得奖感言这种低级手段,应该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