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独家报道 (综合/桃叶) 《万千星辉颁奖典礼》(英文: TV Awards Presentation),是由香港无线电视(TVB)举办的电视节目颁奖典礼。最初于1997年,由《万千星辉贺台庆》参考亚视(ATV)当年的“一个台庆颁奖典礼”,在台庆晚会中引入这一电视颁奖礼的元素,颁发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以表扬全年表现出色的艺员。我们现在所说的TVB第42周年台庆,并不表示是第42届台庆典礼,真正的颁奖礼则是从1997年开始,到如今仅举办过12届。
2005年,TVB模仿美国“艾美奖”,将《万千星辉贺台庆》的重点集中于颁奖礼部分,并于TVB在海外有发行无线剧集的地方作现场直播。后自2006年开始,节目颁奖礼正式从台庆晚会中被分拆出来,成为独立节目,并被命名为《万千星辉颁奖典礼》。颁奖礼在十一月台庆前一星期会举行,而今年却延迟至十二月。颁奖礼上会公布本年视帝、视后,这也是历年最受关注的奖项。近年来固定下的奖项包括最佳男女主角、配角,我最喜爱的电视角色,飞跃进步男、女艺人,最佳综艺资讯节目、最佳节目主持、最佳剧集等。
奖项提名
一般来说,TVB都用台庆期来划分年度,决定剧集参加哪年的台庆评选,并以此确定“视帝”、“视后”等奖项、包括从十至二十名不等的竞争者的入围大名单。而在奖项颁发之前,TVB会公布进入最后角逐圈的五强名单。除去1997年的第一届中,“视帝”为八强名单,“视后”为七强名单是例外,之后各年皆沿用此法。而在今年42周年台庆之际,TVB又出新政策,选举程序亦有所修改,以往赛前已宣布五强,但今年将会改由当晚才宣布。无线方面称,此举能令五强更觉荣耀,兼且会颁发金牌以作奖励。这种新赛制,也无疑使得颁奖礼的最终结果更增悬念。
奖项沿革
1997年第一届颁奖礼中,“视帝”、“视后”奖项名称为“最佳剧中男、女角演绎大奖”;而在第二年,这两个奖项则被改称为“最佳男、女主角”;由 1999年起,奖项名称再次变动,成为“本年度我最喜爱的男、女主角”,并一直沿用至2005年。而从2005年开始,颁奖礼又停止使用“本年度我最喜爱的”字眼,重新使用“最佳”名号,并以“最佳配角”取代“实力非凡艺员”,另外亦取消了一向被指为“猪肉奖”的10位“本年度我最喜爱的电视角色”,改为一位的“我最喜爱的电视男角色”及“我最喜爱的电视女角色”。1999年起,增设“万千光辉演艺大奖”,相当于一般所说“终身成就奖”,旨在表彰为电视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艺员。
奖项名称变化
最佳剧中男角演绎大奖(1997)/最佳男主角奖(1998)/本年度我最喜爱的男主角(1999-2004)/最佳男主角(2005- )
最佳剧中女角演绎大奖(1997)/最佳女主角奖(1998)/本年度我最喜爱的女主角(1999-2004)/最佳女主角(2005- )
本年度我最喜爱的实力非凡男艺员(2003-2004)/最佳男配角(2005- )
本年度我最喜爱的实力非凡女艺员(2003-2004)/最佳女配角(2005- )
本年度我最喜爱的电视角色(12/13位)(2000-2004)/我最喜爱的电视男角色(1位) (2006-)
本年度我最喜爱的电视角色(12/13位)(2000-2004)/我最喜爱的电视女角色(1位) (2006-)
屏幕大跃进奖(戏剧组)(1998)/屏幕大跃进奖(非戏剧组)(1998)/本年度我最喜爱的飞跃进步男艺员(2002-2004)/飞跃进步男艺员(2005- )
本年度我最喜爱的飞跃进步女艺员(2002-2004)/飞跃进步女艺员(2005- )
本年度我最喜爱的拍挡(非戏剧组)(1999-2004)/最佳节目主持(2005- )
我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戏剧类)(1997-1998)/最佳剧集(2005- )
我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综艺及知讯文教组)(1997-1998)/最佳综艺资讯节目(2005- )
tvb.com人气大奖(2008- )
最具欣赏价值大奖(2005- )
翡翠星辉杰出成就大奖(1999)/万千光辉演艺大奖(2001- )
最佳表现大奖(2009- )
已经被取消的奖项
内地观众最喜爱TVB男艺人(2007)
内地观众最喜爱TVB女艺人(2007)
最具创意节目(2005-2007)
最佳宣传片(2005-2007)
最佳感人恋情演绎大奖(1997)/最佳拍挡大奖(1998)/本年度我最喜爱的拍挡(戏剧组)(1999-2004)
最佳惹笑冤家大奖(1997)
最厌恶角色演绎大奖(1997)
我最难忘的男主角(5位)(1999)
我最难忘的女主角(5位)(1999)
最佳外购剧集(2005)/最佳外购节目(2006)
时尚魅力大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