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当最后一名体操选手在肇庆新区体育中心的赛台上稳稳落地时,肇庆与十五运会的深度互动,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至此,肇庆赛区承办的足球女子18岁以下组、毽球、体操(青年组和成年组)和柔道四大赛事相继谢幕,但肇庆的体育脉搏,正以更丰富的节奏持续跃动。
如果说,承办十五运会是对一座城市综合能力的检验,那么肇庆在这场大考中展现出的,是一种独特的“城市体育性格”——它既有柔道般的沉稳坚韧,又不失体操般的优雅灵动。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恰是肇庆与体育共生共长的生动写照。
赛事保障见真章
柔道赛场上,运动员善于借力发力、以柔克刚。这套哲学,同样体现在肇庆的赛事保障体系中。
面对千头万绪的承办工作任务,肇庆巧妙整合54个部门资源,并确定了12家定点医院,构建起现场值守、快速转运、定点救治三级医疗体系,甚至细致到创建“无蚊场所”。这些看似轻柔的举措,实则以柔韧之力,稳稳托起了整个赛事的运行。
去年12月,7个比赛场馆已全部完成升级。从体操器械的精准调试到柔道垫的材质选择,从足球草坪的养护到毽球场馆的灯光布局——每一个细节,都藏着这座城市的用心。正如柔道中那句“柔能制刚”,肇庆用细致的准备,化解了大赛组织的千钧重担。
文体融合显魅力
赛事期间,一场融合非遗与现代科技的醒狮表演在体操赛场惊艳亮相。传统醒狮与现代体操的对话,恰是肇庆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
在柔道赛场,四会玉石化作文创盲盒,赠予每位运动员。玉石温润,寓意“以礼相待”;柔道刚毅,彰显体育精神。这一刚一柔之间,肇庆将岭南文化的包容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五马巡城》的豪迈,《鲤鱼灯舞》的欢快,这些非遗项目在赛事间歇的亮相,不是生硬的“文化表演”,而是自然而然的城市气质流露。正如一位观众所言:“看比赛之余,还能品味地方文化,这种感觉很肇庆。”
城市品质再提升
借全运东风,肇庆推动了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城市更新。
行走在肇庆街头,随处可见城市面貌的焕新:升级改造“口袋公园”4个,拆除违规广告454处,清洗养护“城市家具”超200处。这些改变不是大刀阔斧地改造,而是如“绣花针”般精准施策,让城市在细微处见真章。
广宁竹制颁奖台的循环利用,四会体育中心的“双面设计”,16条道路的“颜值”提升——肇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可持续”的办赛理念。这座城市懂得:最好的发展,不是轰轰烈烈的改造,而是恰到好处的提升。
赛事经济彰显活力
赛事期间,肇庆注重“借赛事兴产业”,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流量”。
在体操比赛场馆外,来自湖南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们不仅来看比赛,还计划去七星岩、鼎湖山等地玩玩。凭比赛票根享受星湖景区门票半价,这个优惠很实在。”全市景区推出凭票根享门票半价或兑换二次消费项目优惠,有效引导观赛群众就地消费。
以办赛为契机,肇庆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升级与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约700家、个体经营户近2000家,培育出元良塑胶、肇龙船艇等一批业界知名的制造企业。
广东队在肇庆赛区表现抢眼——毽球包揽6金、体操收获5金,这份佳绩也是对东道主办赛水平的最佳肯定。从中国女足到十五运会参赛队伍,越来越多体育团队在肇庆留下美好印象。这座“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正以其宜人气候、完善设施和独特魅力,赢得各方认可。
盛会虽已曲终,但肇庆与体育的双向奔赴正进入新的章节。它不再仅仅是一场赛事的东道主,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的有机体。在这里,柔道的沉稳、体操的优雅、毽球的灵巧、足球的激情,共同汇入城市血脉,绘就出一幅“人文、山水、活力”交织的大美画卷。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浩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