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图——我觉得是业内少见的实用与美观并存:
![]()
从我当年刚飞开始就一直觉得,乘务员的“美”,从来不该靠大冬天站在室外挨冻来体现——这真的是毫无逻辑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我跟同事在大风口子上等车,一起穿制服站在路边瑟瑟发抖。她穿裙子丝袜,我穿秋裤外加保暖内衣。她缩着脖子冷得直跺脚,我问她冷不,她翻我一个大白眼:
“你说呢?”
你说要求我们专业、得体、有亲和力也就罢了,可“抗寒”这个属性,有必要吗。
后来我也很认真的跟一些公司提过:为什么不给乘务员配羽绒服呢?
答曰:成本太高,而且穿羽绒服在候机楼里走,会影响公司的“气质与形象”。
“再说了,也冷不了多久”——可在北方,深秋的清晨,寒冬的半夜,哪一次走进室外不得在心里暗下决心。停机坪上吹两分钟风,那股寒意能跟刀子似的刮进骨头缝里。
所以毫不客气的说,我一直觉得这种“公司形象”,既幼稚又愚蠢。
好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关注到了这件事。
![]()
这款羽绒服是“潮长龙”系列定制,客舱部参与设计,与网易严选合作,黑色打底、金色Logo,面料科技面、内胆白鹅绒,版型做得又挺又修身,不臃肿,且看这一团团厚实的样子,就惹人喜。
所以,真的是少见的实用与美观并存。
眼下正值初冬,又到了上车冷,下车冷,站在客舱门口冻人的季节。当我们已经从头冷到脚,但还要一边打着哆嗦一边迎客,是什么在支撑?职业素养?不,是人类求生本能。
所以当航司肯发羽绒服,让穿羽绒服,是小事也不是小事。它意味着公司看见你了,理解你了,觉得你不仅是“公司的门面”,你是人,是员工,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这件羽绒服,是一个态度。
![]()
可能很多旅客会觉得乘务员的“美”是那种制服线条美、站姿礼仪美、盘发微笑美,可扪心自问,这个年代,真的需要靠透支来换取这种美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航司在冬季给一线岗位发羽绒服,不是降低形象,而是让形象更扎实,让笑容更有底气。
哪怕是在风口子上等车,你不需要再“咬牙坚持”,你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长龙航空的这件羽绒服,不是行业第一件,但这是一种善意的回应,是一种“我知道你冷,我想让你不冷”的诚意。
也许未来我们还会有更暖和的羽绒服,更轻便的面料,更帅气的设计,但这一件,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你不是“穿给别人看的门面”,你是值得被照顾的人。
冷风一吹,我们不是不想美。
但我们也希望,在美之外,还有温度;在标准之外,还有理解。长龙发羽绒服了,好看——不是好看的问题,是看得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