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聚焦强师路径!这场论坛“好声音”频传!一起重温精彩→

0
分享至



11月6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2025)在京举行,此次会议是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召开的。其中,教师队伍建设分论坛由《中国教师报》编辑部承办,与会代表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传递了哪些“好声音”?一起回顾本次论坛的精华集锦——

方向引领

俞伟跃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优秀的人方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陈旧的课程体系、单一的培养模式、封闭的培育体系,怎么能培养出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高水平教师?所以,深化师范教育改革,从教师培养的源头抓起,两句话,做优增量,做强存量。这就是我们整个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思路,特别是要打造培养的新的布局。

师范院校办学质量要提高的同时,高水平综合大学、理工大学要作为一个来源,构建多学科、整合性、应用性、学术性联动的新模式。要建立课程新体系,要突破现有的通识素养、学科素养、专业素养等课程框架,把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融进去,围绕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数智素养、STEM教育能力、跨学科教学与课程设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支持能力、校家社协同育人能力等,修订教师教育的课程标准,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些当然我们要通过实施重大的项目来推动,不断开辟高水平教师培养的新赛道。

师范之声

华桂宏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学科是什么?学科的原意是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播知识,学科是交流和运用知识的一个专门的知识领域。学科是指专业领域、知识领域。“师范性”不是从学科这个维度而言的,他讲的是人才培养。所以这两个概念不是一个平行概念,它是不同的逻辑,一个是知识逻辑,一个是人才培养逻辑。

胡金明

云南师范大学校长

去年的时候,我们云南师大20多所合作办学高中在高考中有将近1万人上了大学本科,其中有5000人上了一本。我跟省长说,从数字上看,考了9000还是5000,可能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我换了一种视角,我说云南师大给9000个家庭培养了大学生,给5000个家庭培养了一流大学的大学生。一年如此,而我们还在持续推进办合作高中,那么10年是什么样,20年是什么样?我说,这是地方师范大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

汪明义

四川师范大学原校长

我们怎样在教育专门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教学学术、应用学术和综合学术重视起来?因为只有通过综合学术、教学学术,才能真正培养基础教育实践中的改造者。刚才领导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师范生不能直接出来以后就成为骨干教师呢?这是个很好的话题,也很值得研究。最好的师范教育是什么?有一次我去参加一所高校的国优计划班座谈会,我和他们一起交流。我向国优计划师范生说,你们的使命是要研究知识产生的规律。比如,数学专业的同学是研究怎么证明费马大定理,而你们需要研究费马为什么能证明这一定理?他受了什么样的教育致使他能证明费马大定理而别人证明不了?也就是说,知识发现的规律是我们师范大学最应该重视的学科知识。

区域好声音

黄琰

江西省南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市教育局局长

站在这样一个新的起点上,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了,而是“优不优”,那么,从数量来看,当前迫切要应对的是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从结构上看,要能支撑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质量上看,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育人功底外,还要紧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来做好新时期的教师工作。

万永良

江苏省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市教育局局长

跟大家报告一下,“十四五”以来,我们泰州五年四次召开全市的教育大会,其中有三年是连续的,叫新春第一会聚焦教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师强教的文件,将教师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位置、核心地位,涉及招引培育、激励表彰、待遇保障等各个方面。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第一: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立考察准入、学习教育、考核监督、违规惩处、典型引导等全链条全过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专业提升第一要务,以“面向全员、瞄准高端、提升薄弱、项目推进、整体优化”为重点任务,不断拓宽教师培养渠道,逐步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坚持尊师重教第一导向,提高教师奖励性补贴,上浮奖励性绩效,发放上下班交通补贴。

赵建刚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总的来说,我们这个县管校聘,实际上是重构了编制、人事、教育和中小学校的职能定位。从我们教师的管理来说,从原来的多头管理到现在的相对集中管理;相关部门从原来的“抓权力”,变为“放权力”;从我们的这个校长来说,原来是用人难,现在选人比较容易了。这是带来的一种变化,我们的一点感悟就是,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张启鹏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

我们杭州市教育局应该说在浙江省范围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比较早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比如我们出台了《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的试行版本。从三级维度进行明确。第一个维度有五个,二级维度有15个,三级维度有34个。对什么是人工智能,教师应该在各方面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同时我们也出台了《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给全系统进行地方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做了一些规范化的要求。

来源 | 中国教育报刊社

编辑 | 白衣


(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师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师报
教育部主管,专门服务中国教师
7623文章数 486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