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砥砺奋进“十四五”,山东绘就陆海空立体交通新图景

0
分享至



“十四五”以来,山东全力推动交通运输大建设、大提升、大发展,成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各项工作取得重要成效,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提供坚强支撑和保障。

“轨道上的山东”领跑全国

清晨6:30,济南东站开往青岛站的G6905次“济青快线”列车准点出发,1小时41分后稳稳停靠青岛站——这样的“公交化”高铁出行,如今已成为济青两地居民通勤、旅游的日常。“十四五”以来,山东高铁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073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1013公里。建成日兰高铁菏泽至曲阜段、菏泽至庄寨段和济郑、莱荣、潍烟、黄东联络线等7条高铁,高铁运营里程由“十三五”末的2110公里增长至3055公里,居全国前列。高铁出省通道方面,京沪高铁、石济客专、济郑高铁、青连铁路、日兰高铁四通八达。

据介绍,目前有雄商、津潍等在建高铁6条,总里程达1340公里以上,计划2028年全部建成,全省高铁里程将达到4400公里;此外,正在争取纳入国家规划的高铁7条约1000公里。普速铁路达到5018公里,建成“四纵四横”骨干货运铁路网。铁路专用线建设同步提速,全省铁路专用线达到487条,七大港口均有铁路疏港,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通达比例达87%。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方面,济青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功获批,预计2025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4万列。

针对不同定位的高铁线路,山东创新采用“路省联动、分类实施”的建设模式,实现精准施策。其中,对于雄商高铁这类国家干线高铁,确立了以国铁集团为主体、山东出资并配合的建设模式。在济青高铁、日兰高铁等区域干线高铁建设中,确立了由山东主导、路方出资参与的建设模式。对潍烟高铁、莱荣高铁等省内城际铁路,确立了由山东完全主导、路方给予技术支持的建设模式。

为破解交通管理碎片化难题,山东全面构建公路、水运、地方铁路、机场等多种交通方式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制,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铁路规划建设管理,发改部门负责铁路前期推进,形成分工协作机制。组建成立山东铁投集团,实现铁路建设、融资、运营、管理一体统筹。

为解决铁路建设资金难题,山东还建立了政府引导、开放多元的铁路投融资模式。一方面,设立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省铁路发展基金,其中政府引导资金300亿元,同步募集社会资金700亿元,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成功推动9个高铁项目达成合作签约,签约金额达339亿元。此外,省市两级累计发行铁路专项债券1180.28亿元,其中省级发行380.28亿元、市县两级发行800亿元,为铁路项目建设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崛起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港口就有多大的码头。”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一钩钩货物顺利出仓,码头一片繁忙景象。据统计,年底山东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总数将达到396个,较“十三五”末新增56个;拥有全球最大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集装箱码头和邮轮专用码头。吞吐量方面,山东港口同样表现亮眼。预计到2025年底,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21亿吨,自2022年起,这一数据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500万标箱,居全国第4位。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突破5亿吨,均居全球沿海港口前十,山东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超5亿吨港口的省份,港口集群效应持续释放。

港口集群效应始于2019年的一场深刻变革。为破解各港口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难题,山东整合青岛、日照、烟台等7大港口,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推动港口一体化发展。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等规划政策文件,全面明确我省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5年多来,改革成效充分显现。山东沿海港口近年来持续发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上实现量级跃升,在全国乃至全球港口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不断巩固,以一串亮眼数据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山东沿海港口的“硬实力”持续加码。建成青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日照石臼港区、岚山港区、烟台西港区等多个大型综合性枢纽港区。基础设施规模与承载能力的提升,为港口高效运转、服务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立体交通全域提质

“以前村里路窄,收苹果的车进不来,现在沥青路修到果园门口,方便多了!”宁阳县果农韦宏的感慨,道出了山东农村公路建设的民生温度。5年来,山东改造提升农村公路超过4万公里,农村公路达到26.6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8000公里,居全国第4位,全省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全部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同步跃升,济南、青岛等6市创建成为国家“公交都市”。此外,山东构建“千里滨海”等五大主题旅游廊道,在建及建成旅游公路达到3200公里。针对新能源汽车出行需求,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目前充电设施占小客车停车位比例达到12.7%。在农村物流服务方面,全省116个县开通客货邮业务,覆盖率达到98.3%(除市辖区外)。

山东持续擦亮“山东的路”品牌。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较“十三五”末新增1万公里,达到29.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88.8公里,居全国第1位(除直辖市外)。建成通车济南至潍坊等30余条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里程新增18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突破930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由“十三五”末的26%提升到40%以上,居全国第2位;八车道以上里程达到1349公里,居全国第1位。

山东协同推进内河水运、现代化机场群及轨道交通网建设,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码赋能。构建“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方面,着力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畅通连接长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内河高等级航道突破500公里,较“十三五”末新增331公里,京杭运河济宁以南段基本达到二级航道通航条件,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从济宁直达长江。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通航,成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内河港口泊位数量287个,设计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

在航空枢纽建设上,山东多点发力建设现代化机场群。建成投用菏泽牡丹机场,迁建转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济宁大安机场,改扩建烟台机场、临沂机场,正在加快建设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达到688亿元)、枣庄机场。全省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第1位、全国第7位;通用机场由“十三五”末的13个增加到26个,实现倍增。

济南青岛轨道交通网建设同步提速。今年年底,济南地铁4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6号线东段等将建成通车,全省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78.8公里,较“十三五”末新增239.7公里。

智慧绿色双轮驱动

在济青中线济潍段,宽阔的六车道路面两侧,光伏板成片规模铺设,雷达感知设备各安其位——这条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正是山东以创新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十四五”以来,山东以智慧绿色转型为抓手,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山东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构建交通运输“新基建”网络,建成智慧高速600公里、智慧港口22个、数字航道约400公里。投产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装卸效率13次打破世界纪录。高速公路路域光伏发电总装机量820兆瓦,居全国第1。建成全国首个智能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今年预计下水超100艘,获得法国达飞等航运公司订单,首次实现新能源内河船舶走出国门。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方面,成功获批交通运输部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目前已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并被列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任务名单。投产运营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研发团队连钢创新团队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大力推动港口绿色化转型,青岛港生产性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100%;港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应建尽建”,光伏、风电等绿电发电能力达2亿度/年。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景郁)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半岛官网 incentive-icons
半岛官网
一屏览山海,网织天下事!
171463文章数 867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