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广西不仅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更在产业发展方面展现出前瞻性布局。面对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时代浪潮,广西立足中国—东盟开放前沿,正全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特色发展路径,积极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新枢纽。
与此同时,广西持续强化政策引导对AI发展的牵引作用。进入2025年,从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到接连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重磅文件,广西正通过系统化部署,加速打造面向东盟的AI产业高地,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华为也将继续加大对广西的投入。在不久前召开的华为中国行2025·广西人工智能峰会上,华为中国政企CMO郁赛华表示,华为将从数智化基础设施底座、行业场景落地、生态共筑等三方面赋能,联合伙伴建设高标准公共AI算力平台、打造场景化方案、培育计算生态和ICT人才,让AI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
在AI技术加速走向行业融合的今天,华为深度布局广西,不仅是对自身技术能力和生态优势的集中释放,更与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战略深度契合。双方的合作正超越简单的资源叠加,激发AI产业创新、传统产业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
![]()
筑牢数智化基础设施底座,驱动AI产业变革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数智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为此,广西正在积极融入国家算力一体化布局,以“一核多点”算力体系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算力集群高速互联网络和算力调度平台。
在此过程中,华为通过携手本地合作伙伴,正在积极推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该中心立足广西、辐射东盟,旨在打造一个高标准的公共AI算力平台。企业可以借此低成本、高效能地调用全球领先的AI算力与技术,实现持续创新;同时,开发者也能获得更便捷、高效的开发工具,从而大幅降低AI的应用门槛。
随着AI技术的加速创新,大模型正从生成式AI走向Agentic AI,持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并为生产力带来实质提升。与此同时,AI技术的深入应用,也对大模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强健的架构、更精准的感知和更快的反应速度。因此,如何构建高效、可靠的算力底座,已成为推动AI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趋势下,全球正在加速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而超节点已成为主流。华为公司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张爱军表示,华为深耕算力创新,以开创的灵衢互联协议,打造业界最大规模昇腾384超节点,能够让多台计算机在逻辑上像一台机器一样学习、思考和推理,从而突破算力瓶颈,并在各行各业规模商用。
同时,华为坚持将CANN(异构计算架构)和Mind系列工具链开源开放,并携手产学研各界共建昇腾AI生态,使合作伙伴能够基于华为的软硬件,打造一系列更高效、更智能的行业级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加速AI在千行百业的落地应用。
在此次峰会上,华为通过携手多家伙伴共同成立广西昇腾AI精英伙伴联盟,将为政务、金融、制造、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除此之外,张爱军强调,华为将全面深化与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以最新的技术培养人才,以创新的人才引领产业,助力广西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深耕行业场景落地,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广西在加快推动AI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AI技术在各领域场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比如,在制造行业,广西通过深化AI技术融合应用,已形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此,华为正将自身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方面的技术能力与实践,通过产品、方案、咨询与培训等服务赋能各行各业。同时,华为也在不断总结行业共性场景与核心需求,为客户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在广西,华为已经与上汽通用五菱、柳钢、广西电网、桂林银行等达成深度合作,在多个场景实现降本提质。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在智能网联、智造工厂及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在为其“电智化、数字化、全球化”战略提供系统性支撑。双方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已实现制造模式从“规模标准化”向“柔性个性化”的升级,既能有效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也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在推进“数智柳钢”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华为合作打造的“AI数智钢卷平台”,可实时追溯冷轧钢卷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成本、备件消耗等数据,实现钢卷生产成本“下线即结算”。同时,柳钢也在携手华为共同制定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及实施路径,加快推进智慧排产、财务共享、日成本核算等系统建设,试点推进无人工厂建设。
广西电网依托昇腾计算,并携手华为持续推动AI与电力融合,通过AI赋能电网调度、配电运维、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等,已经实现电网调度从“人工经验”到“动态寻优”,配电运维从“不可控”到“全息感知”,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电力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新动能。
桂林银行通过与华为合作,创新打造新一代SRv6广域网络,已经实现分行网点网络敏捷部署、业务敏捷发放。借助华为云GaussDB(DWS)分布式数据仓库打造的新一代数据平台,不仅构建起高效、合规的数据基础设施,也在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提升了业务数据处理效能,为推动AI应用落地、金融服务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生态共筑,谱写广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AI的发展已从局部探索走向千行百业,这一趋势也对AI产业生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显示,2024年广西存续AI相关企业2708家,较2023年增长32.55%,其中南宁AI相关企业占全区比重达57.31%,已初步形成覆盖算力、算法、应用场景等全产业链生态。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西AI生态发展,华为一方面全力打造基于鲲鹏、昇腾的计算生态,并依托华为云构建统一的开放平台,为行业智能化转型夯实技术底座。另一方面通过携手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扩大ICT人才培养的覆盖面,真正让智能人才扎根八桂。
其中,桂电与华为以“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为桥梁,携手构建“技术驱动、生态协同”的新模式,将AI融入校园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全流程,推动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流程赋能,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需求。
为推进ICT人才培养,桂电已联合华为开发了鲲鹏、昇腾、5G、华为云等23门行业特色课程。“桂电—华为联合培养基地”更形成了华为研发工程师来校授课、学生赴华为松山湖基地实习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桂电已组织数十名教师参与昇腾、鲲鹏及工业软件等前沿领域的培训,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撑。
2025年以来,桂电积极参与广西人工智能学院与广西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并持续深化与华为的合作。其中,桂电牵头成立的广西人工智能学院,在推动AI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也与华为在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研发共建、前沿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紧密协同,实现优势互补。
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此次峰会上,桂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将通过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实现桂林AI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广西AI产业生态的繁荣贡献力量。
壮歌未歇,前行不止;智启八桂,未来可期。面对奔涌向前的AI时代浪潮,广西正以前瞻布局和开放姿态,在八桂大地上勾勒出AI产业成型起势的壮阔图景。作为坚定的同路人,华为将依托全栈技术能力与资源,加速推动AI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继续为这片热土注入更加澎湃的“数智动能”,谱写数智世界、八桂有为的崭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