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源】上海地铁第四运营公司
【编辑】范范
2025年11月14日,上海地铁6号线浦电路站3号口车站出入口、风亭防汛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公司在此类改造中首个应用新型出入口设计的项目,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车站的整体形象,也为后续新线建设中车站出入口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出入口焕新,优化出行体验
改造前,随着车站周边环境升级改造提升,由于站前区域整体高度低于周边市政道路路面,每遇强降雨或进入汛期,排水系统效能不足、排水路径不畅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低洼地带雨水积聚甚至倒灌,对乘客正常出行造成不便,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与属地街道、设计单位等多方协同研讨论证,最终确定改造方案。
![]()
![]()
改造后,对出入口平台及相邻挡墙实施了整体0.6米的抬升。该措施从根源上消除了外部积水倒灌的隐患,构筑起可靠的外部阻水防线,确保主体结构在暴雨天气或意外高水位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结构稳定与功能正常。
![]()
排水系统改造,增强防汛能力
改造前,车站室外冷却塔及风亭设施区域虽设有独立围墙并开设检修门,但合围区内地坪与门洞下沿标高偏低,存在外部积水倒灌隐患。面对暴雨工况下的排放需求,场地内既有集水井排水能力不足,同时侧向出风口也存在雨水侵入问题。部分挡墙结构因年久老化出现开裂,影响了整体结构安全与防水性能。
![]()
改造后,通过重铺从室外冷却塔及风亭区域检查井至市政接驳井的雨污水管道,系统结构得以优化,整体排水能力显著提升。新增砖砌平篦式单篦雨水口(配铸铁井圈),进一步增强了场地雨水收集与排放效率。同时针对局部渗漏与倒灌风险,实施了多项配套改造措施,包括在集水井内增设水泵、疏通既有排水管道、加高围墙门洞、抬高出风口底标高以及进行挡墙防水处理,全面提升了区域的防汛能力。
![]()
顶棚和设备更新,改善通行环境
改造前,该顶棚空间整体呈狭长矩形布局,其相对有限的进深,使得平面空间在视觉与体验上均显局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员的顺畅通行,也对客运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了限制。
改造后,顶棚覆盖面和出入口面积较原来扩大近一倍,在提升遮阳避雨功能的基础上,同时也便于优化进出站流线,为乘客提供更充裕舒适的缓冲区域,有效增强高峰时段客流疏导能力,缓解站区拥堵。
![]()
新建顶棚采用明亮简洁的色调,强化空间开放感与现代气息;配备高效柔光照明系统,在满足夜间照度需求的同时,营造明亮柔和的光环境,提升视觉舒适度。改造工程还对现有自动扶梯进行了重新安装,确保运行安全可靠,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
导向迭代升级,出行路径更清晰
改造前,车站信息指引通常为分散式布局,各类导向图表单独张贴,信息呈现不连贯,易使乘客感到困惑,需在站厅、站台等多处往返寻找出行路径。
![]()
![]()
![]()
改造后,车站采用铝制板材进行整墙铺设,通过全墙面覆盖设计,有效扩展了信息展示面积,系统整合了“全网络图、车站街区图、车站站层图、车站服务码”等关键信息,不断总结导向优化的经验,实现集中呈现,使乘客能够一目了然地获取所需信息。在站厅通往站台的入口处、站台两端等关键位置优化导向设计,使车站服务设施如卫生间、无障碍电梯位置更加明确,确保动线清晰,出行更加顺畅便捷。
![]()
![]()
![]()
本次浦电路站3号口的综合性改造,通过系统性抬升、排水设施升级与空间优化,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乘客的安全与通行难题,更以焕然一新的现代站容提升了区域城市形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