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AI终于学会「读懂人心」,带飞DeepSeek R1,OpenAI o3等模型

0
分享至



“What is meant often goes far beyond what is said, and that is what makes conversation possible.” ——H. P. Grice



引言:从「语义理解」到「心智共情」的跨越

在人类日常交流中,话语的含义往往超越字面本身。举个例子,当有人说出 “这里好冷啊” 的时候,真正的用意可能远不止是在描述温度 —— 这句话可能是一种委婉的请求(希望对方关窗),也可能是在表达不适、寻求关心。再比如,当人类说出 “我最近总是失眠” 时,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工作压力、情感困扰,或是生理疾病 —— 人类社交之所以能领会言外之意,是通过碎片信息,比如社交语境、先验常识和预设反馈推测他人未明说的意图、情绪和信念等心理状态,一种被称为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 ToM)的能力,也是社交智能的核心。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大约在 4 岁左右就开始具备这种对他人心态的推理能力。这种 “读心术” 式的社交智力让人类对语言的理解超越字面,做到 “听言外之意,观其心中之思”。

让机器拥有类似的人类社交智力一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巨大挑战。尽管大型语言模型(LLM)在语义理解和问答对话上表现出色,它们在面对人类交流中的模糊性和间接暗示时却常常表现不佳,因此在真实社交场景中的表现常被诟病为机械式回应。人们很快发现:单纯的语言流畅 ≠ 理解 “人情世故”。一些尝试为模型注入社交行为的工作,比如预先设定角色档案,或通过偏好数据微调模型等,往往只是让模型在表层对齐(如遵循对话格式或避免禁忌语),并未真正赋予模型类人般分层次的心理推理能力。简而言之,传统方法大多把社交推理当成一次生成问题,而不是像人类那样经历解读 - 反思 - 适应的多阶段过程。如何使 AI 具备这种人类式的多层社交推理能力,成为通往更高层次人工智能的一道关键门槛。

为应对这一挑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联合清华大学 NeurIPS 2025 Spotlight 的最新研究《MetaMind: Modeling Human Social Thoughts with Metacognitive Multi-Agent Systems》,首次将发展心理学中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理论融入 LLM 架构,通过仿生人类假设生成 - 反思修正 - 行为验证的认知闭环,在 8 项标准化心智理论测试中使 LLM 达到人类平均水平。该成果不仅刷新多项基准记录,显著提升模型对隐含意图、情绪和社会规范的把握能力,更揭示了构建社交智能 AI 的系统性方法论,让 AI “读懂人心”。



  • 论文链接:http://arxiv.org/abs/2505.18943
  • Github:https://github.com/XMZhangAI/MetaMind
  • Hugging Face:https://huggingface.co/papers/2505.18943

MetaMind 框架:三阶段的元认知多智能体

MetaMind 试图让 LLM 通过多智能体协作来模拟人类的社交推理过程,这一框架受启发于心理学中的元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 Flavell 于 1979 年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指出人类在认知活动中会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我们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根据社会规则修正理解,并在复杂情景中调整行为。MetaMind 正是借鉴来这种 “思考之上的思考” 理念,将社交理解拆解为逐层深入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一个专门的智能体(Agent)负责处理不同层面的推理任务。



阶段 1:理论心智智能体(ToM Agent)负责生成心理状态假设。在这一初始阶段,ToM 智能体会尝试推测用户话语背后 “未尽之意”,生成多个关于用户潜在心理状态的假设。这些假设涵盖了用户可能的信念、愿望、意图、情绪等不同类型。举个例子,当用户说 “最近工作把我累坏了”,ToM 代理不会直接生成劝你注意休息的统一答复,而是先推测用户真正的心理状态:可能是假设用户感到 “倦怠和沮丧”,或是假设用户在寻求同情和理解。通过生成一系列多样的假设,模型在回答前就对用户的潜在诉求有了更全面的考虑。



阶段 2:道德约束智能体(Moral Agent)负责应用社交规范约束,对上一阶段产生的心理假设进行审视和过滤。该智能体扮演 “社交常识与规范审查员” 的角色:它会考虑当前场景下的文化背景、伦理准则以及情境适当性,对不合理或不恰当的假设进行修正或摒弃。正如人类会用社会经验来调整自己对他人话语的解读一样,该代理确保模型的推理符合社会常情。例如,如果 ToM 阶段假设出 “浪漫意图”,但对话发生在工作场合,那么领域代理会根据职业场合的规范将此解读调整为普通的 “同事间欣赏”,避免产生越界的理解。通过引入社会约束,模型能够抑制不合时宜的推测,使推理结果在情境中更加合理、负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该阶段通过平衡目标假设在上下文中的概率与假设的意外性,保证最优假设的语境合理性与场景专有的信息增益。





阶段 3:响应验证智能体(Response Agent)负责生成并验证最终回答。经过前两阶段,模型已经 “想明白” 了用户可能的潜在诉求,也过滤出了最合适的假设。最后一步,响应智能体要做的就是据此生成实际的回答,并在生成过程中进行自我验证。该智能体以前两阶段提出的最佳假设为条件,加上用户的社交记忆作为额外输入,一方面确保回答内容切题且语气贴合用户当下的情绪,另一方面在回答完成后对其进行质量评估:生成回答后会反思其是否与推断的用户意图以及自我的社交状态相一致、在情感和语境上是否合适,如有偏差还能触发认知循环,通过在社交记忆中注入经验反馈以改进答案。通过 “生成 + 校验” 的闭环,模型的最终输出在语义准确性之外,更具共情力和社交认知。



上述三步循环让 MetaMind 在理解和回应用户时,能够像人类一样经过假设、反思和调整的过程,而非一上来就给出武断答复。这种多智能体协作的分层推理设计,使模型初步具备了人类式的社交认知能力。值得一提的是,MetaMind 的智能体之间并非各自孤立地工作,而是通过共享记忆和信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例如,第一阶段生成假设时会参考社交记忆的用户偏好,第三阶段生成回答时又会用到经过领域智能体修正的假设等 —— 整个流程构建出一种 “元认知循环”,不断自我反馈改进,正如人类在社交互动中大脑所做的那样。

动态社交记忆:长期、可进化的用户画像

在 MetaMind 框架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机制叫作社交记忆(Social Memory)。它就像 AI 的大脑中一个不断更新的笔记本,用来记录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具体来说,社交记忆会存储用户长期的偏好、人格特征以及突出的情绪模式,并在对话推进时动态更新。每当模型需要推理用户的意图或决定如何回应时,这个记忆库都可以被检索,提供额外的背景参考。例如,在连续多轮交互中,用户曾表现出害羞内向的性格或偏好委婉隐喻的交流方式,MetaMind 可以将这些历史信息纳入考虑,从而对用户有更一致且连贯的把握。

社交记忆的作用在 MetaMind 架构中贯穿始终:第一阶段 ToM 智能体在生成心理假设时,会交叉引用社交记忆,以确保推测符合用户一贯的行为模式。基于假设类型,当假设被判定为新的用户偏好时,将注入社交记忆作为常识性用户建模;第三阶段响应智能体在生成回答时,则会调取社交记忆来调整回复的情感基调,使语气和内容与用户以往的情绪状态相协调。当该轮验证失败,社交记忆将通过风险反馈再次优化 —— 基于这种方式,MetaMind 实现了长期用户建模和情感一致性两大提升:一方面,模型能够持续累积用户信息,形成更全面的用户画像;另一方面,在长对话或多轮交互中,模型的回应风格情绪不会前后矛盾,而是与用户先前情绪脉络相呼应。这有效避免了传统 LLM 常见的 “失忆” 和情感不连贯问题。

更进一步,社交记忆还赋予了模型一定程度的个性化适应能力。如果说传统模型面对每个新对话都是 “从零开始” 的话,那么具备社交记忆的 MetaMind 则能 “记住你是谁”。例如,在教育场景中,一个教学 AI 助手如果有社交记忆,就可以记住学生以往知识的掌握曲线和情绪反应,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拿捏反馈的语气力度。这种个性化的长程适应对于人机交互体验至关重要,也是迈向更具情感智能的 AI 的一大步。简而言之,社交记忆具有如下特性:

  • 动态结构化存储:记录用户长期信念、情绪模式与社交偏好。
  • 三步演化:① 场景初始化 M₀ —— 基于场景 / 角色 / 文化背景预设;② 基于 ToM 假设更新 Mₜ → Mₜ₊₁ —— 写入持久化心智片段;③ 失败反馈修正 —— 若响应被判低效或违背规范,记忆自我矫正。
  • 用户建模:为多轮对话带来 “熟人感”,同时为 Response Agent 提供情感与语调的连续性约束。

从 Folk Psychology 到元认知理论

MetaMind 的设计深深植根于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人类社交认知的原理高度对齐。首先,它借鉴了发展心理学中的 “朴素心理学(Folk Psychology)” 概念。朴素心理学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一套关于他人行为背后心理状态的推理方法 —— 简单说就是我们直觉地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动机,这正是心智理论 ToM 能力的基础。

MetaMind 的第一阶段 ToM 代理所做的事情,本质上就是在模仿人类的朴素心理学过程:面对一段话,列举出可能的隐含心态(信念、情绪等),就如同我们在脑海中猜测对方 “是不是在暗示 XX” 那样。这种设计让 AI 对语言的理解不再停留于字面,而是尝试触及背后的心理语境。

其次,MetaMind 引入的元认知多阶段循环理念,直接受益于 Flavell 的元认知理论。元认知强调,人会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估,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对应到 MetaMind 框架,三个智能体的协作过程正体现了类似的自我调节机制:ToM 代理完成计划和假设(对应计划阶段),领域代理对假设进行审核和调整(对应监控反思阶段),响应代理则对最终输出进行评估验证(对应评估阶段)。可以说,MetaMind 在 LLM 架构中显式地融合了人类元认知的原则。这种分工协作的系统,比起简单靠提示词让单个模型 “一步到位” 地给出答案,更加接近人类解决复杂社交任务时的思维方式。

相比之下,目前常用的 LLM 对齐手段就显得过于扁平了。例如,链式 Prompt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步引导模型思考,但缺乏根据上下文动态调整的机制;预设人设的对话让模型假装扮演某角色,但难以捕捉真实对话中动态变化的社交意图;RLHF 通过大规模人工反馈微调模型,提升了礼貌和安全性,却很难针对千变万化的社交场景做到举一反三,而且收集广覆盖的训练数据本身就非常困难。这些方法本质上都还是让模型学会一种 “静态” 的或 “表层” 的对齐策略,缺乏对人类社交认知过程更深层的模拟。MetaMind 的出现,正是对这种现状的反思和突破:它不再将社会交互视作一个静态的问题,而是让 AI 通过元认知的多阶段推理,在内部重现人类的社交思维链条。正因如此,MetaMind 在各类复杂社交场景中表现出更强的上下文适应性和行为合理性。

性能表现:多基准上的 SOTA 与人类水平逼近


MetaMind 框架在一系列严格的基准测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展示出其赋予 LLM 社会推理能力的有效性。作者在论文中选取了三个具有挑战性的测试:一个是专门评估社交推理能力的 ToMBench,涵盖了多种 ToM 推理任务;第二是一系列社交认知任务(如社交常识问答 SocialIQA 等),考察模型对社交情景的理解;第三是社会模拟任务集 STSS 及 SOTOPIA,让模型在交互式情景中执行行为决策。综合这几方面,可以较全面地测量模型的社交智能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MetaMind 让各种底层 LLM 在这些基准上均实现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例如,在 ToMBench 上,MetaMind 框架将 GPT-4 的平均心理推理准确率从约 74.8% 提高到了 81.0%,超过了以往所有针对 ToM 能力的提升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小模型(7-13 亿参数量级)、大模型(GPT-3.5/4 等)还是最先进的推理模型(DeepSeek r1,OpenAI o3 等),几乎清一色地被 MetaMind “带飞”:这说明 MetaMind 提供的多阶段推理机制对各类模型通用有效,并非只对个别模型奏效。







不仅在选择题式的 ToM 测试上崭露头角,MetaMind 在更加开放复杂的社交任务上也表现卓越。在社交认知类任务中(如对对话中隐含动机的判断、尴尬场景识别等),MetaMind 同样取得了比现有模型更高的综合得分。而在交互式的 STSS 社会模拟测试中,MetaMind 相比原始模型更是取得了 34.5% 的性能提升,显著增强了模型在真实社交场景下的应对能力。一个令人瞩目的里程碑是:借助 MetaMind 框架,一些 LLM 首次在关键的心理推理任务上达到了平均人类水平 ——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考虑到推理模型的大规模运行成本,我们着重分析八个非推理模型在六种典型 ToM 能力维度上的得分雷达图。可以看到,它们的原始雷达图普遍小于人类标准,且形状各异,表示这些模型在不同心智维度上能力不均衡、且整体逊于人类。而同样的模型集成 MetaMind 后雷达图面积显著增广,GPT-4 甚至几乎追平蓝色的人类圈。特别的,在加入 MetaMind 后,GPT-4 在 “信念推理” 维度上达到 89.3 分,超越人类平均表现的 88.6 分;在 “自然语言交流理解” 维度也达到 89.0 分,超过人类平均表现的 88.5 分。这些结果清晰地表明:MetaMind 有效地弥合了 LLM 与人类社交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使模型能够更全面、均衡地掌握人类推理他人心理的能力。







消融实验与参数敏感性:验证架构设计的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弄清 MetaMind 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性能的贡献,研究者进行了消融实验,逐一移除架构中的关键组件以观察性能变化。结果表明,MetaMind 的三阶段架构和社交记忆机制都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来说:

  • 移除阶段 1(心理假设生成):去掉 ToM 智能体的结构化心理状态推理后,模型在社交认知任务上的平均成绩下降约 2.6%,在高歧义性的任务中降幅更大(例如在意外结果测试下降 4.3%)。在 STSS 模拟场景下,缺少心理假设往往容易错失潜在含义,导致性能下滑,再次证明了事先推测用户状态及偏好的价值。
  • 移除阶段 2(规范约束审查):跳过领域智能体,对心理假设不做任何文化 / 伦理过滤,直接将阶段 1 的假设用于回应,平均表现将下降 3.8%,在涉及规范违规或潜台词理解的任务中跌幅最大。例如在 “社交失礼(Faux-pas)识别” 任务上成绩下降 5.5%。这说明社会规范约束对于避免不恰当解读至关重要。
  • 移除阶段 3(回复自我验证):如果不进行响应阶段的自我检查,模型将直接根据假设生成答案而不做反思校验。在 STSS 综合社交任务中,这种改动造成了整体性能骤降 16.1%。可见,最后的自我验证步骤对高质量响应至关重要:没有这道把关,模型很容易成为不计后果的 “冒失鬼”,生成与用户真实意图不符或欠缺共情的回复。
  • 移除社交记忆:当关闭动态社交记忆模块后,模型性能下降明显。失去长期记忆支撑的模型,在对话中表现得短视且生硬:无法牢记用户之前提供的偏好信息和情绪线索,导致推理和回答都变得片面。尤其在需要跨多轮跟踪用户状态的任务上,没有记忆的模型往往顾此失彼、前后不一致。这进一步证明了长期社交记忆对于模拟真实对话的必要性。





上述消融分析清楚地印证了 MetaMind 架构设计的合理性:每一阶段的智能体和社交记忆机制各有独特作用,缺少任何一个都会明显削弱模型的社交推理能力。阶段 1 提供对用户潜在心态的洞察基础,阶段 2 保障了推理符合社会常情,阶段 3 确保了最终输出的质量和一致性,社交记忆贯穿其中提供长程依托。正是这些要素的协同,才造就了 MetaMind 卓越的整体性能。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一个观点:真正逼近人类社交智能的 AI,需要的是这种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类人认知架构,而非简单堆砌参数或数据。

除了验证框架有效性,论文还对 MetaMind 中的超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找到最优配置并了解模型性能对参数的依赖程度。例如,ToM 智能体需要生成多少条假设(记为 k)才能保证覆盖充分?领域智能体在筛选假设时如何平衡假设的 “语境可能性” 与 “信息增益”(记为 λ)?响应代理在验证时如何平衡 “共情” 与 “连贯” 的权重(记为 β)?研究者通过网格搜索发现,生成约 6 条心理假设(k=6)时效果最佳,并能保证合理效能,超过这个数量并不会带来更大提升。另外,在选择和验证的效能函数中,引入约 60% 权重用于语境可能性,约 80% 权重用于情感共情可以取得较优效果。总的来说,MetaMind 在合理范围内对这些参数并不极端敏感,说明框架具有一定鲁棒性。



真实对话剖面:十分钟跑步建议的 “说服术”



在实际的案例分析中,MetaMind 表现出能够理解用户的显性和隐性表达,并运用适当的策略与用户沟通,这种能力在说服、谈判、合作场景灵活泛化。此外,当 MetaMind 加成后的模型与普通模型对话时,其交互质量明显更高:在外部裁判评审时,无论是 AI 还是人类评审员,都倾向于将对话认定为人机或人人进行,并且将 MetaMind 所属一方判定为人类,这在普通模型交互中则是很难误判的。该现象进一步彰显 MetaMind 的社交智能潜力 —— 建立自交互数据系统,从而为未来模型的训练构建珍贵的异质、长尾交互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重大目标 —— 尝试攻克图灵测试。

未来展望:迈向更高社交智能的 AI 应用

MetaMind 的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赋予 AI 类人社交智力的巨大潜力。这一多智能体元认知框架不仅在学术基准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更为实际应用打开了新的大门。首先,在人机自然交互方面,具备 ToM 推理的 AI 将更善于领会用户的言下之意和情感状态,从而提供更贴心、恰如其分的回应。无论是智能客服、虚拟助手,还是陪伴型对话机器人,都有望因 MetaMind 式的升级而变得更加通情达理,真正理解用户所思所想,而非机械地回答问题。

其次,在跨文化敏感对话中,MetaMind 的领域代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 AI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时,能够依据当地的社会规范和礼仪来调整自己的理解和回应。这意味着未来的全球化 AI 系统可以更好地避免文化冒犯和误解,实现文化自适应的对话体验。例如,一个经过 MetaMind 式升级的国际客服机器人,能识别出某些表达在特定文化中可能是不礼貌的,从而自动修正回复用语,使之符合该文化的社交期待。

在教育场景下,具备社交心智的 AI 导师将大放异彩。它可以通过社交记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情绪变化,在教学对话中提前洞察学生可能的困惑或挫败感(ToM 智能体),并用贴合学生文化背景和个性特点的方式来引导(领域智能体),最终给予温暖而有指导性的反馈(响应智能体)。这样的智能教学系统将更像一位知冷暖、懂进退的私人导师,既能针对学术问题答疑解惑,又能在情感上激励学生,给予人性化的陪伴。

最后,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MetaMind 代表了一种 AI 设计理念的转变 —— 从追求单一指标上的极致性能,转向追求与人类认知过程的同构性。它提示我们,与其不断增大模型参数规模,不如让 AI 的思考方式更接近人类:学会像我们一样深度思考、反思自己的认知并根据社会规则调节行为。这样的 AI 将更有可能融入人类社会,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既需要智能又需要共情和伦理考量的问题,比如心理咨询、医疗陪护、群体决策等等。总而言之,MetaMind 让我们看到了打造 “懂人心” 的 AI 的曙光:未来的人工智能或许不仅能听懂我们说的话,更能明白我们没有说出口的那些话。这无疑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大步,也是让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的美好愿景。

欢迎留言:你期待 AI 在哪些社交场景大显身手?

作者介绍

张轩铭,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大四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类人智能 (Humanoid Intelligence) 与认知学习。他曾作为学生研究员在亚马逊 AGI、字节跳动、清华大学、智谱、北京大学高可信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参与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多次在 NeurIPS、ACL、ICLR 等顶会发表。

陈宇轩,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 AI 对话模型与 AI 社交智能,涵盖多智能体与认知推理。论文曾发表于 NeurIPS、ACL、AAAI 等国际顶会。

Samuel Yeh,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生。研究领域为可靠机器学习,涵盖数据导向的 AI 对齐与幻觉检测。论文多次发表于 NeurIPS、ICML、EMNLP 等国际顶会。

Sharon Li,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ICML 2026 程序主席。她博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师从图灵奖得主 John E. Hopcroft。Li 教授是 Alfred P. Sloan 学者,并曾获得 NSF CAREER Award、MIT Innovators Under 35 Award、Forbes 30under30 in Science 等荣誉。她的团队曾荣获 NeurIPS 2022 和 ICLR 2022 杰出论文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声叹息!杨兰兰案第四次开庭否认所有指控,可能不了了之

一声叹息!杨兰兰案第四次开庭否认所有指控,可能不了了之

热点菌本君
2025-11-14 14:06:36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IC实验室
2025-11-13 15:50:52
不是迷信!今日寒衣节,晚上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不是迷信!今日寒衣节,晚上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阿龙美食记
2025-11-20 01:15:05
54岁姥姥的自述:给女儿带外孙4年,外孙一句话,我果断回老家

54岁姥姥的自述:给女儿带外孙4年,外孙一句话,我果断回老家

清水家庭故事
2025-11-19 14:35:39
21届最强双星!火箭内线核心进步明显 活塞状元已成持球大核

21届最强双星!火箭内线核心进步明显 活塞状元已成持球大核

惊奇侃球
2025-11-21 00:01:42
四川队获全运男子4X400米接力金牌

四川队获全运男子4X400米接力金牌

体坛周报
2025-11-20 21:13:14
最令大龄剩女崩溃的瞬间是什么?网友扎心评论:万家灯火与我无关

最令大龄剩女崩溃的瞬间是什么?网友扎心评论:万家灯火与我无关

小鬼头体育
2025-10-20 10:37:55
这次哈马斯的认怂和服输会让哪些人备感失落呢?大概有三类人!

这次哈马斯的认怂和服输会让哪些人备感失落呢?大概有三类人!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0-12 15:49:50
叫嚣要出兵台海后,高市早苗迎来外援,解放军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叫嚣要出兵台海后,高市早苗迎来外援,解放军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老黯谈娱
2025-11-20 03:15:48
如果有人问:你觉得美国好,你为什么不去美国?怎么回答比较好?

如果有人问:你觉得美国好,你为什么不去美国?怎么回答比较好?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1-15 09:03:25
你心中有过不去的坎吗?网友:能伤到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最亲的人啊

你心中有过不去的坎吗?网友:能伤到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最亲的人啊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11 00:05:03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空间设计
2025-11-09 12:15:02
重磅:波兰关闭最后一个俄罗斯总领事馆!发起最大规模军事部署

重磅:波兰关闭最后一个俄罗斯总领事馆!发起最大规模军事部署

项鹏飞
2025-11-20 20:52:01
斯诺克赛程:决出4强,3场世界冠军较量,赵心童首秀,75双雄出战

斯诺克赛程:决出4强,3场世界冠军较量,赵心童首秀,75双雄出战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20 08:10:15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美国越是加码施压,中国反而越坚定发展更快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美国越是加码施压,中国反而越坚定发展更快

爆角追踪
2025-11-20 18:56:13
江湖梦9:突然袭击

江湖梦9:突然袭击

金昔说故事
2025-11-20 16:38:58
苹果官网国补页面更新,iPhone 17 大降价!

苹果官网国补页面更新,iPhone 17 大降价!

花果科技
2025-11-19 13:32:36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44:53
是否考虑过国家队?朱婷扭头就走:没考虑过 记者疑似爆粗骂人

是否考虑过国家队?朱婷扭头就走:没考虑过 记者疑似爆粗骂人

风过乡
2025-11-20 07:01:16
中央组织部决定:刘巍履新

中央组织部决定:刘巍履新

鲁中晨报
2025-11-20 10:42:04
2025-11-21 01:43:00
机器之心Pro incentive-icons
机器之心Pro
专业的人工智能媒体
11765文章数 1425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头条要闻

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

头条要闻

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揭秘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投毒杀人案始末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一键击毁芯片无法恢复 十铨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支持销毁的SSD

本地新闻

卖力整活儿的大湾鸡,靠疯癫成了新顶流

全球颜值最高女孩集体掀桌,网友:太爽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