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两大支柱产业接连 “翻车”看得人眼花缭乱。
![]()
一边是保险业被扒出派员工当 “卧底”,6 年间偷了 604 次客户信息,另一边是存储巨头铠侠股价暴跌 23%,直接带崩全球芯片股,一天蒸发上万亿市值。
全球狂欢中,日本巨头为何独翻车
最近全球存储圈简直不要太火,AI 热潮催得内存、闪存价格跟坐了火箭似的,合约价最高涨了 50%,现货价一个月就翻倍。
![]()
三星、美光这些巨头赚得数钱数到手软,美光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涨了 300% 还多。
可就在这波 “超级周期” 里,日本存储一哥铠侠却成了唯一的 “倒霉蛋”。
铠侠 11 月 13 日公布的财报简直惨不忍睹,2025 财年第二季度(7-9 月)净利润只有 407 亿日元,比去年同期的 1071 亿日元暴跌 62%,连市场预期的 474 亿日元都没达到。
更扎心的是,它营收环比涨了 30.8%,比特容量出货量环比快涨 40%,表面看着挺热闹利润却拦腰砍,典型的 “赚吆喝不赚钱”。
![]()
这事儿说起来全是 “自找的”,首先是跟苹果签的固定价格协议坑了自己。
铠侠是苹果手机移动 NAND 芯片的主要供应商,早就定好了长期供货价,现在市场价格涨上天,它却没法跟着提价,眼睁睁看着红利溜走。
而产品结构也 “拖后腿”,受智能手机旺季影响,低利润率的智能设备业务营收占比比上季度翻了近一倍,直接拉低了整体利润。
更不巧的是,云服务商还改了采购模式,从买成品 SSD 改成买基础闪存芯片,又让铠侠少赚了一笔。
![]()
反观日本保险业的暴雷,简直是 “集体越界” 的翻版,日本保险公司早就有个 “潜规则”。
往合作银行派借调员工,美其名曰 “人才交流”,实际就是安插 “内应”。
要知道日本 30% 的保险都是通过银行卖出去的,这渠道谁都想抢。
最夸张的是寿险巨头日本生命,13 名借调员工在 7 家银行机构当 “间谍”。
![]()
说白了都是渠道依赖加业绩压力,把合规底线给踩碎了。
而铠侠的财报一公布,全球资本市场立马炸了锅。
从东京到全球,为何一颗 “雷” 炸穿市场
铠侠股价开盘暴跌 23.03%后,这股恐慌很快传到海外,美股希捷跌了 7.31%,三星电子也跟着跌了 3.89%,佰维存储、江波龙等多只存储股跌超 10%,13 只个股跌幅超 7%。
![]()
算下来,全球存储板块一天就蒸发了 上万亿美元市值。
而一颗 “日本雷” 之所以能炸遍全球,关键是存储行业的周期性太强了。
2019 到 2023 年,行业刚经历了连续 4 年的下行周期,投资者本来就神经紧张。
现在铠侠突然暴雷,大家立马就慌了,怀疑是不是 “超级周期” 提前结束了,接下来就看 12 月美光的财报了,它的业绩将成为判断行业真实需求的 “试金石”,目前高盛还在喊 “超配”,摩根士丹利已经把行业评级降到 “中性” 了。
![]()
保险业的连锁反应也不含糊,三菱日联银行最先翻脸,直接停了接收借调员工,其他银行跟着跟风。
要知道这可是保险业 30% 的销售渠道,一下子就面临 “断供” 风险。
更讽刺的是,日本监管这一块有明显的规定,可偏偏在借调员工信息管理上出了大漏洞。
直到事情曝光,金融厅才慢悠悠出来整改,跟存储行业 “事后救火” 的套路一模一样。
![]()
面对烂摊子,两家行业巨头都开始自救,但路子完全不同。
暴雷之后,行业如何重建信任
铠侠走的是 “技术突围” 路线,计划 2026 年初推出第八代 BiCS 闪存。
要知道 IDC 预测,2026 年全球 AI 存储市场规模能到 1200 亿美元,年增速超 50%,这可是块肥肉。
![]()
产品结构也得调,他们打算把服务器、PC SSD 这些高毛利业务的占比从现在的 45% 提到 2026 年的 60%,少跟低利润的智能手机存储打交道。
保险业则要动 “大手术”,日本生命、明治安田这些巨头已经官宣,2026 年 4 月起彻底取消借调制度,改用 “远程培训 + 数字化对接” 模式。
为了防止再出信息再出问题,还要建客户信息加密共享系统,从根本上堵死人工偷信息的可能。
业绩考核也改了,合规指标权重从 10% 提到 30%,跟业绩直接挂钩,信息泄露直接 “一票否决”。
从效果来看已经有先例证明这条路可行,日本协荣生命早年就放弃了借调模式,自己建了数字化获客渠道,这次不仅没被波及,营收还涨了 12%。
这说明只要肯放弃短期利益,把合规摆到第一位,行业信任还是能重建的。
日本产业暴雷,给全球什么警示
红利期最容易犯 “风险盲视” 的毛病,三星为啥能在存储热潮里赚翻,因为人家能灵活调定价、调产品结构,Q2 净利润直接涨了 320%。
而而铠侠被长期协议捆死,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保险业也一样,协荣生命早早放弃借调模式,反而在行业动荡中稳住了阵脚。
![]()
日本经济产业省 2025 年的报告显示,近 3 年日本制造业因 “重业绩轻合规” 引发的暴雷事件涨了 4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这背后其实是监管的 “前置防御” 没做好,美国 SEC 对存储企业的长期协议定价会搞 “季度核查”,欧盟对保险客户信息有 “权限分级” 规定,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
说到底,无论是存储芯片的 “价格狂欢”,还是保险渠道的 “流量争夺”,短期业绩的诱惑终会过去,长期信任才是最硬的资产。
![]()
铠侠的技术转型能不能成,保险业的机制改革能不能落地,现在还不好说。
但有一点很明确,所有行业都该记住,暴雷不是偶然,而是风险累积的必然,只有守住合规底线,才能走得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