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木笔客
他来了!他来了!
经历第一部的黑马初显,到第二部的一骑绝尘,唐诡3终于以顶流姿态回到观众视野。开播首日,爱奇艺站内24小时破9500,25小时达9800,刷新爱奇艺古装探案剧首播纪录。豆瓣开分8.1,稳居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一。微博主话题阅读量破10亿。
![]()
什么叫有效播剧啊?这就叫有效播剧!
作为从第一部就被牢牢吸引的观众,一路见证唐诡系列从小众黑马成功晋升古装悬疑奇幻“顶流”原创IP,既感慨,也钦佩。很难想象,在追求工业化、现代化、互联网+的影视行业里,这样一个作坊式的传统影视团队,居然通过极致地扬长避短,成功在卷生卷死的影视剧集里站稳了脚跟。
![]()
唐诡的第一重秘诀,是抓住了“快”。
随着影视行业分工的细化与互联网为主的新资本进入,一个大IP大项目的组成是很复杂的,这给很多优质剧续集的拍摄增添了极大的难度。《庆余年》第二部与第一部之间隔了整整五年,才能尽可能地保留原班人马,给翘首以盼的观众呈现熟悉的质感。
但唐诡不一样,唐诡自2022年第一部开播小爆后,便立刻响应观众需求,三年内马不停蹄地连拍两部续集,稳稳地接住了每一部打下的热度。
这当然是得益于郭靖宇导演稳定的影视团队,御用的“全家总动员”演员,和高产高效的编剧团队。
三四线甚至“十八线”的演员选角,掺了大量“自家人”,却又都是适合的人选,这些因素让大家都齐心协力地留在这个剧组里,“破案六人组”的核心演员不用说,就连其他观众喜爱的演员,也能随时叫来返场,这让续集的拍摄一路绿灯,轻轻松松保持住原汁原味。
而第二重秘诀,是抓住了“质”。
唐诡的剧集拍得确实快,编剧写得也很快,但质量却完全不落下风,编剧团队就像没有创作瓶颈期一样,总能创作出一个个有趣的奇案。
同时,唐诡的群像剧情饱满,“破案六人组”小分队各有分工,也各有高光时刻。尤其是卢凌风这个角色,“中郎犟”从第一部耿直少年走向沉稳,第二部逐步察民间疾苦、寻志向所在,到了第三部,便要直面朝堂漩涡,在公主和太子,孝与忠之间找到应站的方位。
![]()
第三重秘诀,是对观众的尊重。
唐诡从第二部开始,最大的特点,可以说就是两个字“听劝”。
郭靖宇导演的团队有非常强的执行力,能时刻保持与观众的互动,并把意见及时吸收到下一部的剧情当中。
![]()
喜欢的演员,马上安排返场,还要量身定制剧情;呼吁的演员,马上接触谈谈合作可能性。
观众喜欢各种有兵器设计的打戏,那就量大管饱!卢凌风“三刀流”广受好评,那就设计给他打得更有难度更有风采。
![]()
甚至还要在剧情里和观众来个互动,第二部里被疯狂猜凶手的方丈,在第三部里马上安排返场,还要对着镜头哭诉自己被“冤枉凶手”的痛苦。
![]()
总而言之,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拍什么。
这才是影视行业正向循环的模式,观众尊重创作团队的表达,创作团队尊重观众的需求。
不少人说,现在是“影视寒冬”,长剧集在各种爽文短剧的冲击下七零八落,大IP+流量演员的路子早已失灵,工业糖精古偶剧难掩颓势,悬疑猎奇剧场扎堆扑街,连大女主剧和大男主剧也不是万能灵药。究其原因,还是内容创作受到太多利益群体的干预打压。
从实际观看角度来说,唐诡系列出到第三部,也暴露出了一些长剧情创作中产生的人物工具标签化、剧情重复、人设错位等问题,尤其能看出唐诡的编剧擅长写小人物故事,而不擅长朝堂争斗,而不少案子也有为了反转而反转的逻辑漏洞,这让目前播放的长安的故事比起第二部《仵作之死》《供养人》,显得并没有那么出彩。
![]()
(尤其是长公主这边恨不得说给所有人听“我要夺权当皇帝”)
但唐诡的“护城河”已经稳固,他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将自有的长处做到了极致,牢牢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核心观众。
郭导在第一部成功后,曾告诉几位主演:“好好演,这可能会是你们的养老保险。”
其实这也是最好的创作心态,不必大爆,不求顶流,只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表达,服务好最信任你的那批观众,让作品长久地走下去、活下去,就够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