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袁军宝 邵鲁文
初冬时节,齐鲁大地万山红遍,天高海阔。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大省山东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积极服务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地区生产总值达7.7万亿元,同比增长5.6%,为实现全年跨上10万亿元大台阶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乘势而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聚力“头号工程”筑牢发展根基
走进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的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加紧组装一批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的模块式工程站。公司生产采购部部长马东明说,进入四季度以来,公司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正在组装的这批产品采用了模块式设计,安装速度快、转场方便,深受用户欢迎。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循环堵点卡点依然存在,对山东而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面临挑战。为此,山东立足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实际,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统筹推动工业经济速效并进、量质齐升,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记者近日在山东采访发现,各地正铆足劲、加油干,随处可见创新发展的新气象。
在济宁,作为国家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吸引2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在潍坊,政府联合社会资本成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元宇宙产业基金群,扶持元宇宙产业链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济南,当地深入开展核心制造强链、创新平台提升、信息应用拓能、产业集群聚优、产业生态促融五大工程,培育壮大空天信息产业共同体……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加快深海空天、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山东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圆片、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8.2%、43.0%、27.6%、24.2%。
在推进“头号工程”过程中,山东聚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让企业变得更智慧。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说,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促进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5.1%、深度转型率达47.8%,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全面绿色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
在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CCUS装置区,高耸的装置在蓝天映衬下格外壮观。在这里,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液化,通过管道输送到百公里之外的胜利油田,被注入地下用于驱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自2022年投运以来,这一装置已捕集回收二氧化碳超20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山东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通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发展动能更澎湃。
在企业端,山东以标准提升倒逼绿色转型,重点抓“源头”控碳、“过程”减碳、“末端”降碳;在生态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生活端,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快形成绿色智能、集约节约的生活用能新模式……
在济南高新区,坐落着一座占地1.4万平方米的零碳工厂——洛克美森(济南)智慧零碳工厂。工厂技术总监曹贵宝告诉记者,通过屋顶光伏建设,工厂每年可发电16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余吨。
“企业加快推进绿色工艺、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布局,重塑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一系列绿色转型提升了山东经济发展质量。”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浩然说。
与此同时,“十四五”以来,山东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面推动能源发展逐“绿”前行、向“新”而兴。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山东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3亿千瓦,同比增长27.4%,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53.4%,提高5.6个百分点。其中,核能、太阳能、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分别提升115.8、36.1、4.4个百分点。
外贸稳量提质展现顽强韧性
在济南董家铁路货运中心,汽笛长鸣,装卸车往来穿梭。一列列满载“山东制造”的中欧班列从这里启程,开往莫斯科、布达佩斯等城市;返程时,则带回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小麦、欧洲的精密仪器等产品。
57条中欧班列国际运营线路织密成网,直达28个国家60座城市,与沿线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架起了一座山东与欧亚国家“双向奔赴”的经贸合作桥梁。
为稳住外贸“量”的基本盘,实现“质”的稳步提升,今年山东印发《山东省2025年稳外资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出台20条具体措施。
“通过推动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接续发力、落地见效,山东进出口展现出顽强韧性,实现稳健增长。”济南海关副关长辛杨说,前三季度山东外贸进出口2.62万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体现了“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今年5月,山东还启动中小企业出海专项行动,聚焦全省重点行业领域,力争全年组织300场以上境外展会、10场以上专题对接活动,“一业一策”助力更多企业深耕海外市场。“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公司今年先后参加了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展会,不少产品都找到了代理商。”山东连胜体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连胜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3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400余家。
在提升“走出去”竞争力的同时,山东不断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近期举行的第四届儒商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嘉宾,4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展现了山东作为投资热土的吸引力。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刘晓宁说,上合示范区、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为山东推动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坚实载体。
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够高、新动能培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针对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弱项,山东正深入分析原因,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着力解决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
海岱日新,征程广阔。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齐鲁大地正切实把擘画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篇章。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