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
心脏,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泵”,维系着生命的正常运转。然而,心肌梗死(简称心梗)这一突发疾病,却常常在不经意间打破这份平衡,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
一问:为什么天冷了,血管也在“打哆嗦”?
答:
冬季心梗发生率比夏季高出30%~50%,夜间及清晨更是“魔鬼时段”。寒冷之所以成为“心脏杀手”,是多重机制叠加的结果。
1.血管“速冻”效应。
冬季气温骤降,人体为了维持核心体温,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减少热量散失,从而导致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原本已有的粥样硬化斑块,在剧烈收缩的血管腔内更易破裂,形成急性血栓,瞬间堵塞生命通道。
2.血液“黏稠”模式。
冬天出汗少、喝水少,对于容易有排尿问题的老年人而言更为明显,血液黏度自然升高;同时,脂质代谢变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加剧,促凝因子活跃,如同“黄河水”变“糨糊”,血栓风险成倍增加。
3.生活方式“高危”叠加。
寒冷的冬季,火锅、烧烤、白酒等成为饮食“标配”,高盐、高脂饮食加上酒精刺激,让血小板“抱团”。寒冷又让人减少户外运动,体重、血糖、血压的数值一齐上升,导致心梗风险叠加。
4.“冬季抑郁”情绪。
冬季,日照减少,褪黑素分泌紊乱,易出现低落、焦虑情绪,诱发应激反应,进而升高心肌耗氧量。
5.呼吸道疾病的连锁反应。
寒冷的冬季,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容易引起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导致身体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同时,感染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呼吸道感染往往是已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心梗发作的“导火索”。
简言之,冬季心梗高发,是“寒冷、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堵塞”的链式反应,而保暖、补水、控盐、稳压是切断链条的“第一刀”。
![]()
二问:身体发出的三个求救信号,你读得懂吗?
答:
关注身体的异常信号,就是关注生命的求救提示。70%以上的心梗患者发病前数周已有预警信号,却常被误认为“胃痛”“肩周炎”“没休息好”,而错过了救治最佳时机。以下三个预警信号,务必牢记。
1.典型征兆。
部位:疼痛多出现在胸骨中上段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尺侧、下颌、背部放射。
性质:压榨、紧缩,仿佛“一块石头压在胸口”,伴濒死感。
时间:持续≥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或仅部分缓解。
伴随症状:大汗、恶心、呕吐等。
2.非典型征兆。
上腹痛:易误诊为胃炎、胆囊炎,特别是伴呕吐时。
牙痛、下颌痛、咽痛:无口腔病灶,呈突发性、阵发性且无诱因,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疼痛。
单纯气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仅表现为“喘不上气”,症状易被忽视。
意识丧失:约5%的患者首发症状为晕厥,提示急性广泛心肌缺血,尤其是左心室前壁的缺血。
3.前期预警信号。
除了发作时的症状,很多患者在心梗发生前1~4周会出现预警信号。比如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剧,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者原本没有心绞痛的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
三问:为什么两个“120”的背后是一条生命高速路?
答:
两个“120”口号:1.心梗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2.力争120分钟内开通血管。别小看这两个数字,它把“院前—院中—院后”串成无缝链条,让及时救治后的心梗死亡率从30%降到5%以下。
1.第一个“120”:及时拨打“120”,拒绝“自行就医”。
很多患者在出现心梗症状后,会选择自行驾车或乘坐私家车前往医院,这种做法存在极大风险。一方面,心梗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血压骤降等突发状况,途中容易发生意外,延误救治;另一方面,“120”急救车配备了专业的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够在途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使用急救药物等处理,稳定患者病情。同时,急救中心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提前通知医院心血管内科做好接诊准备,让患者到达医院后能立即进入导管室进行手术,节省宝贵的时间。
2.第二个“120”:把握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
冠状动脉堵塞后,心肌细胞会因缺血缺氧开始坏死,堵塞时间越长,坏死范围越大,且这种坏死是不可逆的。临床研究表明,心梗发生后,120分钟内是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口”。心梗越早得到有效治疗,心肌细胞坏死的范围越小,患者的生存率越高、预后越好。
心梗救治并非单一环节的努力,而是需要个人、家庭、社区和医院的协同配合。心脏骤停4~6分钟为抢救“黄金窗口”。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就地心肺复苏或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将黄金抢救时间翻倍,使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40%。
![]()
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王景峰、主任医师 罗年桑、副主任医师 林永青
编辑:刘洋 马杨
校对:于洋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