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时代上海地方人大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11月19日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为上海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展开交流研讨。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人大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决策部署,人大制度运行和人大工作不断涌现新亮点、展现新气象。研讨会上,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集体课题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施凯介绍了课题《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上海实践与思考》成果。报告指出,上海人大不断提高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强化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权,自贸试验区条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一批创制性地方法规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和良好法律效果。同时,上海人大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为民履职、主动履职、依法履职,代表履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上海人大还不断推动打造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加强人大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平台载体建设,建立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300多家,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36家、企业经济运行观察点33家,更好汇集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
“人大制度的优势不只是体现在制度形式上的独特安排,更关键的是要能够在制度运行中转化为切实的治理效能,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郭树勇发布《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上海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课题成果。报告指出,上海通过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和自身建设,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法治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具体而言,上海人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改革开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聚焦城市发展难题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五个中心”建设使命探索完善制度型开放的地方法规体系,同时还确保自身建设运行“基本盘”,保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会议指出,要继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讲清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和显著优势,进一步研究探讨地方人大在运行好人大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做法和经验,紧扣国家战略与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准题、答好题”。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要立足市人大常委会履职重点难点疑点,提高研究成果的理论指导性、实践操作性,发挥好研究会智库参谋作用,重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各国议会研究中心协办。会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桑玉成、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周锦尉、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煜华、上海政法大学副教授刘伟伟四位专家作点评发言。市、区两级研究会会员与来自埃及、墨西哥、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代表,围绕民意吸纳收集、代表履职、长三角协同立法、民意表达转化为治理决策效能等话题开展问答交流,加深了留学生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原标题:《为上海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新时代上海地方人大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举行》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