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文明潮涌处 心城共明光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周坤

初冬的暖阳洒在明光市苏巷镇吉庄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正在举行。没有豪华车队,没有高价彩礼,几桌至亲好友围坐一堂,新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吉庄村“好大支”戴辉河践行“零彩礼、简婚宴”的第十五个年头,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人心的生动写照。

与此同时,三界外艺术研究院里,村民们正围坐聆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讲述“流星赶月”的古老传说;自来桥镇“小红梅成长驿站”中,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认真书写作业;而“走读老城”的队伍正穿梭在明光老街,用AI技术让泛黄的老照片重焕生机……

这每一幕,都是明光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从“阵地有形”迈向“群众有感”的温暖缩影。

11月21至22日,第四届长三角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交流会将在明光举行,从“一庄一特色”到“十城共建”,文明实践正让这座城市“心城共明光”。


俯瞰明光市黄寨草场。人民网 郭昊摄

从村头到云端 阵地“可感可及”

在自来桥镇“小红梅成长驿站”,14岁的乐乐(化名)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绘本故事。这个曾经因肢体残疾而沉默自卑、总是躲在阅览室角落的男孩,在老师的绘本陪伴和同伴的手工帮扶下,不仅成为故事分享会的“故事大王”,还代表明光市参加了滁州市演讲比赛。

在这个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书屋改造的“第二家园”,见证了太多像乐乐这样的蜕变。


“小红梅成长驿站”组织学生到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明光市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家里,明光的做法是让阵地“长”在群众身边。从2019年至今,明光不仅实现市、镇、村三级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更推动阵地向自然村庄、小区楼宇、商贸集市延伸。

阵地建设不仅注重“覆盖”,更注重“激活”。通过“1+4”服务体系,“小红梅成长驿站”让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率从75%升至98%,农家书屋年借阅量超1200册,彻底告别了往日的冷清。

在城市,91个文明实践网格把服务送到群众“出户可及”之处;在云端,“文明明光”数字平台实现“一码通办”“菜单式服务”,新时代直播间、“973会客厅”让理论宣讲与民生服务“时刻在线”。

全域覆盖、全息触及的阵地网络,让文明实践不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身边的日常”。

从传声到暖心 服务“双向奔赴”

在女山湖镇山南村,老党员闫夕畅带着刚刚制定的《山南村红白事操办规范》,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2个村民组。

“过去摆酒撑面子,现在省钱办实事”,他用这样朴实的语言,结合因攀比致贫的真实案例,让村民逐步转变观念。

新规明确双方宴席不超过20桌、单桌菜品控制在12道以内、礼金不超过500元,一场红白事平均为家庭节省开支超万元。

在明光,像闫夕畅这样的“好大支”还有很多。在当地,“大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名称,他们在乡村的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中替“事主”出面张罗。

这些“大支”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而且沟通能力强,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很深的了解,是维护乡风习俗的关键人物。

过去,明光农村地区在婚丧嫁娶中存在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甚至低俗表演。为改变这些不良习俗,明光市积极探索创新移风易俗的方式,利用“大支”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推动服务从“单向供给”转向“双向奔赴”。


“大支”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明光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苏巷镇,戴辉河家庭十五年前顶着压力,在儿子婚礼上坚持“零彩礼、简婚宴”,成为村里首例;在牛郢村,戴金辉、陆正荣夫妇在两个女儿出嫁时坚定表示“分文不取”,用行动打破了当地的彩礼攀比之风。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明光通过“大支来帮忙”项目将481名传统礼仪专家转化为文明新风的推动者,组建152支村级“文明新风管家”服务队,引导群众在新风堂和示范酒店简办红白事1000余场,平均为每个家庭节省约4000元。

从本地到长三角 区域“协同共进”

明光并未局限于市域范围内的成功实践。2021年6月,明光市联合上海闵行、南京玄武、浙江慈溪等六城,发起长三角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共建计划”。

七城互相分享本地阵地资源和特有优质资源,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等方式,把分散在七城的文明实践资源充分整合,实现资源共通、信息共融,让更多优质资源惠及人民群众。

其中,明光市精选了24个文明实践阵地和20名文明实践讲师,联合六城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行走地图及文明实践百人讲师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

通过联合举办文明实践赋能培训,互派各级各类文明实践人员跨域流动,开发组合式精品课程86部,明光在不断“引进来”与“走出去”中推动自身实践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

这种区域协同的创新模式,不仅让明光吸收了长三角先进地区的项目策划与数字化运营理念,更将“庄头阵地”“桑榆计划”等本土经验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如今,明光用四年时间,把文明实践融入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里,映在了“小红梅”孩子们的灿烂笑容里,更体现在从戴辉河到闫夕畅这些普通人的日常坚守里。

这些具体的实践共同绘就了明光文明实践的生动图景。

从2021年的“七城共建”到2025年的“十城共建”,即将到来的第四届长三角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交流会,既是对明光实践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一起来,更精彩”共建文明实践圈主题的生动诠释。

在明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成长,更是一种以文化人、以实践兴城的现代路径。在这里,文明如水,浸润心田;文明如潮,推动城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8476文章数 560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