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映初心精神长存织锦章
——从四川地方志文献记载看胡耀邦与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编者按:胡耀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光辉的革命生涯与四川结下了深厚渊源。长征时他从四川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主政川北,改革开放后他多次视察指导四川工作。胡耀邦同志始终关心四川发展并倾注了大量心血。202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本文依据四川省地方志文献的记载,从六个方面梳理胡耀邦与四川的深厚联系,以展现其务实作风、为民情怀和远见卓识,表达我们对胡耀邦同志深深的感谢、怀念和崇敬之情。
四川是胡耀邦同志重要的工作地。1950年1月至1952年7月,他担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川北军区政委,主持川北地区的全面工作。他到中央任职后,对四川工作一直十分关心。据四川地方志书记载,他担任党中央主席、总书记后,还于1982年6月、1983年12月、1985年9月、1986年5月四次到四川视察调研,就四川各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可以说,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浸注着胡耀邦同志的心血。
![]()
胡耀邦
一、主政川北,奠定发展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将四川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省级行政区。1950年1月,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军区政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正式开启他与四川的深厚缘分。①
胡耀邦到任后,面对川北地区经济落后、匪患严重、民生困苦的复杂局面,迅速展开工作。他主持制定了《川北区初期工作纲要》,明确提出肃清匪特、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等任务。②在剿匪斗争中,他坚持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到1950年底,川北匪患基本肃清,社会秩序趋于稳定。③在土地改革中,他强调政策界限,避免扩大化,保障了运动的健康发展。④
胡耀邦高度重视政权建设。1950年6月,川北区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协商委员会,胡耀邦任主席。他提出各界代表会议应做到“四有”:有广泛的代表性、有简明的工作报告、有充分的民主议事作风、有切实可行的决议。⑤这种民主务实的工作方法,为川北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城市建设方面,胡耀邦亲自指导编制了南充市首张城市总体规划图,构建了城市发展骨架。⑥他还推动修建公路、疏浚航道,两年内新修公路1600多公里,打通了川北对外的交通脉络。⑦到1952年,川北粮食、棉花、蚕丝产量较1949年分别增长132%、150%、120%,经济呈现复苏势头。⑧
胡耀邦在川北地区工作的两年多时间,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注重政策、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川北乃至四川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南充《川北区志(1950.1—1952.9)》用80万字的篇幅,生动翔实地记录了川北地区这段时期奋发开拓的历史。该书由胡耀邦同志夫人、时年93岁高龄的李昭同志审读后亲自作序,胡耀邦同志长子、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同志提供了重要史料并帮助订正了个别重要史实,忠实反映胡耀邦同志主持民主建政和中心工作的事迹,集中展现南充、剑阁、达县、遂宁4个地区那段时期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⑨
![]()
1950年,川北行政公署主任胡耀邦(左二)视察川北大学(右一为川北大学负责人苏藜)留影(图源:四川师大报)
二、重视实业,推动经济振兴
胡耀邦对四川工商业的关心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一以贯之。在主政川北期间,将恢复和发展工商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他亲自兼任川北财经委员会主任,提出“对工商业不感兴趣,就是对社会主义没有感情”的观点,大力推动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⑩
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商界对政策的疑虑,胡耀邦通过筹组工商界联络委员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稳定人心。1950年10月23日至11月6日,全区第一次各县市工商界代表暨工商科长联席会议召开,胡耀邦作题为《消除顾虑,加强信心,提高警惕,为恢复与发展川北工商业而奋斗》的报告,对如何恢复与发展工商业,从9个方面讲了27条意见。这次会议的召开,大大激发了全区工商业户生产、经营热情,发展生产、守法经营的热潮蓬勃兴起。
川北区广元大华纱厂经理苏先森面对工厂困难,信心不足,他曾多次与苏先森谈心,鼓励其克服困难、恢复生产。⑪在胡耀邦的推动下,川北行署投资扩建了广元煤矿、嘉陵火柴厂等34家企业,扶持了龙潭造纸厂等16家私营企业,并在28个县建立小电厂,使发电量增长200%以上。⑫
![]()
1951年,川北区委第一书记胡耀邦(前排中)在南充留影(2022年3月23日蓬州闲士摄于南充市方志馆,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改革开放后,胡耀邦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继续关注四川的工商业发展。1982年,他看到新华社关于大竹县供销社改革的调查材料后,立即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推广经验,加快农村商业改革进程。⑬1983年,他视察泸州天然气化工厂,题写“奋发图强”以资鼓励,并强调要“打通长江这条大动脉”,推动四川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⑭他还关注四川边茶供应问题,批示要求保障西藏地区的茶叶需求,体现其对民族地区经济生活的重视。⑮胡耀邦对四川工商业的关心,既着眼于短期恢复,也注重长远规划,为四川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
1983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前排右二)视察泸天化厂(泸州市经信局 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三、重视宣传,建强舆论阵地
胡耀邦深刻理解新闻宣传工作在凝聚共识、引导方向中的关键作用。
早在主政川北时期,他便亲自指导创办《川北日报》,并经常出席社论委员会,讲形势、出题目,确保报纸宣传与党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⑯1950年5月,《川北日报》对行署职员宿舍失火事件进行报道,胡耀邦在审稿时主动加上“领导思想上的麻痹疏忽,也是造成该失火事件的原因之一”,此举不仅展现了共产党人闻过则喜的作风,更树立了党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范,赢得民主人士和广大群众的赞誉。⑰改革开放后,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继续以多种方式支持和推动四川的新闻事业发展。他尤为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曾亲笔为多家四川重要报刊题写报头,以示鼓励。1986年,他先后为《四川政协报》和《四川工人日报》题写报头,这一举动体现中央对地方新闻工作的关怀,极大地鼓舞着四川新闻工作者,为改革开放初期四川舆论阵地的建设与巩固提供了重要支持。⑱
西华师范大学行署校区川北行署胡耀邦同志办公旧址(2016年9月10日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四、教化育人,传承革命传统
胡耀邦始终将革命传统教育视为凝聚人心、培育后代的重要途径。他高度重视四川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并着力推动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在主政川北时期,他领导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伟大斗争,这些实践本身就成为川北地区深刻的革命历史记忆。此外,他还推动组建农村文化服务队,运用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寓教于乐,启迪民智。⑲在离开四川领导岗位后,胡耀邦仍心系四川的革命历史传承工作。他特别关心革命历史纪念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曾为多处重要纪念地题写名称,赋予其庄严的精神内涵。例如,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他亲笔题写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的馆名,为这些记录红四方面军光辉历程的场馆奠定了庄重的基调。⑳他还为位于南充的张澜纪念室题写匾额,表达对这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功绩的尊崇。㉑这些题词题字,不仅是对历史本身的尊重,更是面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体现了他以史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深远考量。
![]()
1952年胡耀邦与夫人李昭及子女在南充合影(2025年10月28日蓬州闲士摄于南充市方志馆,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五、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
胡耀邦一生倡导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在川北期间,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1951年,南充县长乐乡乡长酆斯云出现思想动摇,《新华日报》开展公开讨论,胡耀邦亲自找他谈话,鼓励其继续当好人民公仆,这一事件在四川农村产生广泛影响。㉒
他注重通过媒体倾听民意。1952年5月,他在川北电台发表讲话,发动“万户千组一百乡”农业增产创模运动,并通过收音站将讲话传达到基层,带动农村生产热潮。㉓他还推动各界代表会议制度化,要求各级政府定期召开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㉔
改革开放后,胡耀邦多次到四川视察,始终心系群众生活。1982年,他视察凉山州时,看到彝族群众住房条件简陋,要求当地政府将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㉕1985年,他沿长征路线考察甘孜、阿坝等地,指出“领导群众劳动致富是地方党组织的根本任务”,要求各地发挥资源优势,帮助群众脱贫。㉖1986年在邛崃,他接见饮食服务公司职工,亲切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㉗
胡耀邦的群众路线作风,深深感染了四川干部群众。1982年四川民间流传的“选举胡耀邦,家家粮满仓”的民谣,正是群众对他工作的朴素肯定。㉘
![]()
西华师范大学行署校区胡耀邦同志旧居(2025年3月14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六、重视生态,倡导科学开发
胡耀邦是我国早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人之一。四川是胡耀邦同志重要的工作地,他到中央任职后,对四川工作一直十分关心,很早就看到了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利用发展。
1981年,他看到新华社关于卧龙自然保护区滥伐乱猎的报道后,立即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切实负责解决”,并强调“发现后要一抓到底”。㉙根据他的指示,林业部与四川省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调查,推动保护区管理改进。㉚
1984年,他再次批示要求四川省委采取有力措施,杜绝捕杀大熊猫事件。㉛在他的推动下,四川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为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胡耀邦还关注四川的旅游资源开发。1985年,他视察黄龙、九寨沟,题写“旅游胜地”,鼓励将自然风光“装点成最迷人的旅游胜境”。㉜他要求当地在开发中注重保护,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早期探索。此外,他还支持金沙江下游国土规划,推动资源科学利用、科学发展。㉝
胡耀邦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为四川后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先导性思路。
![]()
1961年5月26日,胡耀邦在乐山嘉州宾馆(2024年12月3日蓬州闲士摄于乐山锦江嘉州宾馆,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
胡耀邦同志在四川的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他不懈奋斗、实事求是、心系群众、勇于创新的精神。从主政川北到改革开放后的多次视察,他始终关注关心四川发展,为四川的建设改革、经济振兴、文化教育、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和作风,至今仍对四川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胡耀邦同志见证了四川从全面解放到改革开放的深刻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下,回顾胡耀邦同志与四川的渊源和伟大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有助于我们继承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力量,继续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注释:
①四川省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充市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②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政务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601页。
③同上,第175页。
④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⑤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政务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
⑥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市(州)概况(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8年版,第525页。
⑦⑧⑩四川省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充市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⑨川北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川北区志(1950.1—1952.9)》,方志出版社2015年版,第464页。
⑪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7页。
⑫四川省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充市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⑬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供销合作社志》,方志出版社,第49-50页。
⑭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化学工业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5页。
⑮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川茶志》,方志出版社2019年版,第256页。
⑯⑰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出版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1-220页。
⑱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工会志(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2年版,第358页。
⑲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文化艺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74页。
⑳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市(州)概况(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8年版,第647页。
㉑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文物志(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8年版,第155页。
㉒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234页。
㉓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广播电视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㉔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政务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
㉕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扶贫开发志(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2年版,第108页
㉖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大事纪述》,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61页。
㉗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川菜志》,方志出版社2016年版,第422页。
㉘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民俗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46页。
㉙㉚㉛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大熊猫志》,方志出版社2018年版,第113页、第186页。
㉜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黄龙志》,方志出版社2017年版,第204页。
㉝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国土资源志(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页。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执笔:谢林洁 齐杨鑫)
配图:方志四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