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完善健康保障体系 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0
分享至

本报19日讯(记者周姿杉)19日下午,在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中,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栾枫;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维东;省卫健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峰;省卫健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疾控局局长方庆伟,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1让群众健康生活更有“医”靠

三甲医院实现13个地市全覆盖,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490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达91287人

会上,李维东就“十四五”时期,为了让群众健康生活更有“医”靠,我省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介绍。

“十四五”时期,我省聚焦龙江百姓求医问药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相匹配的医疗服务体系。

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争取国家投资1.85亿元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7个、覆盖13个地市,三甲医院实现13个地市全覆盖,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70个、覆盖67个县,带动提升区域诊疗能力,减少群众跨区域就医,夯实城市居民“15分钟医疗服务圈”。加快构建整合型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全省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95个,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规划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055家,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乡村一体化管理。

提升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立常态化巡诊工作机制,构筑省、市、县、乡四级梯次服务网络,累计开展巡回医疗1.6万次,为边远地区、农村基层百姓提供诊疗服务,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全省56个人口10万以上的县都能提供血透服务,儿科、精神科服务已实现全省县域全覆盖。将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纳入2025年幸福龙江民生实事,全省67个县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基层药品供应“一盘棋”,基层群众用药得到有效保障。

织密医疗服务体系网眼。推广应用基层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智医助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出台家庭医生签约常态化服务“10个1”措施和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20条措施,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4903个,下沉二三级医院医生5846人,全人群签约覆盖率稳定在51%以上,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

夯实医疗服务体系网底。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已达91287人,其中通过公开招聘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医学毕业生4088名,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比例达到57.7%。实现每个乡镇建强1所政府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好1个卫生室的工作目标,初步构建起了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进一步巩固。

2提升疾控服务能力守护公众健康

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全国率先启动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

会上,方庆伟围绕“十四五”时期,我省在提升疾控服务能力、守护公众健康方面取得的进展成效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十四五”时期,坚持以“大卫生、大健康、大疾控、大监督”理念引领疾控事业实现系统性突破。

深化改革破局,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标志性进展。2024年省疾控局独立规范运转,市县疾控与卫生监督机构全面整合,建立监督监测协同机制,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新格局;巩固全省“三公(工)”协同流调机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实现突破,与俄罗斯阿穆尔等三个州(区)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工作,并开出全国第一张公卫医师处方。

筑牢防控底线,重点领域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精准防控,建立“日监测、周分析、月评估”研判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风险提示,确保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平稳可控。地方病持续保持消除和控制状态,结核病、艾滋病患者成功治疗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聚力强基提质,核心支撑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省统筹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覆盖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省、市两级成立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中心,传染病应急队伍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连续两年主办东北三省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实战能力显著增强。省疾控中心新址正式投入使用,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和国家级食品特色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通过评审并实质运行。建立了全省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网络,实现了21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全人群、全区域”监测。

聚焦民生关切,公共服务供给实现精准化升级。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2025年带状疱疹、HPV、流感疫苗减免政策惠及6万人以上。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56所中小学校爱眼科普长廊,累计为中小学生提供近视、肥胖等常见病监测干预服务近100万人次。

3推进“健康龙江2030”建设让百姓享“全周期福利”

到2030年,力争人均预期寿命能再增长1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会上,栾枫围绕我省在“十五五”时期将开展的系列工作,如何让龙江百姓得到健康福利等问题进行介绍。

“十五五”期间,是推进“健康龙江2030”建设的关键五年。我省将围绕“一二三四五”的发展路径,系统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锚定“一个根本目标”,将始终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健康龙江”这一核心目标,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到2030年,力争人均预期寿命能再增长1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强化“两大战略引领”,一方面,将持续强化健康优先战略,积极推动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健康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将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双引擎,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为事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三大核心体系”,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发挥实效,科学布局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强化薄弱专科,补齐基层短板,最终形成“省级有高峰、地市有高原、县域有特色”的协调发展新格局;构建覆盖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格外关注妇幼、老年、新就业和低收入等重点群体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从婚前孕前保健,到老年安宁疗护的连续、完整的健康服务链条。同时,构建现代化的公共卫生防护体系。持续深化疾控体系改革,扎实推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和重大传染病救治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深化“四项机制改革”,通过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坚守公立医院公益性,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提升行业综合监管效能;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大力实施强基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力争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0%以上;深化数字健康赋能改革。建设黑龙江省互联网医疗便民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迭代升级;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医教协同和人才“引育留用”机制,重点壮大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人才队伍,为健康龙江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推进“五大特色实践”,结合我省在边疆、寒地以及人口结构方面的特点,计划在以下五个领域进行重点探索和实践:在边疆公共卫生安全建设方面,优化“国门医院”建设,强化“国门疾控”能力,提升口岸城市联防联控智慧化水平,探索筑牢边疆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的有效路径;在慢性病综合防治方面,针对我省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部分肿瘤高发的特点,以“早筛早诊早治”为核心,推进覆盖疾病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形成一套适合寒地居民的慢性病防控模式;在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方面,系统整合治疗、康复、护理及安宁疗护等资源,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在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方面,在有条件地区系统落实生育支持、育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努力让年轻家庭愿意生、养得起。同时,在寒地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促进中医药与森林康养、健康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

4中医药服务体系提质增效惠及民生

我省构建中医药服务体系,1420个中医馆覆盖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会上,徐峰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省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十四五”以来,我省中医药服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提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工作深度融入龙江振兴发展实践,中医药在健康龙江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以国家中医(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省市县三级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其他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骨干中医医疗机构不断做强。依托省级高水平医院建设中医(肿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1个,寒地中医儿科诊疗中心1个,国家中医康复中心1个。依托地市三级中医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4个。优质中医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服务水平都得到提高。

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织密。“十四五”期间实现了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1420个中医馆覆盖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已经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实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优质中医药服务供给不断扩容。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我省有30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12个科室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2个病种入选国家重大疑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遴选6个省级重大疑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中医特色优势专科服务能力、急诊急救能力和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得到提升。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加强。“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4人。入选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1个,实现我省国家中医药创新团队零的突破。2021年至今,省科学技术奖中医药获奖项目共40项,其中2023年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黑龙江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黑龙江新闻网
黑龙江新闻网官方账号
37686文章数 16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