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长征归来的毛主席,衣衫褴褛、身形瘦削,眉宇间的愁绪让人心疼

0
分享至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陕北的寒风中,有张照片定格了一位男人的模样,骨瘦如柴,衣衫打满补丁,脸上带着化不开的愁容。

谁能想到,这竟是带领红军闯过万水千山的毛主席?是什么样的磨难,把他熬成了这副让人心疼的模样?答案,藏在那段浸着血与汗的长征岁月里。



刚到陕北吴起镇时,毛主席身上的衣服早被一路风霜磨得破烂不堪,颧骨高高凸起,整个人瘦得像根枯木,换作旁人,历经九死一生后总得寻点舒服的,可他偏不。

警卫员看着心疼,想给他弄件新棉衣,他摆手就拒了,那会儿红军刚落脚,物资比金子还金贵,战士们好多也穿着单衣,他哪能搞特殊,这种时候,他更像个大家长,总把好东西先紧着旁人。

其实这副模样,早不是一天两天熬出来的,翻夹金山时的冰天雪地,至今还像刻在他身上,当时他就穿件单衣,冻得浑身发抖,警卫员要扶他,他却往伤员那边指。



他说伤员更重要,马和棉衣都得给伤员用,自己硬生生裹紧单衣,深一脚浅一脚往上爬,实在撑不住了,就停下等后面的伤员,伸手把人往身边拉。

过草地时更苦,沼泽地里每一步都可能是绝路,粮食还断了顿,战士们饿的煮皮带、挖草皮充饥,毛主席看在眼里,下令让副官杀掉几匹马给伤员充饥,那些马跟他走了一路,早成了战友。



马肉煮好后,他一口没动,全分给了伤员和年轻战士,自己拿起块草皮,就着冷水往下咽,想想啊,饿着肚子还要指挥队伍,换谁都得垮,可他硬是挺了过来。

到了陕北,他这股劲也没松,百姓送来的粗粮,他和战士们一起吃,没办公桌,就卸块门板凑合用,这副破衣瘦骨的模样,藏着的是对所有人的疼惜。



谁能想到,让毛主席熬得形销骨立的长征,最初竟是为了破局,第五次反“围剿”败了,红军像没头的苍蝇,不知道往哪走才能活。

会议室里吵成一团,没人敢拍板,这时候毛主席站了出来,说往西走,敌人那边兵力弱,是唯一的活路,这话在当时没人敢信,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看得比谁都远。



8.6万红军跟着他出发,一路被追着打,等走到甘肃俄界,队伍里又出了岔子,张国焘非要南下,闹着分裂,这可是要把红军往火坑里推。

毛主席连夜开会议,他没把话说死,说尽量争取张国焘,可北上的路必须走,会议上定了调子,把队伍整编为陕甘支队,攥紧拳头好办事,这种时候,他既要顾着团结,又不能丢了方向,难处可想而知。



过了俄界就是腊子口,那地方是天险,国民党军把着关口,扬言要把红军困死在这儿,毛主席站在地图前看了一夜,下了死命令,天亮前必须拿下。

毛主席致电彭德怀,部署红军行动路线和夺取腊子口的战斗计划,战士们知道,这道关闯不过去就全完了,凭着一股劲,硬是把天险攻了下来,打开这道缺口,北上的路才算通了。



到了榜罗镇,他从报纸上看到陕北有苏区,眼睛一下子亮了,之前还想着往靠近苏联的地方去,现在有了更合适的落脚点,他立马开会议,拍板就去陕北,这下红军总算有了明确的目标。

毛主席平时不爱哭,可长征路上,他的眼泪流了好几回,不是为自己受的苦,全是为了百姓和战友。

在1934年红军经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他看见个老婆婆抱着小孙子倒在路边,祖孙俩穿件破单衣,冻得嘴唇发紫,一问才知道,粮食被地主抢了,儿子被抓了壮丁,祖孙俩快饿死了。



毛主席鼻子一酸,眼泪当时就下来了,他把自己身上的毛线衣脱下来给老婆婆穿上,又让警卫员拿两袋干粮递过去,蹲下来跟老婆婆说,我们是红军,是为老百姓办事的。

他后来跟身边人说,看到这样的百姓,就知道这革命非成功不可,不然这些人没活路,这份牵挂,比身上的伤口还疼,也成了他撑下去的底气。



更让他揪心的是身边人的牺牲,翻越甘竹山时,敌机突然轰炸,警卫班长胡昌保扑过来把他推开,自己却被炸弹炸中,浑身是血。

他蹲在胡昌保身边,喊着班长的名字,胡昌保醒过来第一句话是问他有没有受伤,还嘱咐战友们好好保护主席,这话一说完,就咽了气,毛主席抱着他的遗体,眼泪止不住地流,后来还亲自给他培土。



妻子贺子珍受伤那次,他赶过去的时候,贺子珍已经昏迷了,身上17处伤口,血把衣服都浸透了,他拉着妻子的手,想到她跟着自己受了那么多苦,忍不住抽泣起来。

可军情不等人,他只能咬着牙离开,临走前反复嘱咐医生好好治,那种一边是亲情,一边是革命的两难,压得他脸上的愁容更重了。



到了吴起镇,毛主席才算真正松了口气,住的是土窑洞,没办公桌就卸块门板,条件简陋得很,可他心里踏实,因为这儿是根据地,是家了。

刚落脚没几天,国民党军的尾巴就跟了过来,毛主席刚歇下,又立马爬起来去指挥战斗,他站在山顶的杜梨树下,看着部队布阵,打了一场“切尾巴”战役,把追兵赶跑了。

打完仗,当地百姓涌过来,给红军送粮食、送军鞋,有的老大娘还端来热汤,毛主席拉着百姓的手,脸上的愁容总算淡了些,百姓的支持,比任何物资都管用。



后来开干部会议,他看着底下衣衫褴褛的战士们,又哭了,这次是悲喜交加,难过的是牺牲了太多战友,欢喜的是大家终于熬过来了,他说,走过来的都是革命的种子,以后要从头做起。

他在窑洞里办公,用百姓送的小炕桌写文件,晚上就和战士们一起睡土炕,有百姓来反映情况,他再忙也会接待,坐在炕沿上跟百姓拉家常。



慢慢的,红军在陕北扎下了根,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毛主席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之前的愁容,变成了对未来的期许。

那张陕北的照片,记录的不是落魄,是一位伟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守,从长征路上的绝境求生,到为百姓流泪的柔肠,再到扎根陕北的新生,毛主席的“愁容”里,装的是整个民族的希望,正是这份担当,让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迎来光明。



瘦骨嶙峋的身躯,扛着红军的希望,破烂衣衫下,藏着滚烫的初心。

夹金山上让衣让马,草地里杀马救兵,是他对战士的疼惜,为百姓落泪,为战友泣别,是他对众生的深情,绝境中掌舵突围,是他对革命的担当。

这副让人心疼的模样,不是落魄,是伟人最动人的勋章,也是中国革命能绝境重生的根源。

参考资料:

甘肃日报——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在甘肃的三十多个日夜 2023-12-26



红网——毛泽东长征路上的4次落泪 2016-08-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万物知识圈 incentive-icons
万物知识圈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1045文章数 1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